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进修班
路加福音5:1-11


路加福音5:1-11

跟随主并达成我们的神圣目的

图像
Christ standing on a seashore. He is beckoning to two men who stand near Him. The two men are holding a fishing net over a small fire. Fishing boats and fishermen are visible in the background. The painting depicts Christ calling some of His Apostles or disciples.

救主邀请西门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下〔他们的〕网打鱼」,他们奇迹似地捕到「许多鱼」(路加福音5:4,6),他们明白了在救主的帮助下,他们可以有所成就。后来,这些渔夫便选择舍弃一切来跟随耶稣基督。本课旨在帮助你产生跟随耶稣基督的渴望,好让祂能帮助你,达到比没有主的帮助所能做到的更大成就。

教导学生「把〔经文〕比作〔他们〕自己」(尼腓一书19:24)。将经文比作我们自己,意思是将经文比拟为我们自己的生活。鼓励学生问自己:「我生活中有哪些情况和这段经文很类似?」,或「我和所读到这些经文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当学生看见自己的经验与所读到经文中的事件之间的相似之处,就更能找出教义和原则,也更能在他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些真理。

学生准备:请学生祈祷来明白神对他们人生有何目的。已经有教长祝福的学生可以读教长祝福,找出神对他们人生目的所作的启示。其他人可以从跟父母聊聊或在经文中寻找见解,来获得助益。

可进行的学习活动

本课的中心原则与来跟从我——供个人和家庭使用:新约2023年马太福音第4章;路加福音第4~5章的大纲中强调的原则相似。可考虑以学生可能已经在家里讨论过的内容作基础,也请学生与家人分享他们在福音进修班学到的知识。本课的「补充学习活动」单元有可替代的课程建议。

达成更大的目的

花一分钟想想,那些因为神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目的,而成就大事的人。

不妨展示学生提到的教会历史人物或经文人物的图片。也可以多展示几张图片,来提醒学生想起还有这些人。学生想到的人物可能会有利百加(见 创世记24:60 )、马利亚(见 路加福音1:28-31 )、西门彼得(见 马太福音4:18-19路加福5:10 ),或约瑟·斯密(见 约瑟·斯密——历史1:33 )。

  • 对人们来说,了解自己最大的目的,为什么很重要?

  • 明白神对自己的目的的人跟不明白的人,你注意到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本课将着重在,耶稣基督如何帮助西门彼得(也称彼得)发现,祂对他有更大的目的。在你研读时,找出当我们选择跟随耶稣基督,祂能帮助我们明白并达成我们人生更大的目的这项原则的证据。

不妨将这项真理写在白板上,以便在整堂课中,帮助学生找这项真理的证据时能记得它。

耶稣基督召唤西门彼得跟随祂

救主在犹大行了包括治愈西门彼得的岳母在内的许多奇迹后(见 路加福音4:38-39 ),祂前往革尼撒勒湖边(又称加利利海)。祂登上西门彼得的渔船,接着坐下来教导岸上一大群人(见 路加福音5:1-3 )。当耶稣教导结束后,祂向西门彼得发出邀请。

如果全班一起阅读以下经文,不妨请他们读一两节后停下来,然后帮助他们想象自己是西门彼得。请他们说说他们学到的事情。

阅读 路加福音5:4-11 。在你阅读时,试着想象你是西门彼得,一位经验丰富的渔夫。了解draught(下网打鱼)意指进行渔猎应该会有所帮助(见 第4节 )。

  • 你觉得这件记事中的哪些细节很重要?为什么?

  • 你认为彼得可能在想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花点时间找出在这件记事中,耶稣基督帮助彼得了解,主对他有更大目的的证据。

  • 从这次与救主互动的经验中,彼得对自己有了怎样的认识?

  • 关于我们的身份和我们可以成就些什么,你认为主为什么要扩大我们的视野?

将西门彼得的经验比作我们自己

藉由将西门彼得的经验比作我们可能有的经验,我们可以对这件记事有更深入的学习。这个经文研读技巧是尼腓在摩尔门经里提出来的,他说他「把所有的经文都比作对〔他〕说的」( 尼腓一书19:23 )。把所有的经文都比作我们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能劝服……相信主,〔我们的〕救赎主」,也能「使我们得到益处和知识」( 尼腓一书19:23 )。花点时间用以下方法,将彼得的经验比作你自己:将你的研读日记中的一页一分为二,在其中一半列出彼得经验的相关细节,另一半则记录你自己的情况。如有需要,查阅经文及任何可用的经文工具(例如scriptures.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经文指南里的「 彼得 」),来帮助你回答以下问题。

将以下资讯作成讲义发给学生,或是将它展示在教室最前面。不妨一起回答跟彼得有关的问题。接着可以要学生安静地省思,然后写下他们的个人经历。

将彼得的经验比作我们的生活

在彼得见到耶稣前,他怎么形容他自己?

我会怎么形容我自己?

彼得愿意跟随耶稣基督,并放弃他身为渔夫的生涯(见路加福音5:11)。如果彼得没有选择跟随救主,你想象他的生活会有何不同?

为了跟随耶稣基督,我会被要求放弃什么?

如果我选择不再跟随耶稣基督,我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彼得如何在他的生命中,实现主对他的更大目的?

想想经文、救恩计划、圣职祝福,如果有的话,也想想你的教长祝福。

关于主对我的更大目的,我有哪些了解?

关于我的目的,我有哪些疑问?

图像
Handout on Likening Peter’s Experience
  • 将经文比作你自己,如何帮助你更认识耶稣基督,或更相信祂?

  • 你找到哪些证据能证明,当我们选择跟随耶稣基督,我们就能达成我们人生更大的目的?

  • 你何时曾观察到,有人因了解他们的目的而受到积极的影响?

  • 因为你今天所感受到或学到的事,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注释及背景资料

路加福音5:8 .彼得为什么称他自己为「罪人」?

彼得第一次遇见救主,亲眼看到祂神奇的力量后,马上自觉自己是个「罪人」,非常需要救主的救赎大能( 路加福音5:8 )。彼得的话说明我们一旦接近神,就会自觉自己有罪并不配称,渴望祂帮助我们变得更像祂。

新约学生用本〔2018〕,ChurchofJesusChrist.org)

当我们跟随主,祂可以为我们做什么事?

泰福·彭荪会长(1899-1994)曾教导:

图像
Photograph of President Ezra Taft Benson. He is seated in a leather chair in front of a fireplace. His hands are clasped in front of him and he is wearing a large turquoise ring on one finger. Official portrait. 1986

〔那些〕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主的人,必将发现祂能使他们的生命更加丰盛。祂会加深他们的喜悦,扩大他们的视野,强化他们的理解力,强健他们的肌肉,提升他们的心情,增添他们的祝福,增加他们的机会,宽慰他们的灵魂,赐给他们朋友,倾注平安给他们。凡为神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参阅泰福·彭荪,「耶稣基督——礼物与期望」,1987年12月,圣徒之声,第4页)

补充学习活动

影片:「找到你生命中的目的:信心要紧吗?」

不妨播放影片「找到你生命中的目的:信心要紧吗?」(5:08),可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取得。了解自己的身份,跟随救主耶稣基督可以造就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请学生想一想这两点的重要性。另外关于要发挥最大潜力,他们可能会遇上哪些障碍,想一想这一点,学生也可以获益。请学生思考,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克服这些障碍,并凭信心跟随救主。

彼得舍了网来跟随救主

请学生讨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资产。接着帮助学生了解,选择跟随耶稣基督胜过一切的重要性。阅读 马太福音4:18-22 ,并讨论彼得和其他渔夫「立刻舍了网」( 第20节 )来跟随耶稣基督这个举动代表的意思。不妨用以下十二使徒定额组约瑟 胡适令长老(1917-2008)的话来帮助学生了解,哪些事物可能阻止我们接受跟随耶稣基督的邀请:

图像
Photograph of President Ezra Taft Benson. He is seated in a leather chair in front of a fireplace. His hands are clasped in front of him and he is wearing a large turquoise ring on one finger. Official portrait. 1986

我们可以把诱骗我们或阻止我们跟从活神之子耶稣基督召唤的事物都看成是一个网。这样看来,这网可以是我们的工作、嗜好、娱乐,甚至是我们的诱惑和我们的罪。简言之,网可以是任何让我们远离天父或祂复兴教会的事物。我给各位举一个现代的例子来作说明。电脑是一个实用而又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果我们让电脑耗费我们的时间在虚幻、无益且有时极具毁灭性的事情上,那电脑就成了缠绕住我们的网。

(约瑟·胡适令,「来跟从我」,2002年7月,利阿贺拿,第16页)

透过请学生沉思和讨论以下这类的问题,来帮助他们找出跟随耶稣基督会带来的祝福:

  • 从救主要我们来跟随祂的邀请中,我们对救主有何认识?

  • 你曾如何因选择跟随耶稣基督而获得祝福?

即使我们不完全了解祂的理由,还是去服从主的命令,我们就会蒙受祝福。

请学生讨论,不完全了解原因就要遵从指示去做,会有哪些困难。可以请学生阅读 路加福音5:1-11 ,找出主命令彼得去做什么事,以及他如何回应。学生可以找出和讨论以下这项原则:只要按照主的要求去做,就算不了解原因,主能赐给我们超乎预期的祝福。不妨请学生讨论,他们曾看到这一项原则在自己的生活或他人的生活中实现的经验。在尼腓对制作两套页片的命令的回应(见 尼腓一书9:5-6 ),以及摩尔门将这些页片收录至摩尔门经(见 摩尔门语1:6-7 )的事件中,可以找到其他即使不理解主命令的理由,仍服从祂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