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和聖約2021年
4月12-18日。教義和聖約第37~40篇:「你們若不合一就不是我的」


「4月12-18日。教義和聖約第37~40篇:『你們若不合一就不是我的』」,來跟從我——供個人和家庭使用:教義和聖約2021年(2020)

「4月12-18日。教義和聖約第37~40篇」,來跟從我——供個人和家庭使用:2021年

圖像
聖徒準備移居

聖徒移居嘉德蘭,撒姆·拉羅繪

4月12-18日

教義和聖約第37~40篇

「你們若不合一就不是我的」

研讀的時候記錄靈感啟發,就是在服從神的這項忠告:「〔珍藏〕智慧」(教義和聖約38:30)。

記錄靈感啟發

對早期的聖徒而言,教會不只是一個在星期日聆聽講道的地方。主在給約瑟·斯密的所有啟示中,都用這類的字眼描述教會:偉業國度錫安,更經常使用事工一詞。這可能是教會吸引許多早期成員的部分原因。這些人雖然很喜愛教會復興的教義,但許多人也想要值得奉獻出一切的偉大目標。儘管如此,主在1830年吩咐聖徒聚集到俄亥俄州一事,對於有些人來說並不容易。對於像菲碧·伍這樣的人來說,這意味著要離開舒適的家園,移居到不熟悉的邊疆地帶(見本大綱最後的「復興的聲音」)。今天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當初那些聖徒僅能用信心之眼才看得到的東西:主在俄亥俄州為他們準備了極大的祝福。

必須聚集到俄亥俄州一事早就已經過去了,但今日的聖徒仍然結合在一起,為了相同的偉業、相同的事工而努力,即:「興起錫安」(教義和聖約39:13)。我們就像那些早期的聖徒一樣,放棄了「世上的顧慮」(教義和聖約40:2),因為我們信賴主的這項應許:「你將得到……你從來不知道的極大祝福」(教義和聖約39:10)。

亦見聖徒第一冊,第86-87頁

圖像
個人研讀圖示

個人經文研讀的建議

教義和聖約37:1

約瑟·斯密在1830年翻譯的是什麼?

主在這節經文中,指出約瑟·斯密正在進行聖經的靈感譯本,並稱之為「翻譯」。當約瑟得到第37篇所記載的啟示時,他已完成幾章創世記的翻譯,並剛剛得知有關以諾及他的錫安城(見創世記5:18-24摩西書第7章)。主教導以諾的一些原則,與祂在第38篇中的啟示很類似。

亦見教會歷史主題,「約瑟·斯密聖經譯本」,ChurchofJesusChrist.org/study/topics

圖像
約瑟·斯密和西德尼·雷格登

約瑟·斯密和西德尼·雷格登一起從事聖經的靈感修訂。安妮·耐德繪

教義和聖約第38篇

神聚集我們是要祝福我們。

主在結束祂命令聚集到俄亥俄州一事時,這樣說:「看啊,這是智慧」(教義和聖約37:4),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刻看出這智慧。主在第38篇中,更詳細地揭示了祂的智慧。關於聚集的祝福,你從第11-33節學到了什麼?教會成員已經不再被吩咐要移居到某個地方聚集;我們今日用哪些方式聚集?這些祝福如何適用於我們?(見羅素·納爾遜,「聚集分散的以色列」,2006年11月,利阿賀拿,第79-81頁)。

閱讀這一篇的其餘內容時,找出可能有哪些章節段落幫助了聖徒獲得所需的信心來服從神的誡命,聚集到俄亥俄州。也要想想神賜給你的誡命,以及你為服從誡命所需要的信心。以下問題可以引導你的研讀:

  • 你在第1-4節中找到什麼讓你能信賴主和祂的誡命?

  • 第39節如何能幫助你,即使需要犧牲,也會服從神的誡命?

你還找到其他哪些重點?

教義和聖約38:11-13,22-32,41-42

只要作好準備,我就無需害怕。

當時的聖徒已經面對許多反對勢力,主知道將來還有更多(見教義和聖約38:11-13,28-29)。為了幫助他們不會害怕,祂啟示了一項寶貴的原則:「你們若準備好,你們就不會害怕」(教義和聖約38:30)。用一分鐘時間想想你面臨的各種挑戰。然後,研讀第38篇時,要聆聽聖靈的提示,看看你可以用哪些方式為那些挑戰作好準備,好使你無需害怕。

亦見羅納德·羅斯本,「不要驚慌」,2018年11月,利阿賀拿,第18-21頁。

教義和聖約第39-40篇

我們不可因為世上的顧慮而分心,不去服從神的話語。

閱讀第39篇第40篇,包括各章前言中的歷史背景,並想想雅各·柯偉的經驗可能在哪些方面適用於你。例如,想想有哪些時候,你的「心在〔神〕面前曾經是正義的」(教義和聖約40:1)。你曾經如何因你的忠信而蒙受祝福?也要想想你面臨到哪些「世上的顧慮」(教義和聖約39:940:2)。你在這幾篇經文中發現什麼,激勵你更堅定地服從?

亦見馬太福音13:3-23

圖像
家庭研讀圖示

家庭經文研讀和家人家庭晚會的建議

教義和聖約37:3為了幫助你的家庭了解那些聖徒作出哪些犧牲來聚集到俄亥俄州,你可以使用本大綱所附的地圖。

教義和聖約38:22我們要如何讓耶穌基督成為我們家庭的「立法者」?服從祂的律法如何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人」?

教義和聖約38:24-27為了教導孩子何謂「合一」,你可以幫助他們數算你們家庭的成員,並談談為什麼這每一個人對你的家庭都很重要。強調你們整體是一個家庭。你可以協助孩子在海報紙上畫出一個大大的1,然後用每個家人的名字、畫像或照片來裝飾。你也可以在海報上寫出你們會做哪些事來使家庭更團結合一。你也可以閱讀摩西書7:18

教義和聖約38:29-30你可以討論最近家庭或個人有哪些需要作事前準備的經驗。你的準備工作如何影響到那次的經驗?主希望我們為哪些事作好準備?作好準備如何幫助我們不會害怕?我們可以做什麼來準備好自己?

教義和聖約第40篇對我們來說,「世上的顧慮」這句話(第2節)是什麼意思?有哪些世上的顧慮會阻礙我們無法「欣然」接受神的話?我們要如何克服這些顧慮?

教導兒童的更多建議,見來跟從我——供初級會使用本週大綱

建議歌曲:「耶穌說愛每個人」,兒童歌本,第39頁。

圖像
復興的聲音圖示

復興的聲音

聚集到俄亥俄州

圖像
嘉德蘭的建築

嘉德蘭村,愛爾·朗茲繪

圖像
菲碧·伍

菲碧·伍是1830年代聚集到俄亥俄州的許多聖徒之一。她在20多歲時在美國東北部加入教會,但她的父母都沒加入。她後來寫到自己決定移居到俄亥俄州和聖徒聚集一事,說:

「我的朋友對我的這個決定都很訝異,我自己也是,但內心深處有個東西在催促我踏上這個旅程。母親很傷心我要離家遠行,她傷心欲絕的模樣讓我幾乎無法承受;要不是那在我裡面的靈,我最後應該會猶豫不決吧。母親告訴我,她寧願看我死去入殮,也不要看我獨自一個人進入那殘酷的蠻荒世界。

「『〔菲碧〕』,她感傷地說:『如果你發現摩爾門主義是錯的,你會回來找我嗎?』

「我回答:『會的,母親;我會的。』……我的回答紓解了她的憂慮;卻使得我在離開時備感憂傷。到了要離開的時候,我不敢跟大家告別,因此寫了道別信給每個人,把信留在我的桌上,便跑下樓跳上馬車離開了。我就這樣離開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家,把自己的生命與神的聖徒連結在一起。」1

菲碧在其中一封道別信中寫道:

「親愛的父母親,我現在就要離開父母家一陣子,……不知道會多長;我很感激從小到現在所受的仁慈照顧,但上天似乎在命令我要這樣做。讓我們將這一切交托在神的手中,並感激祂讓我們這麼久以來一起生活在這舒適的環境,相信只要我們極其愛神,萬事都會為我們的益處效力。要知道,我們可以向神祈禱,祂會聆聽一切祂所創造之物的真誠祈禱,給予我們最好的。……

「母親,我相信這是神的旨意要我前往西部,長久以來我一直深信這點。現在那道路已經開啟……;我相信那是主的靈在促成一切。請不要為你的孩子擔憂;主會安慰我。我相信主會看顧我,給我最好的。……我去,是因為我的主在呼召——祂清楚顯明了我的責任。」2

註:

  1. In Edward W. Tullidge, The Women of Mormondom (1877), 412.

  2. 菲碧·伍給她父母的信函,沒有日期,鹽湖城教會歷史圖書館。菲碧在1834年加入教會,大約1835年搬遷到俄亥俄州,並於1837年和惠福·伍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