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轉播
教會教育機構中改變的傳承


教會教育機構中改變的傳承

2021年福音進修班&研究所年度訓練轉播

2021年1月19日,星期二

感謝大家,很高興能花幾分鐘的時間跟大家在一起。我很感謝查德和他的團隊,他的團隊才華洋溢,盡心盡力,協助推動主的這項事工。今天有幸能有琴恩·賓翰姊妹和我們在一起,我很期待她的信息。她是一位強有力的領袖,善於啟發別人,我們很感謝她在教會教育理事會中服務。

這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考慮,在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進行重要的改革,於此同時,我也思考了教會教育過去的變革。幾天前,我開始把教會教育過去的變革,拿來對應我自己的家族歷史。我母親的父母在還是年輕成人的時候,在瑞士歸信教會,所以在我的家族的這一邊,我母親他們是接觸教會教育的第一代。我父親的一些祖先,在這個福音期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是教會成員了。讓我針對其中一些祖先,交代一下他們的基本資料,同時說說他們那時候的教會教育做了哪些事。你會注意到這些年來的變革,其中有些是很重要的。

我的曾曾祖母撒拉·安吉爾年輕時,全家住在密蘇里州的嘉德蘭和納府。她在1848年抵達鹽湖谷時,是芳齡十四歲的少女,在當地幾處不知名的社區學校接受了教育。

撒拉後來嫁給了賈維斯·詹森,賈維斯青少年時期住在納府。納府有好幾所學校,如果賈維斯曾接受任何教育,那一定是就讀其中一所。聖徒離開納府西遷後,賈維斯加入摩爾門兵團,成為其中的一員,此時他17歲。在撒拉和賈維斯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時期,教會和社區裡的人都提供教育,但我們今日所知的教會教育機構,當時還沒成立。

撒拉和賈維斯的兒子萊斯是我的曾祖父。他在猶他州長大,在一個名叫霍尼維爾的城鎮上學。教會和學校都使用這棟建築。後來與萊斯結婚的夏綠蒂,則是在附近的卡爾堡上學,教室在一棟小型的石造建築裡。他們是1870年代晚期和1880年代早期的青少年,幾年後教會開辦自己的學校,教會的學校大部分都是這時候開辦的。1880年代,各城鎮有愈來愈多的學校成為政府學校,這些學校不得教導宗教課程。這促使教會開辦更多學校,不過,這都是萊斯和夏綠蒂完成學業之後的事了。

萊斯記錄了他向夏綠蒂求婚的始末,他將夏綠蒂稱為洛蒂,他說:他說:

「我第一次看到洛蒂時,她正開著一輛販賣篷車。她的父親在他們家門前經營一家商店。她看起來如雛菊一般。後來我在舞會中認識她,我們走到了一起,不到一年,我跟她求婚。她說:『你不喜歡我。』我說:『我喜歡你。』我們訂婚三個月後結婚。」1

我很確定,萊斯寫不出浪漫電影的台詞,不過,夏綠蒂嫁給了他,他們育有12名子女。

那12個孩子中,有一位名叫艾爾法盧斯(簡稱艾爾法),是我的祖父,曾就讀於猶他州洛干的楊百翰學院。我的祖母布蘭琪也就讀楊百翰學院,這是教會的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在他們就讀的當時,就像是高中和初級學院的綜合體。在這些學校裡,學生學習世俗的學科和宗教課程,並有各式各樣的活動,一應俱全。我的祖父是棒球隊和籃球隊隊員,我的祖母則是撐杆跳選手。

第一個課間班福音進修班於1912年開設於鹽湖城,後來這個學程開始擴展到其他城市。這些福音進修班開始證明,它們能為就讀公立學校的學生奠定良好的宗教基礎後,教會決定從大部分的學校撤資,其中包括楊百翰學院。因此,我們家族的下一代就讀了公立學校和福音進修班。

艾爾法和布蘭琪有一個兒子叫維爾,是我的父親。他記得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位福音進修班教師。我的母親溫妮費德也就讀高中和福音進修班,她也記得自己的教師。

1926年,第一個福音研究所學程於愛達荷州莫斯科開辦,1928年,第二個福音研究所在猶他州洛干開辦。1940年代,我的父母都就讀位於洛干的大學,也就是現在的猶他州立大學。當時,福音研究所學程在洛干辦得很好,因為福音研究所活動的關係,我的父母有了第一次交誼的機會。最後他們結婚了,在洛干聖殿結婚後,在福音研究所大樓舉行婚禮招待會。

我在猶他州洛干長大,和我的母親就讀同樣的高中和福音進修班。那所高中的前身,其實是楊百翰學院。我也曾在猶他州蒙蒂塞洛就讀,讀不到一個學年;福音進修班的同學中,有一個很迷人的女孩,比我小一歲,名叫吉兒。事實上,她的本名就是吉兒;雖然我很確定,跟我的曾祖父萊斯比起來,自己說情話的功夫好不到哪裡去,但吉兒最後還是跟我結婚了。

我在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初期參加福音進修班。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就是在這段時間首次擴展到世界各地。教會在晨間福音進修班方面,已經有一些經驗,在自修班福音進修班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自修班使福音進修班得以擴展到世界各地。對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的人員來說,這是充滿挑戰的時期。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的課程,是以課間班和大學校園福音研究所為開設背景,為因應世界各地截然不同的情況,他們不斷嘗試改寫課程。在早期的這些歲月中,他們還要應付翻譯和印刷方面的重大挑戰。

事實上,我在挪威傳教的時候,就在我抵達的那一年,那裡開設了福音進修班。我記得有一位名叫湯姆·瑞的男青年,我幫助他研讀福音進修班自修班課程——那套課程我之前從未見過。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原來除了在上課期間,在學校附近開設的福音進修班之外,我們還可以有不一樣的福音進修班。

現在我不再談我的祖先,我要來談談我的後代。我們的子女都參加課間班的福音進修班,除了有幾位,在我們奉派到智利服務的時候,參加了一年的晨間福音進修班。我和吉兒讀完福音進修班之後,課程就改變了。教會推行按順序教導經文時,我是年輕的福音進修班教師。要找出最好的教導方式,有一些困難。教導方式並不會自動轉換。但結果卻正是這一代受教者所需要的。他們變得更熟悉經文,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受到經文更多的影響,並培養出對經文的信賴。我們家保有我父母的一些錄音,那是他們過世前幾年留下來的,我的母親談到她注意到的改變。

聽聽她怎麼說:

「我們沒有像現在的孩子一樣接受到那麼好的福音進修班教導,也從來沒像他們現在這樣研讀經文。我母親有幾本小書——聖經故事——她會讀那些書。但我不記得我們讀過聖經。我們的子女、孫子女甚至有比我們還要堅強的見證,因為他們更了解福音,他們在更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閱讀經文,真正投入閱讀經文。我想這增加了他們的力量。」

我的一些孫子女現在都已經到了福音進修班的年紀了,年紀較長的則是福音研究所的年紀。他們看到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還有其他的改變,像是將福音進修班教導的內容,改為和在家研讀的來跟從我的內容一致。由於目前疫情大流行,我們不得不多認識遠端授課的作法。我為你們所有的人喝彩,因為我們所作的改變,會適合新生一代的「情況」3。我特別歡呼,因為這新生的一代包括我們的孫子女。

進行重要的改革往往很困難。有時候,方向很明確,但執行卻可能很困難。想想摩賽亞的兒子們。他們有明確的目的,就是「向每個人宣講救恩」4,「或許〔他們〕能拯救……一些靈魂」。5我們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他們奇蹟般的成功上,而忘了事情原本有多困難。他們什麼都試過了。他們想盡辦法教導人民,14年來,他們的經歷包括了忍受匱乏的生活;在街道、屋宇、聖殿和會堂中教導;被趕出去、嘲弄、吐唾沫、擊打、丟石頭、捆綁,並被關進監牢。6但是他們堅持不懈、保持專注,並獲得主的力量來完成他們的使命。

最近我再次讀到還在擔任長老的羅素·納爾遜會長在歐洲——特別是在東歐——的經驗,他在1985年至1990年期間,負責督導這個地區。當時他在十二使徒定額組中服務。1985年,他被賦予督導歐洲和非洲的責任時,獲派一項特別的任務,就是要打開(當時在共產主義軛下的)東歐諸國,向他們宣講福音。7他獲派這項任務四年後,柏林圍牆倒塌,六年後蘇聯正式解體。

納爾遜長老的目標很明確,但這項任務卻非常困難。他持續不懈,專注於達成這項特別的任務。他訪問了「前蘇聯二十七次,以及……其他東方集團國家好幾十次」。8雪麗·杜著有先知生平思言錄:羅素·納爾遜(Insights from a Prophet’s Life: Russell M. Nelson)一書,她這樣描述他的事蹟:

從未有人想跟他見面,很少有人歡迎他。許多政府領導人,甚至不願意約見一位信神的人。那段時間,他徒勞無功,但也一路獲得幫助;在某些情況下遭受無情的對待,但也有受到親切對待的時候;曾被秘密警察盯梢,但後來那些認識他的官員又以朋友相待;有些地方的人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然而也有人找他提供醫療諮詢。有時登門造訪似乎毫無用處,然而有時卻打開了大門,那是他絕對無法預知,也無法去計劃的。」9

納爾遜長老的任務有所異動,不再負責歐洲後,他和接替他任務的鄔克司長老一起去向總會泰福·彭蓀會長匯報,說明教會現在已在東歐各國建立起來了。10杜姊妹進一步描述了納爾遜會長的經驗,她寫道:

納爾遜長老後來被問到,他從打開東歐各國大門,向他們宣講福音這項任務中學到了什麼,尤其是整件事情的發展斷斷續續,多次開會未果,起起又伏伏。納爾遜長老簡單地回答說:「主喜歡我們竭盡心力。祂原本大可對摩西說:『我會在半山腰跟你會面。』但祂卻要摩西一路走到西奈山的頂端。他要摩西、約書亞、約瑟·斯密,以及所有繼任的總會會長竭盡心力。……你願意做真正困難的事嗎?你證明你願意做到自己的部分後,祂就會幫助你。」11

納爾遜長老竭盡心力,完成正義的工作,促成了這項重大的改變,使得神上百萬名的兒女都能獲得福音。

要獲得奇蹟,就要竭盡心力。我們本身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獲得渴望的奇蹟。

為了作出必要的改變,我們努力奮鬥,一定會有成果,然而,要看到全部的成果,有時需要時間。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努力即使有主的大能加持,也無法親眼看到成果的完整收穫。無論如何,我們的進步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努力作出改變,也要努力這麼做,這些改變會造福我們所服務之人的生命。這也會為我們的下一代——為我們的曾孫子女奠定好基礎。我和吉兒還沒有曾孫子女,不過,他們很快就會開始來到世上,很快就會來到你們的課堂。

我們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的目標很明確,未曾改變。我們仍然要努力造福這些年輕人,幫助他們「了解並信靠耶穌基督的教導和贖罪,使他們有資格獲得聖殿的祝福,並幫助他們準備好自己、家人及他人,與天父共享永生」。12正是因為我們在努力達成這個目標,所以我們要願意接受各項學程的變革、完善教導的方式、改革福音研究所,以及其他改進的做法。由於我們愛年輕人,所以我們願意勤奮工作,嘗試新的事物,並在竭盡心力去做時,祈求主的指引和力量。

在你努力造福這新生一代的生命時,願主也祝福你克服個人面臨的挑戰。我愛各位,我為我們在天上的父以及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作見證,祂們活著,

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Rais A. Johnson, The Story of Rais A. Johnson, an 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2. 溫妮費德·詹森錄音檔案,2001年2月19日。

  3. 教義和聖約46:15

  4. 摩賽亞書28:3

  5. 阿爾瑪書26:26

  6. 阿爾瑪書26:28-29

  7. See Sheri Dew, Insights from a Prophet’s Life: Russell M. Nelson (2019), 140.

  8. Dew, Insights from a Prophet’s Life, 157.

  9. Dew, Insights from a Prophet’s Life, 153.

  10. See Dew, Insights from a Prophet’s Life, 158.

  11. Dew, Insights from a Prophet’s Life, 157–58.

  12. 福音教導與學習: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教師和領袖手冊〔2012〕,第x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