总会会长的教训
第20章:与不同信仰的人交谊


第20章

与不同信仰的人交谊

「愿我们向各地各宗教善意的男男女女伸出援手。」

戈登·兴格莱的生平

戈登·兴格莱会长在1994年11月举办的一场宗教领袖大会上说:

「我们所信仰的教义各不相同。知道了我们在教义上的差异后,我想我们都一致理解到存在于这世界和社会上的邪恶和问题,认清我们有很大的责任与机会团结起来,去捍卫在公开和私人生活中提及的美德与道德特质,要尊重所有的男人、女人与儿童都是神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要谦恭有礼,要维护家庭是神所制定的社会基本单位。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帮助穷人,鼓励忧伤的人,为所有因各种原因而身陷困难与痛苦的人带来安慰、希望与协助。

「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有伤口需要医治,我们用乐观与信心来取代这个时代的悲观。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需要互相责备或批评,而且必须运用我们的影响力来平息愤怒和恶意的争论。

「……我们的力量来自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即使在我们个别的差异中也蕴藏着力量。但是,更大的力量蕴藏在神赐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谕令,那就是,我们要为提升并造福神所有的儿女而努力,不论他们在种族或国籍或其他方面有何差异。……

「愿主赐福我们,让我们能够从自己的心中和社会中除去一切的仇恨、偏执、歧视和其他造成分裂的言语和行动。恶毒的言论、种族歧视的字眼、充满仇恨的措辞、恶意搬弄的是非,在我们之间绝无立足之地。

「愿神将那来自于祂的平安赐给我们。愿祂赐给我们感恩的心,愿意在彼此往来时互相尊重,结合我们的力量来造福我们有幸居住的社区。」1

兴格莱会长作完这次演讲后一年,又对一群民间领袖讲话。这个小团体虽然只有30人左右,但是他们的影响甚广,包括美国各大新闻媒体的总裁、主编、制作人和记者等。他在「时而愉快、时而幽默的谈话中」,讲述「教会在全世界传教事工、人道救援及教育推广等事务的概况,然后回答问题。……他坦诚地回答每个问题,没有犹豫也没有尴尬的感觉。」在场的人都对他的开明态度感到惊讶,他唯一不愿细谈的是在神圣圣殿里的教仪。他说:「此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谈。」

电视节目60分钟的资深记者麦可·华勒斯在问答时间中表示,他要为兴格莱会长作一集专访。兴格莱会长想了一下,回答说:「谢谢你。我愿意接受访问。」2

兴格莱会长后来承认他有点担心接受麦可·华勒斯采访,因为大家都知道华勒斯是不好应付的记者。他说明了尽管他有所顾忌,但还是同意接受访问的原因。

他说:「我觉得这个访问让我有机会向广大民众介绍在教会文化与信息中肯定积极的一面。我觉得有机会逆风而行总比在一旁休息、不作任何努力的好。」3

这次内容广泛的采访包括了以下要点:

华勒斯先生:「你们如何看待非摩尔门人士?」

兴格莱会长:「爱他们,尊重他们。我有很多非摩尔门朋友。我尊敬他们,也非常钦佩他们。」

华勒斯先生:「就算他们其实还没有看到光吗?」

兴格莱会长:「是的,我要对不是本教会成员的人说,我们赞扬你们所具备的一切美德与良善。请带着这些美德、良善来,看看我们是否能再贡献一些。」4

等到访谈结束,兴格莱会长和麦可·华勒斯成了好朋友。华勒斯先生说兴格莱会长是一个「亲切、体贴、高尚且乐观的领袖」,也是一个「完全值得世人景仰的人」。5

图像
传教士作服务

兴格莱会长鼓励我们和不同信仰的人一起「参与社会上的善事义举」。

戈登·兴格莱的教训

1

我们只要记住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儿女,就更能够伸手提携并协助周遭的人。

大家万万不可忘记,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多元的世界里。世上的人们都是我们天父的孩子,有着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们必须培养宽容的胸怀,能欣赏他人和彼此尊重。6

在任何一块土地上,都没有必要因为不同的族群而起争端。但愿人们能在家中教导所有人都是我们永恒父神的儿女,而且既然有父子之爱,就一定会有兄弟之情。7

如果我们经常把神性特质的形象放在眼前,把神的父性和人的手足情谊视为真实的东西,我们就会更宽容些,更仁慈些,更愿意去伸手扶起、帮助并鼓舞在我们周遭的人。我们也比较不会屈从于那些显然不符合我们身份的事情。我们是神的孩子,我们爱祂。我们的为人行事应当要更名符其实。8

2

我们要用尊重、感恩和友善的态度对待与我们信仰不同的人。

「我们要求有特权可依照自己良心的指引,崇拜全能的神,并容许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特权,让他们自行选择崇拜的方式、处所或对象。」(信条第11条

我们既然相信要按照我们的教义来崇拜神,我们就不能是自大、自以为义或骄傲的人,却要让别人也拥有按照他们希望的方式崇拜的特权,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世界有许多的苦难都来自宗教之间的冲突。我很高兴能说,我可以和天主教朋友同席而坐,也可以和新教徒朋友促膝而谈。我会为他们辩护,就像本教会过去所做和将来会做的那样,在世人面前为他们辩护。9

我恳请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成员用尊重和感恩的态度与不同信仰的人相处。在信仰和人生观不同的人群中,最需要的就是礼貌与互相尊重。我们绝不偏袒任何种族优越感的教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里,即使有人相信那些我们并不认同的教义,我们也必须予以尊重。即使他们偏执顽固,我们也必须乐于维护他们的权益。

希望大家注意约瑟·斯密在1843年所讲的下面这段话:

「我既已表明我愿为一位『摩尔门』而死,就能当着上天的面大胆地说,我愿意随时为维护来自长老会、浸信会或其他任何教会的一个好人的权益而舍命。因为任何蔑视后期圣徒权益的法章,也会同样蔑视罗马天主教徒的权益,或任何其他宗教团体的权益。」(History of the Church, 5:49810

我们千万不要画地自限,绝对不要有高人一等的心态,也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宽宏大量,心胸开阔,态度友善。我们可以保有自己的信仰,我们可以实践自己的宗教,我们可以在不冒犯其他人的情况下,珍惜自己崇拜的方式。我要用这个机会恳请大家培养宽容、睦邻的态度,友善并慈爱地对待其他信仰的人。11

我们在谈论教义的差异时,不要引起不悦,不要尖酸刻薄。但是对于直接来自启示,及透过古代持有权钥和权柄之人而得到的知识,我们也绝对不可放弃或妥协。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复兴是世界的救主所制定的。……

我们要尊重别人的信仰,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要赞扬他们杰出的成就。我们要教导子女要包容、友善对待与我们信仰不同的人。12

不要贬损其他教会,不要伤害其他教会,不要和其他教会争论,不要和其他教会争辩,只要对不同信仰或没有信仰的人说:「请带着你所信仰的真理来,看看我们是否能再贡献一些。」13

3

在不妥协教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和其他人共同从事善举。

我们能在各事上与其他宗教人士携手共进,持续对抗社会上的种种邪恶,这些邪恶对我们极其重要而宝贵的价值观造成莫大的威胁。这些人的信仰虽然与我们不同,却是我们在各种不同的目标下的朋友、邻人及伙伴。我们乐意对他们的努力助一臂之力。

然而,在这一切事上,并没有教义的妥协。我们不需要也绝对不会这么做。但是,我们一同工作时,会有某种程度的友谊。14

不要忘了,我们信要仁慈,并为所有的人做有益的事。我确信我们可以很有效率地教导子女明白,我们不担心他们在友善对待和关心不相信本教会教义的人时会丧失信心……让我们参与社会上的善事义举。我们或许会遇到一些严重的道德问题,但我们不会在关乎原则的事情上屈服,而会在这些状况下,礼貌地表达不同的意见,但不引起不悦。我们虽不接受对方的立场,但可以认同他们的诚意。我们可以谈论原则,但不作人身攻击。

我们要在改善社区环境、造福所有民众的目标之下,跨步向前,提供协助。……

要教导你有责任照顾的那些人明白培养良好公民素质的重要。鼓励他们参与社区事务,而且要记得,在公众事务中,独立思考的沉默之声比抗议的喧闹之声更有说服力。我们的成员承担这些责任时,必能造福他们的社区、家庭和教会。15

图像
彼此拥抱的妇女

「我们的仁慈将成为我们信仰最有力的辩护。」

我们一定不能屈服于邪恶的势力。我们能够也必须维持本教会自成立以来所坚持的标准。有一种方法比世人的方法更好。就算要孤军奋战,我们也必须这么做,

但我们绝对不会孤单。我深信,全世界有千千万万人民看到四周充斥的邪恶都感到哀伤。他们喜爱美德、良善和能够振奋人心的事物,也将提高声音并竭力保存那些值得维持和培养的价值。16

让我们为良善的力量而祈祷。让我们向各地各宗教善意的男男女女伸出援手。让我们坚定地抵抗国内外的邪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发挥美好的影响力。17

4

我们以爱、尊重和仁慈对待别人时,就显出我们是耶稣基督真正的门徒。

我们在推动我们特有的使命时,是在复活之主的命令下进行的;祂已经在这最终的福音期说话了。这是祂独特而奇妙的伟业。我们为祂作见证。不过,我们不要傲慢或自以为是。

诚如彼得所言,我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2:9)。……

……让我们成为基督真正的门徒,遵守金科玉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让我们在亲切对待那些与我们信仰不同的人时,巩固自己的信心,也巩固子女的信心。爱与尊重将消弭一切仇恨。我们的仁慈将成为我们信仰最有力的辩护。18

我建议大家要伸手援助不是我们成员的人,鼓励他们,以和蔼、亲切的方式带他们参加活动,让他们看到教会美好的计划。

我想起爱德温·马尔侃(Edwin Markham)的诗作:

他画了一个圈圈,把我关在外面——

离经叛道、反叛造次、肆意侮慢。

但我秉着爱心施妙计:

我们画了一个圈圈,把他围在里面。19

我们当然不需要夸耀〔我们的宗教〕,或有任何一丝的骄傲。这样的行为否认了基督的灵,而基督才是我们应努力效法的。这样的灵行诸于我们的内心和灵魂中,以静默且不吹嘘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都见过那些令人景仰的人,因为他们所培养出的风范,不用言语,就能在一举一动中流露出福音之美。

我们可以降低说话的分贝。我们可以以德报怨。我们可以在很容易让人怒火中烧的情况下保持微笑。我们可以运用自制及自律的能力,并且对任何攻击我们的侮辱轻蔑置之不理。20

我们是否真的明白,是否真的了解我们所拥有的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是人类所有世代的总和,也就是人类经验全貌的完结篇。

但这并不让我们处于优越的地位,反而我们要更加谦卑。它让我们责无旁贷地怀着夫子的精神去帮助并关心其他所有的人。耶稣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马太福音19:19)我们必须去除自以为是的心态,而且要超越小我的利益。……

我们这一代承继前人种种努力的成果,光是让人知道我们是这个教会的成员并不够,我们还肩负着神圣的职责,让我们面对它,努力去做。

我们必须成为基督真正的门徒,以仁爱对待所有的人,以德报怨,以身教来教导主的道,达成祂已向我们揭示的重要服务。21

犹他州盐湖城会议中心的奉献祈祷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愿身为您教会成员的我们都能很热情、亲切。愿我们保持我们为人所知的标准与作为,给予他人有其崇拜「方式,处所,或对象」〔信条第11条〕的权利。请祝福我们能敦亲睦邻,乐于助人。愿我们扶起垂下的手,坚固任何因悲痛而无力的膝〔见教约81:5〕。愿我们都能和平共处,彼此感谢,彼此尊重。22

研读与教导的建议

问题

  • 记得每个人都是神的孩子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是很有帮助的?(见第1部分)我们要如何对人更有感恩和尊敬之心?大人要如何教育小孩去感谢并尊重别人?

  • 复习兴格莱会长对我们与不同信仰之人的关系所提的建议(见第2部分)。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是否有自大或自以为是的态度?我们要如何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更大的友谊与关爱?

  • 教会成员与其他人共同从事善举为什么是很重要的?(见第3部分)你知道哪些实例呢?我们如何在社区中发挥向善的影响力?

  • 我们从兴格莱会长在第4部分的训示中学到哪些有关门徒职分的事?你曾经看过爱与尊重消除尖酸刻薄的例子吗?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为什么是「我们信仰最有力的辩护」?思考你能向人伸出援手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关经文

马太福音7:12路加福音9:49-50约翰福音13:34-35约翰一书4:7-8教约1:30123:12-14信条第13条

研读辅助说明

「当你体会到认识福音的喜乐后,你会想要应用你所学到的事情。要努力按照你对福音的理解过生活。这么做会增强你的信心、知识和见证。」(宣讲我的福音〔2004〕,第19页)

注:

  1.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7), 663–64.

  2.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The Biography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6), 537–38.

  3. “Remember … Thy Church, O Lord,” Ensign, May 1996, 83.

  4. 参阅「都不是在背地里做的」,1997年1月,圣徒之声,第56页。

  5. Mike Wallace, in Gordon B. Hinckley, Standing for Something: Ten Neglected Virtues That Will Heal Our Hearts and Homes (2000), viii.

  6. 参阅「这事工向前迈进」,1999年7月,利阿贺拿,第5页。

  7. 参阅「齐家治国的四个简单原则」,1996年6月,圣徒之声,第7页。

  8. “Messages of Inspiration from President Hinckley,” Church News, Oct. 5, 1996, 2.

  9. Discourses of President Gordon B. Hinckley, Volume 2: 2000–2004 (2005), 417.

  10. 参阅「这是夫子的事工」,1995年7月,圣徒之声,第76页;参阅总会会长的教训:约瑟·斯密(2007),第345页。

  11. “Remarks at Pioneer Day Commemoration Concert,” Ensign, Oct. 2001, 70.

  12. 参阅「我们为祂作见证」,1998年7月,圣徒之声,第4页。

  13. Discourses of President Gordon B. Hinckley, Volume 2, 350.

  14. 参阅「我们为祂作见证」,第4页。

  15.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131.

  16. 「坚定不移」,全球领导人训练会议,2004年1月10日,第20页。

  17. 参阅「我们所处的时代」,2002年1月,利阿贺拿,第86页。

  18. 参阅「我们为祂作见证」,第4-5页。

  19. 参阅「男孩四则」,1982年4月,圣徒之声,第62页;引述Edwin Markham, “Outwitted,”in The Best Loved Poem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sel.Hazel Felleman (1936), 67.

  20. 参阅「每个人都变得更好」,2002年11月,利阿贺拿,第100页。

  21. 参阅「普照晨光,白日渐明」,2004年5月,利阿贺拿,第83-84页。

  22. 参阅「这大好的西元2000年」,2001年1月,利阿贺拿,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