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戴爾·瑞隆長老:服從的僕人
2016年07月


戴爾·瑞隆長老:服從的僕人

Image
戴爾‧瑞隆長老與非洲成員見面

喬伊·巴索攝。

戴爾·瑞隆和路得·瑞隆的生活極為忙碌。他們當時快要30歲,住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戴爾在猶他大學唸完醫學院,他和路得搬到美國的另一端,好讓自己能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接受要求嚴格且享有盛名的住院醫師訓練。他們育有一個美麗的女兒艾詩莉。戴爾在心愛的妻子路得接受癌症治療期間,服從地接受了主教的召喚。

Image
戴爾、路得及艾詩莉‧瑞隆

照片除非特別註明,否則是由瑞隆家庭惠予提供。

有時候,戴爾會帶著艾詩莉拜訪支會的成員。有一天,他們拜訪了一位較不活躍的成員。瑞隆長老回憶道:「我知道沒有人能拒絕得了我身旁這位可愛的小女孩。」他敲了一個人的門,這個人先前曾憤怒地趕走了瑞隆主教的一位諮理。

那個人打開門時,他的塊頭大到把門框都堵滿了。他瞪著瑞隆主教。四歲的艾詩莉脫口說出:「嗯,我們可以進來嗎,或者不可以?」

他出乎意料地說:「我想可以吧。進來吧!」

他們進到屋裡坐下來的時候,那個人告訴瑞隆主教他不相信這教會是真實的,也不相信耶穌基督。他氣憤地說個不停,艾詩莉則在玩玩具。最後她從椅子下來,把手拱成杯狀放在父親耳邊,並大聲地用耳語說:「爸爸,把真理告訴他。」

於是他這麼做了,瑞隆主教向那人分享自己的見證。他回憶道:「那個人的態度軟化了,聖靈來到他家中。」

如今身為十二使徒定額組成員的瑞隆長老,有機會把真理告訴全世界(見教約107:23)。瑞隆長老說:「最大的喜樂來自於協助將基督的贖罪帶進各地人們的生活中。我認為這項召喚使我有機會在更大的範圍、到更多的地方以基督見證人的身份向世人做這件事。」

北歐的成長背景

戴爾·瑞隆於1952年11月3日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出生,他和兄弟姊妹都是說瑞典語長大的。他們的母親馬利安娜·安德森來自瑞典,父親馬茨·瑞隆則來自芬蘭西部一個說瑞典語的城鎮,他們於1950年從瑞典移民到猶他州。

戴爾的父母在斯德哥爾摩的教會認識。他們決定結婚之後,下定決心只會在聖殿裡結婚。由於當時的歐洲沒有聖殿(瑞士伯恩聖殿於1955年奉獻),他們倆來到猶他州,並在鹽湖聖殿印證。

比瑞隆長老小7歲的妹妹琳達·莫勒說,當他們4個子女長大後,「才了解到父母不懂英語又沒有很多的支援,卻為了要獲得福音和聖殿婚姻的祝福而移民到另一個地方,是多麼了不起和忠信。」

Image
瑞隆家庭

戴爾11歲時,他那擅長木工、從事建築工作的父親蒙召喚在瑞典擔任建築傳教士三年,他們一家人在芬蘭赫爾辛基和瑞典哥德堡度過那段時光。他們參加教會在當地的小分會,孩子們在瑞典的公立學校上學。比戴爾小一歲的妹妹安妮塔·瑞隆回憶在那段過渡期間所面臨的一個困境:「一開始這對我們來說是個衝擊,因為雖然我們在家裡說瑞典語,但我們並不懂瑞典語的文法或拼寫。」

戴爾小時候在閱讀摩爾門經後,獲得了一個鞏固見證的經驗。瑞典傳道部會長那時邀請亞倫聖職的男青年讀摩爾門經,於是戴爾當時12歲的哥哥蓋瑞接受了這項挑戰。當時11歲的戴爾也接受了挑戰。讀完摩爾門經後,他祈禱求問這部經文是否是真實的。瑞隆長老回憶道:「我得到一個清楚的感覺:『我一直都告訴你這是真實的。』那是很神奇的經驗。」

戴爾和他的兄弟姊妹——蓋瑞、安妮塔和琳達——記得當他們全家搬回美國時,他們繼續用瑞典語說話和祈禱。他們也記得他們的父母特別著重經文知識。他們說:「向父母表明看法的最佳方法,就是使用經文。」安妮塔開玩笑說:「在我們家裡,熟悉經文是必要的求生技能,由不得你選。」

十分特別的是,蓋瑞和戴爾在同時間蒙召喚到瑞典傳道部服務。他們從來沒有當過同伴,但是兩人都能運用他們的瑞典語技巧來為主擔任超過兩年的傳教士。瑞隆長老形容自己的傳道是個工作繁重但相當美好的經驗:「那種獻身服務、決心竭盡所能成為基督門徒的經驗改變了我的生命。」

最美好的祝福

戴爾於1974年傳教返鄉後就讀猶他大學。他是個很優秀的學生,取得化學學士學位。他的兄弟姊妹和密友都記得他很有能力、很專注、很勤勞而且使命必達,這些都是他一直展現的特質。蓋瑞直呼:「他是我所見過最勤奮的人。」

戴爾在自己的支會認識了一位名叫路得的年輕女子。她是支聯會會長團成員莫林·李伯特的女兒;莫林·李伯特後來成為七十員。戴爾回想自己鼓起勇氣約路得出去約會,但遭她拒絕。他在幾個月後再次嘗試,這次她接受了。路得的版本卻有些不同。她記得在聖餐聚會中聽到他談起自己的傳道經驗,令她十分欽佩。他們越來越認識對方;當他邀她出去約會時,她感到興奮不已,但是她當時正在籌辦一個派對,所以不得不拒絕他。當他再次約她的時候,她欣然接受了。

Image
瑞隆結婚照

© Newman Photography

戴爾和路得於1977年在鹽湖聖殿結婚時,戴爾正在唸猶他大學的醫學院,而路得也在位於鹽湖城的南區高中(South High School)教書。瑞隆長老斬釘截鐵地說:「除了決定要在教會中保持活躍外,娶到路得一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他們的女兒艾詩莉在瑞隆長老於1980年從醫學院畢業一週後出生。

瑞隆長老後來很高興能被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錄取,這是他在醫學方面持續深造的首選醫院。他們一家人搬到馬里蘭州巴爾的摩,並成為該醫院的醫療人員。

在考驗中成長

1981年10月,瑞隆姊妹被診斷出罹患卵巢癌,她動了兩次手術和九個月的化療。瑞隆長老很難好好照顧路得和他們的女兒,他回憶道:「我那時很痛苦,我的禱告似乎不能上達天上。」

他把路得從醫院帶回家時,她很虛弱,但是他們想要一起祈禱。他問瑞隆姊妹她可否作禱告。「她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感謝您賜予聖職能力,讓我們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可以永遠在一起。』」

在那一刻,他覺得與妻子和神特別親近。瑞隆長老說:「我以前用大腦理解何謂永恆家庭,但如今我在心中感受到何謂永恆家庭,路得的疾病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方向。」

瑞隆姊妹為了將注意力轉離她的疾病,決定去唸法學院。瑞隆姊妹說:「我想『除非我們從現在的情況創造出一些好的事情,否則這只會是個不好的經驗』。我們並沒有預料我會在年輕的時候罹患癌症,只生一個孩子。我也懷疑自己是否能活下來,但是我們覺得唸法學院是對的。」

她在追求學業期間,繼續接受疾病治療,而丈夫也繼續當住院醫生。

Image
瑞隆長老夫婦

巴爾的摩市中心的主教

當瑞隆長老結束三年的住院醫療訓練,開始接受心臟科執業訓練時,他接受面談成為巴爾的摩支會的主教。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支聯會當時的第一諮理布蘭特·培迪記得那次面談。他和支聯會會長司提反·希普利與他面談的時候,感受到「聖靈強烈的影響力」。

培迪弟兄回憶道,「他是個傑出的主教」,即使在職業和家庭方面都面臨許多挑戰。培迪弟兄指出,瑞隆長老去年蒙召喚擔任十二使徒時,巴爾的摩支會的成員以及瑞隆長老的醫療同事——大多數是非成員——都很開心。他們表達對他的愛,讚賞他的服務和卓越的道德品格。

成功的事業

瑞隆姊妹從馬里蘭大學法學院畢業,而瑞隆長老完成三年的內科住院訓練和三年的心臟科執業訓練後,他們於1986年回到猶他州。瑞隆姊妹開始在猶他州司法部長辦公室擔任律師,而瑞隆長老則成為猶他大學醫學系教授。他擔任猶他州心臟移植醫院聯合計劃的醫療主任達18年之久。

2000年,他也成為鹽湖城山間保健中心(Intermountain Health Center)心衰竭預防與治療計劃的主任。該項計劃包含植入式心臟泵和全人工心臟。國際著名的心臟外科醫師唐諾·達提,是瑞隆醫師在後期聖徒醫院的同事和朋友。達提醫師說:「他傑出的訓練、深入的研究、行政的長才和同情心確實卓越不凡」。

Image
瑞隆醫師

與瑞隆醫師密切共事多年的阿·卡夫里醫師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說瑞隆醫師是該區域內的首席心臟移植醫師,「擁有無比的品格、正直、謙卑和同情心」。他說瑞隆醫師「啟發他人作出最好的表現,他一直默默地這麼做。他細心聆聽且關心別人,而且非常關心和他共事的人能獲得成功」。瑞隆醫師以榜樣默默地引導,而且一直很關心同事的家人。

卡夫爾醫師特別注意到瑞隆醫師對病人很有愛心。比方說,如果有病人沒有交通工具,瑞隆醫師會開好遠的車到病人的家,把他們抱上他的車,然後開車送他們到醫院。卡夫爾醫師說這真是了不起。

七十員的服務

瑞隆長老在擔任鹽湖大學第一支聯會會長五年後,於2000年蒙召喚擔任猶他州區域的區域七十員。之後他於2009年4月蒙召喚為總會持有權柄人員七十員。他首先蒙指派到東南非區域會長團服務,這個區域的教會單位遍布25個不同的國家。

瑞隆姊妹分享他們在接到這項召喚時的反應:「確實感到意外。人們說『你的事業正在巔峰,而你卻要離開職場』,這種說法可能一點也不為過。但是如果主需要我們處於事業的巔峰,而此時正是我們可以效勞的時候,那麼就該是去服務的時候了。」

瑞隆長老提到妻子是自己的英雄時說:「她所作的犧牲更大。」瑞隆姊妹為了和丈夫一同服務,辭去她法律事務所所長的職位,也辭去了幾個重要董事會的職位。瑞隆長老說:「我們被派到非洲,從聖徒身上學到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

在某個星期日,他在剛果中部問教會成員正面臨到哪些挑戰,但他們想不出有什麼挑戰,他再問一次,最後,房間後面的一位老先生站起來說:「瑞隆長老,我們怎麼會有挑戰?我們有耶穌基督的福音。」瑞隆長老回想那次經驗時說:「我希望能像這些剛果聖徒一樣,每天祈求和感激能獲得食物,並感激有家人。他們身無長物,但卻擁有一切。」

Image
瑞隆夫婦與非洲聖徒

瑞隆長老在該區域會長團服務的五年間,走遍遼闊的東南非區域,拜訪成員和傳教士。他學習法語,因為其中有幾個國家是說法語的。

當時被指派與東南非區域會長團一同工作的十二使徒傑佛瑞·賀倫長老這樣形容瑞隆長老:「沒有人比瑞隆長老為該區域、該區域的人和他們的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他不停地工作,好讓自己能認識當地的人、熱愛他們的文化,並幫助聖徒邁向有救贖之光的地方。」

蒙召喚擔任特別證人

2015年9月29日,他意外地接到總會會長團辦公室的來電。在教會行政大樓裡,「我受到多馬·孟蓀會長和他兩位諮理的誠摯歡迎。我們就坐後,孟蓀會長看著我說:『瑞隆弟兄,我們要召喚你為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成員。』」

瑞隆長老很驚訝,他謙卑地接受這項召喚,回憶道:「我想孟蓀會長察覺到我不知所措,所以他看著我說:『神召喚了你;主讓我知道這件事。』」

瑞隆長老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關上門,跪下來祈禱。他在情緒回復平靜後,打電話給妻子。他說:「她雖然感到驚訝,但也表達會對主、祂的教會和我絕對忠誠。」

他們的女兒艾詩莉承認:「家父因上天的祝福而更上一層樓,他一生的服務幫助他準備好接受這項召喚。他有顆寬大為懷、充滿愛心的心。」

瑞隆長老的哥哥蓋瑞也說了類似的事,他說「藉著瑞隆長老過去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和所做的服務,主在很久以前就一直在準備他來接受這項召喚。這項召喚是神長遠計劃的一部分,我很樂意支持他。」

Image
瑞隆長老與基督畫像

德撒律新聞多馬·司馬特攝。

瑞隆長老在沉思這項召喚的重要性時說:「我不覺得自己夠資格,但有件事除外:我確實知道耶穌基督是世界的救主,我可以見證祂確實活著,祂是你我的救主,我知道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