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第一次異象:獲得個人啟示的模式
2020年2月


第一次異象:獲得個人啟示的模式

先知約瑟·斯密根據他在聖林的經驗,教導我們要如何接受個人啟示,使之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環。

圖像
圖畫:第一次異象

第一次異象,瓦特·雷恩繪

我們稱之為「約瑟·斯密的第一次異象」的200週年紀念,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能對其先知使命更有信心,並能效法他的榜樣,去學習提升自己從神那裡獲得個人啟示的能力。

當14歲的約瑟·斯密在美國紐約州拋邁拉走出那片樹林時,他已親自得知神會與祂的塵世兒女溝通。他相信他在聖經中讀過的這些話: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聖經雅各書1:5-6)。

約瑟·斯密無所畏懼地按照這項應許採取行動,我們每個人也都可以這樣做。羅素·納爾遜會長談到我們的這個機會時,說:「如果約瑟·斯密在聖林裡的非凡經驗能教導我們什麼,那就是諸天開啟,神對祂的兒女說話。」1

如果神世上的兒女求問神且有資格接受這種交流,神就會信守承諾,與他們溝通。先知約瑟·斯密根據他第一次異象的經驗,也根據那經由福音復興而賜給他的大量啟示,教導我們要如何接受個人啟示,使之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環。

「只要我們準備好歸向祂,」約瑟教導:「祂就會隨時臨到我們。」2

諸天開啟

我們的挑戰是要採取行動,這樣我們才能收到天父隨時要傳送給我們作為啟示的真理信息,並且能夠辨認祂發出的信息。約瑟·斯密的經驗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可能像我們一樣,讀了好幾遍聖經雅各書和聖經其他各書。但是有一天,在聖靈的影響下,他辨認出引導他進入聖林的那段信息。他敘述自己發現神很久以前就發出的一則信息的經過:

「我正因這些宗教派系的鬥爭所造成的極端困難而苦惱時,有一天我讀到雅各書的第一章第五節,那經文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從來沒有一節經文,在人心所產生的力量,能比這節經文在這時候在我心中所產生的更大。它似乎以極大的力量進入我心中的每一個感覺。我一再思考這節經文,知道如果有人需要從神而來的智慧,那就是我;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除非我能獲得比我當時已有的更多的智慧,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因為各教派的宗教教師對同一節經文的理解差異極大,把所有訴諸《聖經》解決疑問的信心都摧毀了」(約瑟·斯密——歷史1:11-12)。

約瑟·斯密的經驗是我們可以遵循的一種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辨認來自於神的個人信息。經文何以挾帶著巨大的能力,並以極大的力量進入他心中的每一個感覺呢?他為什麼要一再思考那節經文呢?

神如此有力地對年輕約瑟說話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心已經準備好了。

一顆破碎的心就是一顆準備好的心

約瑟有一顆破碎的心的原因至少有兩個。他希望他的罪和缺點能獲得赦免,他知道這唯有透過耶穌基督才能獲得。他極其渴望知道,那些爭論不休的教會中哪一個是對的,他應該加入哪一個教會。

約瑟懷著信心作好準備,他知道耶穌是基督,他的救主。有了那樣的信心和一顆謙卑的心,他已經準備好了。他談到當時的感受,說:「我……呼求主的憐憫,因為只有祂才是我可以信靠的,只有祂才會憐憫我。」3

他已經準備好獲得雅各的應許,我們也可以像他一樣。隨之而來的一連串啟示,讓主得以改變約瑟的生命,並祝福天父所有的兒女及其家人的生命——那些已經來過或將要來到世上的人。

對你我來說,這是一份超凡的祝福;我們可以從約瑟的榜樣中學習如何獲得從神而來的光和知識。藉由效法約瑟的榜樣,我們可以為我們所愛的人和我們為主所服務的那些人帶來持久的喜樂。然後,他們的榜樣就可以將個人啟示的祝福像看不到盡頭的鍊條那樣,永無止盡地傳送出去,只有天父看得到其終點。

圖像
圖畫:年輕的約瑟·斯密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瓦特·雷恩繪

為接受啟示準備好自己

約瑟準備接受個人啟示的模式很簡單,也很容易仿效,但這未必是一套一連串的步驟。你們是神獨一無二的孩子,所以你們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學習真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然而,從約瑟的榜樣來看,你們可以看出為何必須要有一些光和真理的啟示,才能準備好接受持續不斷的個人啟示。主深知這點,因此將聖餐祈禱文賜給我們每個人,作為準備好透過聖靈接受個人啟示的模式。

你的感受也許不一樣,但當我聽到「神啊,永恆的父」(教義和聖約20:77,79)時,總是會有一股溫馨的愛襲上心頭。聖餐祈禱文讓我想起我八歲的時候,在美國賓州費城從洗禮池中出來時的感受。我當時就知道耶穌是我的救主,我感受到變得潔淨的喜悅。有時候,我會想起一幅祂在十字架上和祂走出墳墓的畫作。我對祂的感覺大都是一種感恩和愛。

當我聽到,我要證明自己願意「一直記得祂,並遵守祂……的誡命」的這些話時,我謙卑地感覺到自己需要悔改和寬恕。接著,當我聽到我能有祂的靈與我同在的應許時(見教義和聖約20:77),我覺得那是真實的。每一次,我都能感受到光和平安,也確信自己能聽到神所啟示的信息。

十四歲的約瑟·斯密在聖林獲得個人啟示前,並沒有聖餐祈禱文來幫助他做好準備;他在往後的人生中,每次獲得個人啟示時,也都沒有。但我們都可以像他一樣,遵循這個模式,讓自己有資格獲得持續的個人啟示:

  • 他研讀經文中已經揭示的神的話語。

  • 他沉思自己所讀到和感覺到的事。

  • 他經常仔細反覆研讀經文。

  • 他透過研讀和思考獲得信心,從而決定去祈禱。

  • 當啟示來臨時,他接受真理和光,奉行他所得到的真理,並尋求更多的真理。

  • 他再次讀經文,得到神進一步的啟示,並寫下來。

  • 他繼續祈禱並服從,從而獲得更多的光和指示。

納爾遜會長談到我們效法約瑟·斯密的榜樣時,所會獲得的奇妙機會,說:「同樣地,你會尋求為你開啟什麼呢?你缺乏什麼樣的智慧呢?你感覺迫切需要知道或了解什麼呢?跟從先知約瑟的榜樣,找個你可以經常去的安靜地方,在神前謙抑自己,向天父傾注你的心,轉向祂尋求答案和安慰。」4

圖像
年輕成人研讀經文

撒但反對啟示

你在效法約瑟·斯密的榜樣時,要仔細研究他的榜樣中的勇氣和毅力。你祈禱的時候,可能不會遇到他在聖林所遇到的阻力,但你最好記住他這個經驗。約瑟如此形容那股阻力:

「我隱入我事先打算要去的地方,環顧四周,認定只有我自己後,便跪下來開始向神獻上我心中的願望。我剛開始這麼做,就立刻被某種力量抓住,那力量將我完全制伏,而且對我有驚人的勢力,好像綁住了我的舌頭,使我不能說話。濃厚的黑暗圍繞著我,有一陣子我似乎覺得自己好像註定要被突然毀滅。

「但是我用盡全力呼求神把我從這個抓住我的敵人的力量中救出來,就在我快要淪入絕望而任由自己被毀滅的剎那——不是想像中的毀滅,而是來自看不見的世界中某種實際的東西的力量,那東西擁有那種奇異的力量,我從來沒有從其他東西那裡感受過——就在這非常可怕的剎那,我看見一道光柱,正在我頭上,比太陽的光還亮,緩緩降下來,直到落在我身上」(約瑟·斯密——歷史1:15-16)。

約瑟終其一生持續遭遇這樣可怖的對立,因為路西弗企圖阻止他獲得啟示,不讓他帶動耶穌基督福音的復興。你在祈求獲得神的啟示時,會遇到比較少的對立,但你仍需要效法約瑟的這個榜樣;勇氣和毅力。

撒但可能會使用比較微妙的手段來妨礙你的努力,不讓你接受和保有個人的啟示。其中之一是他會意圖捏造謊言,給你虛假的啟示。他會企圖接近你,傳遞信息來讓你相信沒有神、沒有復活的耶穌基督、沒有活著的先知或啟示、約瑟·斯密被迷惑了,還有你的感覺和聖靈的低語是「心智狂亂」的錯覺(阿爾瑪書30:16)。

他會像攻擊約瑟·斯密一樣,在你即將祈禱的那一刻,以及在你接受到啟示之後,用這些謊言來攻擊你。我找到了兩種避開這些攻擊的方法。

首先,感覺需要祈禱時絕不要拖延,不要讓懷疑有機會阻撓你。百翰·楊會長(1801-1877)說,要等到想祈禱時才祈禱的人是不太可能祈禱的。5

其次,迅速寫下你從神那裡得到的信息。我發現在前一分鐘還很清晰的靈性提示,很可能在幾分鐘後變得模糊不清,或者消失無蹤。我學習到,即便是在半夜,也要起床寫下靈感,否則可能就會消失無蹤。

這一點,約瑟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教訓。他多次寫下第一次異象的經驗,多年來也曾向一些人描述此一經歷。先知約瑟甚至也像其他先知一樣,體會到要用文字來捕捉已啟示的真理是多麼重要而困難。

圖像
祈禱中的年輕成人

啟示祝福我們的後代子孫

像約瑟·斯密一樣,我們可以用從神而來的啟示祝福我們的子子孫孫。因為我們都是有獨特需求的個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獲得的一些啟示,才適用於我們需要對神負責的那些人。將啟示寫下來,證明神對我們說話,對他們來說,這書面的證明可能就和先知約瑟給我們的祝福一樣。

第一次異象向我們顯示諸天已開啟,神會垂聽我們的祈禱,祂和祂的兒子會親自向我們顯現,聖靈會向那些準備好聆聽並感受微小聲音的人的心說話。我們可以將這些教訓和信息傳遞給我們所愛的人和後代。

感謝慈愛的天父,祂愛我們,垂聽我們的祈禱,並在我們的時代這樣介紹救主,說:「這是我的愛子。聽祂說!」(約瑟·斯密——歷史1:17)。感謝主耶穌基督,祂透過先知約瑟·斯密復興了祂的教會;感謝聖靈,祂渴望經常與我們為伴。

我見證,給孩子的這個祈禱的答案是「是」:

親愛的天父,您住在哪裡?

您是否回答每個小孩的祈禱?6

我祈求,我們會像先知約瑟·斯密和今日活著的先知那樣,接受慈愛的天父、救主和聖靈的邀請,在每天的生活中獲得個人啟示的光和真理。◼

註:

  1. 羅素·納爾遜,「給教會的啟示,給我們生活的啟示」,2018年5月,利阿賀拿,第95頁。

  2. 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40頁。

  3. 約瑟·斯密,在「第一次異象的紀事」,1832年的紀事,福音主題文章,ChurchofJesusChrist.org/topics/essays

  4. 羅素·納爾遜,「給教會的啟示,給我們生活的啟示」,第95頁。

  5. 總會會長的教訓:百翰·楊(1997),第44頁。

  6. 「孩子的祈禱」,兒童歌本,第6-7頁。

背景由Getty Image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