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进修班
马太福音27:50-66;路加福音23:55-56;约翰福音19:39-40


马太福音27:50-66;路加福音23:55-56;约翰福音19:39-40

敬重救主并展现对祂的爱

图像
被钉十字架的基督遗体用白色的裹尸布包着

耶稣去世时,「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马太福音27:51),而圣殿中却发生了更重要的事:至圣所的幔子裂成两半。救主死后,祂的门徒费尽心力取回祂的身体,并仔细准备安葬。本课旨在帮助你了解并省思,耶稣基督为你做了什么,以及你可以做什么,来展现对祂的敬重和感激。

敬重已逝者

不同文化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来纪念和敬重已逝者。想一想某位你所爱的已逝的人,或者,沉思如果你身边的人过世,会是什么样子。

  • 你(或你会)一直想记得你所爱之人的哪些事?

  • 你会做什么来敬重死者,或展现对已逝之人的爱?

本课的经文章节描述了救主死在十字架上,以及紧接其后发生的事件。花几分钟想想以下问题:

  • 如果你目睹了耶稣的死,你会有什么感受?

  • 你现在对祂的死,又有何感受?

  • 你要如何记得祂并敬重祂?

你今天研读时,要寻求圣灵的指引,帮助你知道该如何记得、敬重救主,并展现对祂的爱。

圣殿幔子的象征

耶稣去世时,发生了地震和其他具体事件,包括圣殿毁损。阅读马太福音27:50-51,不妨将马太所记录的圣殿细节划记下来。

图像
带有幔子的圣殿平面简图

古代圣殿有两间房间以幔子(或帘子)隔开。每年一次,大祭司会在赎罪日从圣所通过圣殿的幔子,进入至圣所。至圣所这个房间代表在神的面前。在这房间里,大祭司把赎罪祭的血洒在祭坛上,为以色列的罪赎罪(见利未记第16章)。

  • 要进到至圣所的幔子裂开了,这可能象征什么?

麦康基长老(1915-1985),说明了这个事件重要的象征意义:

图像
布司·麦康基长老

至圣所现在已开放给所有的人,所有人都可透过羔羊的赎罪之血进入至高和至圣之所,也就是永生的国度。……〔所有的人〕都变成有资格通过幔子到主的面前,继承完全的超升。

Bruce R. McConkie, Doctrinal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3 vols. [1965-73], 1:830

我们可以从马太福音27:51所发生的事中学到的一项真理是,耶稣基督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回到天父面前,变得像祂一样。使徒保罗也教导,幔子裂开说明了这项真理(见希伯来书10:19-20)。

沉思你的救主为了分开幔子,好使你能回到祂父的国度,所付出的代价。

1.在研读日记中记录以下内容:

写下救主曾如何帮助你个人成长进步,让你变得更像天父,使你最终能回到祂的面前。

耶稣的门徒敬重祂

耶稣去世时,祂的门徒努力要记得祂并敬重祂。阅读几位门徒以哪些方式来展现对耶稣的爱。

以下资讯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这些门徒做的事情。

图像
以色列耶路撒冷墓园

亚利马太的约瑟虽然没有公开追随耶稣基督,但他请求能取回耶稣的身体,展现出怜悯和勇气。约瑟为救主的身体所预备的坟墓,是用石头凿出来的,应该花了不少钱。

图像
没药

没药是一种浓缩香油,用来膏抹已逝者的身体。尼哥德慕带来膏抹救主身体的没药和沉香,份量与皇室丧葬所用的量相当。

图像
基督的遗体安放在墓里

妇女们准备了香料香膏,要来膏抹耶稣的身体,因为之前将祂安放进墓穴时,做很匆促。

  • 这些人做的事情,显示出他们对救主有什么感觉?

展现你对救主的爱

虽然救主现在没有亲身在我们身旁,我们还是能找出方法来向祂展现我们的爱。

2.在研读日记中完成以下活动:

写下或画出你觉得应该做的一件或几件事情,来敬重救主,展现出对祂的爱。就像亚利马太的约瑟、尼哥德慕、抹大拉的马利亚以及那些妇女一样,这可能需要付出牺牲。

可斟酌选读:想学习更多?

救主为我们做了什么?

总会会长团达林·邬克司会长概述了,救主为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一些事:

图像
达林·邬克司会长

在我们天父的计划之中,祂「创造了诸天和大地」(教义和圣约14:9),让我们每个人可以获得寻求神圣目标所必须的尘世经验。耶稣基督的复活克服了死亡,以确保我们每个人都会复活而不死,这是天父计划的一部分。耶稣基督的赎罪牺牲为我们每个人提供机会,悔改我们的罪,带着洁净的心回到天父家里。祂的诫命和圣约向我们显明道路,祂的圣职赋予世人权柄,去执行那些达到最终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教仪。我们的救主愿意经历所有世人的痛苦和软弱,这样祂就知道如何在我们的苦难中,巩固我们。

(达林·邬克司,「我们救主为我们做了什么?」,2021年5月,利阿贺拿,第77页)

我可以用哪些方式来展现对救主的爱?

总会女青年会长团的贝琪·葛雷文森姊妹提到:

图像
贝琪·葛雷文姊妹

如果我们声称爱祂,难道不能稍微再更谨慎地遵行祂的诫命,来表现出那份爱?

谨慎遵行福音未必意味着拘泥形式、沉闷乏味;这其实意味着在思想行为上,都要合乎耶稣基督门徒的身份。遵行福音在态度上有着谨慎与漫不经心的差别,沉思这件事时,可以仔细考虑下列几点想法:

我们每周参与安息日崇拜和准备领受圣餐时,态度是否谨慎?

我们可以更认真地祷告、研读经文,或是更积极参与研读来跟从我——供个人和家庭使用这本书吗?

我们进行圣殿崇拜时,态度是否谨慎?是否审慎认真地遵行受洗时和在圣殿里所立的圣约?我们的服装仪容是否端庄慎重,尤其是在神圣的场所和场合?我们是否谨慎地穿着神圣圣殿加门?还是世俗的时尚造成我们的态度变得更随性?

我们施助别人、履行教会召唤的态度是否谨慎?还是对于服务的召唤漠不关心或漫不经心?

我们对于阅读物,以及在电视、行动装置上的观看内容,选择是否谨慎,还是漫不经心?我们说话的用词是否谨慎?还是随性地采用粗鄙庸俗的言语?

巩固青年小册子里的标准,只要谨慎遵从,就会带来丰盛的祝福,帮助我们留在圣约之路上。

(贝琪·葛雷文,「谨慎与漫不经心」,2019年5月,利阿贺拿,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