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從魚口得稅銀
2023年8月


「從魚口得稅銀」,2023年8月,利阿賀拿

耶穌所行的奇蹟

魚口得稅銀

關於主如何完成祂的事工,這奇蹟能給我們哪些教導?

圖像
口含錢幣的魚

大衛·格林繪

我們偶而會在新約中,讀到與其他奇蹟和比喻截然不同的記事。從魚口得聖殿稅銀的奇蹟就是這樣的一則記事。

描述這項奇蹟的經文僅僅只有四節,因而很少人會去注意或談論,也很容易被人忽略。

「到了迦百農,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嗎?』

「彼得說:『納。』他進了屋子,耶穌先向他說:『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征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

「『但恐怕觸犯他們,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牠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馬太福音17:24-27)。

奇蹟

為什麼只有馬太將這項奇蹟編寫入主的塵世傳道紀錄中?是不是因為馬太曾是稅吏,對這種情況特別感同身受?還是因為馬太來自這項奇蹟發生的地點迦百農?或是為了展示另一個例子,說明耶穌基督有奇妙的能力,祂不只能命令大自然的元素(見馬太福音8:23-27),甚至能命令海裡的魚?(見創世記1:28)。

在沉思這幾節經文時,我們可以從救主回應使徒彼得的方式學到許多事。耶穌基督所行的奇蹟,大多是用來造福他人的神聖之舉;然而,這項奇蹟似乎是一個教導機會,用於幫助彼得和其他使徒準備好日後在神國中領導。耶穌用祂的言行來進行以下教導:祂是神子、祂有能力得知彼得剛才對稅吏說的話、祂「令人驚嘆、無所不知的能力」讓祂確實知道某條魚會在何處出現,1以及祂希望避免所有無謂的冒犯或成為信心薄弱之人的絆腳石(見哥林多前書8:9-109:22)。

一位後期使徒精闢地描述,這項奇蹟讓耶穌能「以奇妙的方式向彼得重申祂神子的身分。祂正要行一項不尋常且獨特的奇蹟,與祂先前所行的任何奇蹟都不相同。祂將用非祂所掙的錢,去支付祂不需繳納的稅,以滿足那些祂不願冒犯之人的要求。」2

一些歷史脈絡

按年徵收的聖殿稅(丁稅)相當於兩個德拉克馬,或半舍客勒,雖然祭司和拉比通常都認為自己是免繳這筆稅金的,但以色列的每個成年男性都應繳納。徵收這筆稅金的目的,是要為聖殿的維護和活動提供資金。這是宗教上的責任,不是政府的規定。

這筆稅金在摩西時代原被稱為「贖罪銀」。沒有人比為世人贖罪的彌賽亞更有資格免繳這筆稅金。3儘管彼得很倉促地允諾稅吏,但主並沒有斥責彼得,反而教導他寶貴的課題。

耶穌就像平時那樣,先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藉此開始進行教導。這些問題讓彼得清楚地知道,主不需繳納那筆稅金,因為祂是神子,而聖殿是天父與祂的屋宇。但隨後,出於完全的溫順,祂「支援了」使徒所作的承諾,並幫助他理解,當時不該去做無謂的冒犯。雖然用正常的方式取得所需的半舍客勒是很容易的,但祂利用這個機會向彼得展現,祂奇妙的能力甚至能命令海裡的魚,藉此鞏固其使徒的信心。

所學到的課題

思考彼得和其他使徒所學到的這些課題,以及如何能將之應用在我們身上:

1.彼得學到,耶穌基督能洞悉他的想法。在彼得開口之前,耶穌就已經知道彼得對前來收稅的人說了什麼。後來,當亞拿尼亞和撒非喇謊報他們的捐獻時,彼得也運用了同樣的辨別恩賜(見使徒行傳5:1-11)。

2.耶穌教導,不論物質或財務上有何需求,主都有辦法透過奇蹟或是平凡的方式,來讓祂的事工向前推進。

圖像
打開的皮箱,裡面有錢和其他物品

一個現代版的「從魚口得稅銀」的奇蹟,就發生在百翰·楊和禧伯·甘乘坐驛馬車,穿越印第安那州和俄亥俄州前往英國傳教的途中。他們啟程時僅攜帶13.5美元,並不指望能搭乘驛馬車走多遠,但在每個中途站,當百翰·楊打開他的皮箱時,都會奇蹟般地發現裡面有足夠的錢,來支付到下一個中途站所需的車資。4抵達時,他們已經支付了超過87美元。正如一本1860年總會會長團日誌所記載的:「〔百翰·楊〕打開他的皮箱,驚訝地發現裡面有一些〔錢〕;除了從天上來的隱身使者推動著傳播福音的工作的解釋外,他至今〔都不〕知道那些錢是〔怎麼〕跑進箱子裡的。」5

3.必要時,主會行奇蹟來實現祂教會的領袖所作的應許。1967年,賓塞·甘會長應許,只要教會成員盡自己的本分,歐洲的鐵幕和亞洲的竹幕就會倒下,讓傳道事工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6這在當時看來似乎是遙不可及、難以想像,甚至有點牽強。然而,這些高牆確實在二十年內,以出乎意料、甚至是奇蹟般的方式倒塌了。

4.雖然身為基督的門徒,我們可能知道自己是對的,但有時候,堅持或要求別人認同,只會造成不必要的冒犯。更糟的是,這樣的做法可能會成為他人靈性進步的絆腳石。

我們可以在前總會會長團諮理雅各·傅士德會長(1920-2007)的經驗中,看到溫順和不願成為絆腳石的美好榜樣。「他的兒子馬可仕談到……要和他一起去華盛頓特區聖殿,參加一場聖殿〔恩道門〕教儀。傅士德會長在進入聖殿時出示自己的推薦書——總會持有權柄人員所使用的特別推薦書——聖殿工作人員沒有認出他或他的推薦書,因此不讓他進去。『父親沒有揭露自己的身分讓那人難堪,而是禮貌地向他辭別,然後我們便一起離開』。」7

我很感謝馬太將從魚口得稅銀的奇蹟記錄下來。彼得這位非常人性化且衝動的漁夫,再次經歷一項與捕魚有關的奇蹟。8這帶給我們希望,知道儘管我們犯了錯,主也仍然會幫助我們成長。我們就像彼得一樣,可以效法夫子的榜樣——祂耐心包容過錯,擁有一切能力卻仍溫順。

願我們能像古代使徒那樣,認出主是神的兒子,相信祂會以奇妙的方式,為我們提供方法來完成祂的目的。願我們在所做的服務和與他人的關係中,都能仔細斟酌任何可能會成為絆腳石的言行,尤其是對待任何信心薄弱之人時更應如此。◼

註:

  1. See Neal A. Maxwell, in “We Can’t Comprehend the Capacity of God,” Church News, Feb. 22, 2003, thechurchnews.com.

  2. Bruce R. McConkie, The Mortal Messiah (1980), 3:76.

  3. 見雅各·陶美芝,耶穌是基督(1981年),第379頁。

  4. See Historical Department office journal, Feb. 16, 1859, 164, Church History Library.

  5. President’s Office Journals, Jan. 18, 1860, 28, in Brigham Young office files, Church History Library.

  6. See 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ed. Edward L. Kimball (1982), 582.

  7. Carrie A. Moore, “Remembering President James E. Faust,” Deseret News, Aug. 11, 2007, deseret.com.

  8. 路加福音5:4-11;亦見約翰福音21:1-24(注意此為後來所發生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