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施助時要顧慮到心理健康
2021年8月


施助原則

施助時要顧慮到心理健康

我們可以和受心理和情緒健康困擾的人分享救主的愛。

圖像
年輕女子開窗,呼吸新鮮空氣

有位年輕的母親發現自己受抑鬱所苦。在醫生協助下,她找到適當的藥和劑量,但康復之路還很漫長。有一天,病情特別嚴重,她緊急約了醫生去看診,他們都同意她需要住院。

支會成員輪流來看她、照顧她的孩子,並打點三餐。之後那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抑鬱的情況讓她無法開口求助,支會成員意識到他們必須主動提供支援。

後來,這位姊妹談到,當時各式的援助都來得正是時候,如有神助。她覺得那段時間,最寶貴的事情就是知道她的弟兄姊妹都關心她,願意隨時支持她。透過支會成員的服務,她感受到救主的愛。她體會到祂關心她,也關心她面對的困境,在祂的協助下,她能藉著信心,克服困難。

施助建議

心理和情緒健康的問題很普遍,但是很多人並不需要到醫院急診。每個支分會都很可能有成員面對這些挑戰,受到影響的人不限國籍,不分職業。

施助時,你很可能會遇到受社交或情緒問題困擾的人。若真如此,請想一想總會會長團第二諮理亨利·艾寧會長得到的忠告:「每當你遇到一個人,都要當作他正遇到極大的困難……。你會發現大半時候你都是對的。」1心理、社交,或情緒問題都可能使人受到困擾。

圖像
許多隻手伸出來,向一個坐在地上,雙臂抱膝的年輕傷心女子提供援助

以下是有關施助的幾項建議:

  1. 透過傾聽,了解對方。讓對方按個人自在的程度分享溝通資訊的多寡。好好傾聽就是一種支持;你可能會得到靈感,知道如何提供安慰。(更多建議,請見「好的傾聽者會做的五件事」,2018年6月,利阿賀拿,第6-9頁。)

  2. 表現關愛。每次互動前後都試著表達真誠的關愛。(更多建議,請見「懷著愛心伸出援手」,2018年7月,利阿賀拿,第6-9頁。)

  3. 提供支援。從社交或情緒障礙中復原,不是一件單純容易的事。有時,那人可能希望獨處,也可能請求援助。以那人能接受的方式和時間,提供支援。(更多建議,請見「培養同理心去施助」,2019年2月,利阿賀拿,第8-11頁。)

  4. 與領袖商議。你並不孤單。尋求領袖和其他人支持。經當事人同意,分享他的需求及其他人可提供的服務。(更多建議,請見「在幫助他人時獲得協助」,2018年10月,利阿賀拿,第6-9頁。)

註:你施助的人如果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威脅時,可能需要請有關當局協助。■

註:

  1. 亨利·艾寧,「靠著主的力量」,2004年5月,利阿賀拿,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