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天上的母親


天上的母親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教導,全人類不論男女,都是天上雙親──即一位天上的父親和一位天上的母親──心愛的靈體兒女。這項認知源自於經文和先知對神的本質,我們和神的關係,以及男女的神聖潛能的教導。 1 後期聖徒深愛「天上的母親」這項教義,這也是他們獨特的信仰。 2

儘管沒有紀錄顯示這項教義是在正式的啟示中賜給約瑟‧斯密的,但有些早期的後期聖徒婦女回想起約瑟‧斯密曾親自教導她們有關天上的母親。 3 與這教義有關的最早的參考資料在1844年約瑟‧斯密逝世後出版,是由跟他關係親近的同工所寫的文件。 4 有關此一概念最為眾所周知的是伊莉莎‧舒所寫的詩,詩名為:「我在天上的父親」(My Father in Heaven),也就是現在知名的聖詩「聖哉天父」。詩中寫道:「天上父母是否一體?/道理分明應不是,/因為真理告我在那高天,/尚有一個好母親。」 5

在此之後的教會領袖也肯定地說天上有一位母親。1909年,總會會長團教導:「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和宇宙間的父親和母親相似,並且實在是神的兒子和女兒。」 6 教會一位著名的領袖蘇莎‧楊‧蓋茲曾於1920年寫道,約瑟‧斯密的異象和教導啟示了這項真理:「神聖的天上母親,〔是〕在神聖的天上父親身旁。」 7 1995年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在所發布的「家庭:致全世界文告」中宣告:「每個人都是天上父母所心愛的靈體兒女,因為這樣,每個人皆有神聖的特性及目標。」 8

眾先知已教導,我們天上的父母為了人類家庭的救恩攜手合作。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羅素‧培勒長老教導:「天上的父母愛我們,我們是祂們訂立的神聖計畫中的一份子。」 9 海樂‧李會長說:「我們忘記我們有一位天上的父親和天上的母親,祂們大概比我們世上的父母更關心我們,只要我們盡了力,帷幕彼端的影響力就會一直不斷努力設法幫助我們。」 10

後期聖徒是奉基督的名崇拜天父,而不會向天上的母親祈禱。他們祈禱時遵照耶穌基督設立的模式,祂教導祂的門徒要「常常奉我的名向父禱告」。 11 後期聖徒被教導要向天父祈禱,但就如同戈登‧興格萊會長所說:「我們不向天上的母親禱告並不表示輕視或貶抑她。」 12 確實,就像魯迪格‧克勞森長老所寫:「我們承認女性永恆原創的神性時,就是表達了對女性的尊重」 13

就如同福音中的其他真理一樣,我們目前對天上的母親的知識很有限。儘管如此,我們已獲得足夠的知識,來理解這項教義的神聖性,明白這神聖的模式是為身為天上父母之兒女的我們所設立的。後期聖徒相信保羅的這些話正是表達這個模式:「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 14 男人或女人如果沒有彼此就無法超升。正如我們在天上有一位父親一樣,我們在天上也有一位母親。正如十二使徒定額組的達林‧鄔克司長老所說:「我們的神學教義由天上的父母開始。我們最大的願望是成為像祂們一樣。」 15

  1. 創世紀1:26-27;摩西書3:4-7;羅馬書8:16-17;詩篇82:6;教義和聖約132:19-20

  2. 見「成為像神一樣」;see also Elaine Anderson Cannon, “Mother in Heaven,” in Encyclopedia of Mormonism, ed. Daniel H. Ludlow, 5 vols. (New York: Macmillan, 1992), 2:961. David L. Paulsen and Martin Pulido, “‘A Mother There’: A Survey of Historical Teachings about Mother in Heaven,” BYU Studies 50, no. 1 (2011): 70–97.

  3. 琪娜‧韓庭頓‧楊記得她的母親於1839年過世時,約瑟‧斯密安慰她,告訴她將來會在天上看到她自己的母親,並認識她永恆的母親。(Susa Young Gates, History of the Young Ladies’ Mutual Improvement Association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Deseret News, 1911], 15–16.)

  4. See W. W. Phelps, “Come to Me,” in “Poetry, for the Times and Seasons,” Times and Seasons 6 (Jan. 15, 1845): 783.

  5. “My Father in Heaven,” in “Poetry, for the Times and Seasons,” Times and Seasons 6 (Nov. 15, 1845): 1039;「聖哉天父」,聖詩選輯,第182首;see also Jill Mulvay Derr, “The Significance of ‘O My Father’ in the Personal Journey of Eliza R. Snow,” BYU Studies 36, no. 1 (1996–97), 84–126.

  6. “The Origin of Man,” Improvement Era 13, no. 1 (Nov. 1909): 78.

  7. “The Vision Beautiful,” Improvement Era 23, no. 6 (Apr. 1920): 542. 蓋茲在此時正擔任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的記錄秘書。

  8. 「家庭:致全世界文告」,2010年11月,利阿賀拿,第129頁

  9. M. Russell Ballard, When Thou Art Converted: Continuing Our Search for Happiness (Salt Lake City: Deseret Book, 2001), 62.

  10. Harold B. Lee, “The Influence and Responsibility of Women,” Relief Society Magazine 51, no. 2 (Feb. 1964): 85.

  11. 尼腓三書18:19-21;馬太福音6:6-9;約翰福音17:1,5,21,24-25;亦見馬太福音4:10;路加福音4:8;尼腓三書13:917:15

  12. 戈登‧興格萊,「神的女兒」,1992年1月,聖徒之聲,第98頁

  13. “Our Mother in Heaven,” Latter-day Saints’ Millennial Star 72, no. 39 (Sept. 29, 1910): 620。魯迪格‧克勞森曾為期刊編輯,很可能就是本篇社論的作者

  14. 哥林多前書11:11。

  15. 達林‧鄔克司,「叛教和復興」,1995年7月,聖徒之聲,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