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作榜樣」
2001年10月


「作榜樣」

「以真理填滿妳的意念;用愛心澆灌妳的心靈;讓服務充實妳的生活。」

今晚總會婦女會會長團令人振奮的信息啟發了我們。她們懇請我們要堅定不移,實在是一項明智的忠告,因為我們會在我們的歲月中遭逢狂風暴雨,必然需要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潮流中堅守信念。

讓我們回顧一下使徒保羅對他摯愛的提摩太所說的智慧的言語: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

「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1

接著,保羅又鼓舞提摩太,這些話也同樣適用於我們;他說:「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2

在這會議中心以及世界各地聚集的親愛姊妹們,我要和妳們分享三項歷久彌新的準則,來達成使徒保羅所提出的挑戰:

1.以真理填滿妳們的意念。

2.用愛心澆灌妳們的心靈。

3.讓服務充實妳們的生活。

首先,以真理填滿妳們的意念。我們在錯誤中摸索,是無法找到真理的。藉由尋求、研讀和遵行神所啟示的話語才能找到真理。身陷錯誤之中,就會接納錯誤;惟有與真理為伍,方能獲得真理。

這世界的救主教導說:「是的,你們要由最好的書本中尋求智慧的言語;藉著研讀並且也藉著信心尋求學識。」3祂又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4

祂邀請我們每一個人:「向我學習,聆聽我的話語;像我靈的溫柔那樣行走,你必在我裡面得到平安。」5

在先驅者時代,有一位名叫史賓塞卡洛琳的姊妹用真理填滿了她的意念、內心和靈魂,正是今晚我們堅定不移這個主題的最佳典範。她的先生名叫史賓塞奧申,是一位體貼又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卡洛琳從小在波士頓長大,很有教養、舉止高雅。他們育有六名子女。當全家被迫遷離納府以後,她柔弱的身體就因惡劣的氣候而每下愈況。史賓塞長老寫信給她的父母,問他們是否能在他到西部安頓好家園以前,讓她回娘家去住。他們的答覆是:「只要她放棄那令人丟臉的信仰,就可以回來--否則免談。」

史賓塞姊妹不願放棄自己的信仰。她得知父母的答覆後,就要丈夫拿出聖經,讀出路得記中的話:「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去,我也往那去;你在哪住宿,我也在那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6

篷車外風雨交加,篷車頂又漏水,友人拿著盛牛奶的盆子在史賓塞姊妹的頭上接水,使她不致淋溼。她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毫無怨言地閉上雙眼,離開了人間。

雖然我們不一定需要以捨命的方式來為神服務,但是我們要記住,祂聽到我們的默禱,看到我們不為人知的作為,並在我們有需要時,在明處酬賞我們。

我們身處驚濤駭浪的時代,前景未卜。因此,我們必須為未知的將來作好準備。根據數字顯示,有些人會因為丈夫生病或去世,或者因為經濟困難而必須背負家計。我奉勸各位要接受教育,學習實用的技能,一旦發生緊急變故,妳們早就作好了準備,有能力挑起重擔。

讀書和學習會讓妳們的才能增長。妳們將更有能力協助子女學習,妳們的內心會有平安,因為妳們知道自己已經有所準備,能夠面對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一切事情。

為了說明第二項準則──用愛心澆灌妳們的心靈──我要引用記載於使徒行傳中一位住在約帕的女徒,名叫大比大,也就是多加所做的一件好事。她被形容是一位「廣行善事,多施賙濟」的婦人。

「當時,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

「門徒聽見彼得在那裡,就打發兩個人去見他,央求他說:『快到我們那裡去,不要耽延。』

「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衣外衣給他看。

「彼得叫她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

「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給他們。

「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7

經文中形容大比大是一位「廣行善事,多施賙濟」的婦人,對我而言,這正闡明了婦女會的基本責任,就是解除痛苦、照顧窮困者和一切類似的工作。婦女會的姊妹們,妳們的確是慈悲的天使,在隨時隨地解救飢寒及安慰痛苦的人道救助中,這種精神展露無疑。妳們所作的努力也在我們的支會、支聯會和傳道部中處處可見。教會中的每位主教都可以見證這一點。

記得我還是個年輕的執事時,禁食主日早晨我在支會裡有一項責任,就是發給每個家庭一個小信封,等他們將捐獻放進信封後,再把信封交給主教。有一次,一位獨居的年長教友萊特弟兄在家門口歡迎我,並用他那年邁的雙手笨拙地打開信封,然後將一些錢放入信封裡。他這麼做時,兩眼泛著淚光。他邀請我坐下來,然後告訴我,在多年以前,有一次他的櫥櫃裡空無一糧,飢餓的他,向天父祈求能有東西吃。不久之後,他向窗外望去,看見有人正拉著紅色的推車,朝著他的門口走來。那是婦女會會長巴爾佛斯姊妹,拉著推車步行了將近一公里的路,越過鐵軌來到他的門前。那推車裡裝滿了食物,都是從婦女會姊妹們那裡所收集來的。巴爾佛斯姊妹將食物塞滿了萊特弟兄廚房裡原本空無一物的櫥櫃。他向我形容這位姊妹是「上天差來的使者」。

姊妹們,妳們是愛心的最佳典範。妳們照亮了妳們的家,妳們以仁慈來帶領子女,妳們的丈夫或許是一家之主,但妳們卻是家中的核心。你們彼此敬重,分擔責任,組成一個無敵的團隊。

當孩子需要關懷和愛的時候,他們來找妳們,也就是他們的母親,對我而言,這是意義非凡的一件事。甚至是誤入歧途的兒子或玩忽迷失的女兒,一旦了解到必須重回家庭懷抱時,幾乎毫無例外地,他們都會回到母親身邊──她是從不放棄子女的。

母親的愛激發出孩子最好的一面。妳們是孩子們效法的榜樣。

孩子牙牙學語時所說的第一句話,通常都是「媽媽」這個親愛的稱呼。不論在戰時或平時,當死亡降臨在一個孩子身上時,他的最後一句話往往都是「媽媽」,我認為這個意義十分重大。姊妹們,妳們的角色是多麼的尊貴啊!我見證妳們的心中都充滿了愛心。

至於第三項準則,也就是讓服務來充實妳們的生活,我想舉兩個不同的例子。第一個例子談到一位教師帶給她所教導之人的深遠影響;第二個例子則談到一對傳教士夫婦如何幫助那些身處靈性黑暗之中的人們獲得福音之光。

許多年前,有一位年輕的女子名叫雪費兒巴蒂,她是一位協進會的女青年教師。她自己沒有兒女,不過她和她的丈夫都很想要有自己的孩子。她每週教導她們永恆的真理及人生的教訓,把愛心獻給她班上一群特別的女青年。後來,她患病逝世,年僅二十七歲。

在每年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群協進會班員都會到她的墳前弔唁,留下鮮花和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獻給巴蒂,妳的女青年敬上」。起先有十位女青年去,後來就變成五位,再來變成兩位,最後只有一位女青年持續在每年的陣亡將士紀念日前來弔唁,而且總是在墳前放上一束花和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獻給巴蒂,妳的女青年敬上」。

在巴蒂去世將近二十五年之後的某一年,「這些女青年」中唯一仍然前去弔唁的這一位,發現她在陣亡將士紀念日當天要出遠門,於是決定提早幾天到老師墳前上墳。她用緞帶把花束綁好,附上卡片,穿上外套準備出門時,門鈴響了。她把門打開,看見她的探訪教師弗勒凱倫姊妹來訪,弗勒姊妹說明由於她很難和她的探訪同伴找出共同時間一起來探訪,而她又希望在月底之前做完探訪,所以才會在沒有事先約好的情形下冒昧來訪。凱倫應邀入內時,看到外套和鮮花,便對她的叨擾而道歉。

她回答說:「沒關係,我只是正準備到墓園去,獻花給我的一位協進會教師,她對我和其他她所教導的女孩們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原本每年我們大約都有十個人一起去向她表達我們的愛和感激,但是如今只剩我一個人來代表了。」

凱倫於是問道:「妳那位教師的名字是不是叫巴蒂?」

她回答說:「是啊,妳怎麼知道?」

凱倫哽咽地說道:「巴蒂是我的阿姨,是我母親的妹妹。自從她去世之後,每年的陣亡將士紀念日我們的家人都會在她墳前發現一束花和一張由巴蒂的女青年所寫的卡片。他們一直想要知道這些女青年是誰,好讓他們能夠感謝她們還一直記得巴蒂。現在我終於可以告訴他們是誰了。」

美國的小說家威爾德曾說:「對已逝者致上的最高敬意是感激而非悲傷。」

結束前我要分享的第二個以服務來充實生活的例子,就是福斯朱勒茲和桃樂蒂這對夫婦傳教士的經驗。他們被召喚到波蘭去服務十八個月。福斯弟兄出生於波蘭,能講當地的語言,也熱愛那裡的人。福斯姊妹是英國人,對波蘭及當地的人所知不多。

他們信賴主,著手開始他們被指派的工作。當時的生活物資很貧乏,他們孤軍奮鬥,任務沉重。由於當時波蘭傳道部尚未完全建立,福斯夫婦的任務就是去預備道路,讓傳道部得以擴展,永續存留,並且還要召喚其他的傳教士去服務、教導人民、為歸信者洗禮、建立分會和建造教堂。

福斯夫婦是否因為任務繁重而沮喪絕望?一點也沒有。他們知道他們的召喚來自於神,他們祈求祂的幫助,並全心全意地獻身服務。他們在波蘭不只待十八個月,而是服務了五年,上述所有的那些目標都一一實現了。之後福斯長老陪同納爾遜羅素長老、林格漢長老和我去會見波蘭政府的總理瓦帕卡亞當先生時,他們努力的成果獲得了肯定──總理對我們說:「我們很歡迎貴教會,你們可以建造教堂並派傳教士來。波蘭歡迎你們來。」然後指著福斯朱勒茲弟兄說:「這個人和他的妻子很盡心地為貴教會服務,你們要感謝他的榜樣和他所做的工作。」

讓我們像福斯夫婦一樣,盡心從事主的事工。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像福斯朱勒茲和桃樂蒂夫婦一樣,呼應詩篇中所說的:「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8

我親愛的姊妹們,妳們的確是「信徒的榜樣」。願我們的天父祝福妳們每一位,不論是已婚或未婚、在妳們的家裡、在妳們的家人中、在妳們的生活上,使妳們配得這世界的救主所獻上的崇高敬意:「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9,我這樣祈求,並獻上我的祝福。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提摩太前書4:1-2。

  2. 提摩太前書4:12。

  3. 教約88:118。

  4. 約翰福音5:39。

  5. 教約19:23。

  6. 路得記1:16。

  7. 使徒行傳9:36-42。

  8. 詩篇121:2。

  9. 馬太福音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