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約瑟‧斯密和啟示錄
2015年12月


約瑟‧斯密和啟示錄

先知約瑟‧斯密協助揭開了啟示錄中的一些奧祕,並透露它與我們這時代的關聯。

Image
book of Revelation chart
Image
約瑟‧斯密在閱讀

攝影插圖:克麗斯汀娜‧斯密

啟示錄寫於西元後第一世紀,卻是最後一部收錄到新約的經典(可靠的經文真作)。近幾世紀來,有些研究基督教的學者質疑啟示錄的作者,反對其中的某些教義(例如關於千禧年的教導,或是關於人將按其行為接受審判的教導),並且發現啟示錄關於舊約典故和異象的敘述過於古怪,與新約其他的記載迥然不同。

但又有一些無法否認的事實,讓這部經文普受大眾接納。舉例來說,許多最早期的基督徒作家都提到了啟示錄,認為該書作者就是使徒約翰,並在寫作中大量引用及認同這部經文。其他幾部經文的正統性則毫無爭議,無需這類的證據。

到了19世紀初,神召喚約瑟‧斯密擔任復興福音的先知時,各種版本的聖經幾乎都包括了啟示錄,而且廣為人們閱讀。約翰異象中的那些比喻激起了眾人的想像力,也引起許多不同的詮釋,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至今。

身為圓滿時代福音期的先知,約瑟‧斯密對於啟示錄的闡明是獨一無二的,使人們在閱讀和了解啟示錄時不再望之卻步。他至少在兩方面做到這點:(1)針對啟示錄某個特定部分加以解釋,並詳述整體背景,(2)揭開啟示錄的奧祕。

解釋和詳述

約瑟‧斯密闡明啟示錄最好的例子就在教義和聖約第77篇。這篇啟示於1832年3月獲賜,內容以一問一答的方式來解釋啟示錄第4-11章中特定的幾節經文。先知說這些解釋是他在從事聖經靈感版翻譯時,主透露給他的啟示(見教約第77篇前言)。

問題都相當直接,主要是問:「……作何解釋?」及「……要在什麼時候完成?」雖然回答並非都很詳盡,但也同樣直接明瞭。先知約瑟‧斯密所尋求和獲得的答案,化解了各種對啟示錄臆測性的詮釋,大致上幫助我們了解約翰的異象與後期時代的事工有何關聯。

舉例來說,這篇啟示幫助我們了解約翰在啟示錄第5章一開始所描述的七個封印,代表了世界史上七個主要時期,而最後的兩個封印,是關於我們的時代及以後的事(見教約77:6-7),這有助於我們了解為什麼約翰的異象花了那麼多時間述說第六和第七個封印。接下來,約瑟‧斯密的啟示解釋了第六個印裡的一些數字(如四位天使和從以色列各支派中封印的十四萬四千個僕人),與復興的事工和末世時代的聚集有何關聯(見教約77:9-11)。

這篇啟示的解釋,當然不是先知約瑟‧斯密翻譯聖經、協助我們更了解啟示錄的唯一貢獻。他翻譯聖經時,有時會受靈感啟發,把文字內容翻譯得更清楚明瞭,1然而他常常也會得到靈感要增添或修正文章內容,以便與其他的經文交相呼應。2約瑟‧斯密在翻譯聖經時,顯然已把經文各書之間的這些共同主題交織在一起,以便呈現出教導和預言的一致性,啟示錄也不例外。

Image
聖約翰的啟示

聖約翰的啟示(局部),保羅•麥恩繪;

此外,約瑟‧斯密也透過其他的啟示與翻譯來詳述啟示錄的背景,表明啟示錄的異象是一種全景圖,古往今來眾先知所得的異象都是遵循這樣的模式。我們從摩爾門經和無價珍珠中學到,尼腓、雅列的哥哥、摩西和以諾對整個人類歷史,包括世界末了,都有類似的異象。我們也學習到,雖然其他先知也看到世界的末了,但卻被禁止和世人分享此異象,因為約翰早已被按立來記錄此事(見尼腓一書14:25-26)。因此,摩爾門經透過先知約瑟‧斯密問世,其中教導我們,我們必然會有約翰的記事,描述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以前的事件,並且值得我們研讀。

由於透過約瑟‧斯密啟示而來的更多知識,我們更能看清貫穿整部啟示錄的主題:即「在這世上,神終必戰勝魔鬼;良善必永遠勝過邪惡,聖徒必永遠勝過迫害他們的人,神的國度必永遠勝過人的國度和撒但的國度。……勝利〔將〕靠耶穌基督達成。」3此外,約瑟‧斯密強調啟示錄的信息著重於耶穌基督乃是我們希望的核心所在,並教導我們藉著忠於祂和祂在後期時代的事工,我們必能戰勝世界。

揭祕

在1843年4月8日的教會大會中,先知約瑟‧斯密說:「啟示錄是神要人記寫的最明白的書籍之一。」4這句話可能震驚了他的聽眾,因為這徹底違反了他們自己的經驗。所以先知的意思是什麼?

雖然約瑟‧斯密確實解開了啟示錄中的一些奧祕,在此演講裡,他似乎也有意揭開其奧祕。他的做法是,向我們指出啟示錄中的神祕意象並非總是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神祕難解,且經文中有費解的意象並不意味著對我們就更重要或更具意義。

舉例來說,約瑟‧斯密在上述演講的其他地方指出,鑽研啟示錄可能會限制了對啟示錄的詮釋。他指出,啟示錄的前三章講的是約翰的時代以及「必要快成的事」(啟示錄1:1),其餘部分談的則是「以後必成的事」(啟示錄4:1),或是約翰之後的時代。5藉由把啟示錄中這些部分的比喻所能適用的意思予以限制,點出時間的框架後就較不神祕難懂了。

此外,約瑟‧斯密也教導說,有時候走獸指的就只是獸類。他解釋說,當約翰說他看見天上有活物(見啟示錄4:6),他確實看到的就是……天上的活物。先知藉此說明,約翰所描述的異象中至少有些是真如文字所言,有些則是象徵性的。6他也說明了與這類象徵相關的一個原則:

「每當神賜一個有關形像的異象,或獸類或任何類形的異象時,祂自己總是負責賜予一項啟示或解釋來說明其意義,否則我們就不必負責或為我們的信念負責。如果神沒有賜予啟示或解釋該主題,別怕會因不懂一個異象或形像的意義而被定罪。」7

我們研讀經文最重要的部分,並不是要知道詮釋奧妙異象的每個細節。先知象徵性言語的奧祕不同於神的奧祕,因神的奧祕必讓「悔改,運用信心,結出好行為,並繼續不斷祈禱的人」知道(阿爾瑪書26:22)。

先知解開啟示錄奧祕的方式,是除去一些可能令人分心的事物,讓人們專注於耶穌基督福音中更重要的事情上。當然了,約翰的異象賜給了我們有關後期時代重要的資訊:大叛教與福音的復興,耶穌基督的第二次來臨,祂必戰勝魔鬼,祂於千禧年的統治,以及復活與最後的審判。只要我們努力尋求真理並遵循主的旨意,這些事就能對我們有所幫助。但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對那異象中所描述的特定形像的詮釋時,就可能會忽略最重要的事。8

當我們研讀啟示錄,善加利用先知約瑟‧斯密經由啟示賜給我們的美好知識,就能從宏觀的角度看到自己在世界歷史上,在神與其子女的往來互動中的定位。知道這一點,就能了解個人對耶穌基督的見證的重要性,以及在後期時代完全參與祂事工的重要性。然後我們就可以戰勝世界,與基督一起繼承父的一切(見啟示錄3:2121:7)。■

註:

  1. 例見英文版啟示錄2:1,註腳a;或啟示錄6:14,註腳a

  2. 例如,在約瑟‧斯密譯文中,啟示錄1:7是這樣寫的:看哪,祂要披著祂父的榮耀,同著祂的千萬聖徒,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祂,連刺祂的人也要看見祂;地上的萬族都要因祂哀哭。」約瑟‧斯密加了文字(楷體表示),讓這節經文與其他經文中有關基督第二次來臨的教導連結在一起──如馬太福音16:27(「祂父的榮耀」)和猶大書1:14(「千萬聖者」)。

  3. Bible Dictionary, “Revelation of John.”

  4. History of the Church, 5:342.

  5. 約瑟‧斯密顯然知道,七個印中的前五個封印說的是過去的事件,但這幾個封印所教導的主題跟人類歷史的目的與終端有關,最後以第二次來臨之前的事件結束──但這全在約翰時代之後才會發生。

  6. 就此例而言,這些活物真的就是指獸類,代表著四個個別的活物,但約翰的描述蘊藏了象徵意象(多個眼睛和翅膀),藉以表示牠們抽象的屬性,而非真正的長相(見啟示錄4:6-8教約77:4)。

  7. History of the Church, 5:343.

  8. 約瑟‧斯密顯然覺得對傳教士而言尤其如此。他說:「噢,你們以色列的長老啊,側耳聽我的聲音;你們到世人中宣講時,要說出你們被派去說的事;要宣講並大聲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悔改,來信福音。』要宣告首要原則,遠離深奧神祕之事,免得被打倒。切勿涉入活物的異象和你們所不了解的主題」(History of the Church, 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