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轉播
專題小組座談會


專題小組座談會

2020年福音進修班研究所年度訓練轉播

2020年6月9日

傑森·威拉弟兄:歡迎身在各地的大家參加本次專題小組討論。我是傑森·威拉,目前擔任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副行政主管。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能邀請到以下幾位特別來賓: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第二諮理雷娜·亞伯圖姊妹;總會女青年會長團第一諮理米雪兒·奎格姊妹;主任委員保羅·詹森長老的妻子吉兒·強生姊妹;以及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副行政主管查德·魏克森弟兄和伯特·文畢弟兄。感謝各位今天的參與。

本次專題小組的目的,是討論一些議題,我們希望,在各位尋求更有力地造福全世界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的時候,這些討論能夠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有所幫助。我們在準備今天的討論時,曾尋求上天的幫助,我們也邀請你們這麼做。

那麼,我們就從第一個問題開始。似乎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學生和家庭,正遭遇著各種情緒挑戰的困擾,像是壓力、焦慮、憂鬱等等。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

雷娜·亞伯圖姊妹:我認為我們事實上都有需要獲得醫治的部份,但我覺得,我們務必要幫助學生明白,如果他們正在應對或掙扎於自己的情緒問題,並不表示他們是破碎的,或是有缺陷的,各種情緒都是我們神性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們有持續的悲傷,可能就需要尋求幫助。所以,我會建議跟從救主的榜樣。救主會問問題,讓人們表達自己的感受,祂允許人們表達他們的痛苦。比方說,在拉撒路死後,祂問瑪利亞和馬大問題;在去以馬忤斯的路上,祂和門徒交談,問他們問題,讓他們表達失去救主的擔憂和痛苦;救主對墳墓邊抹大拉的馬利亞也是一樣。祂向不同的人提出問題,使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覺得,如果我們能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感覺可以很安全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不一定要在教室裡,也不一定要互相表達,但是他們要覺得能夠安全地分享他們的感覺,或許是用文字表達,或是向一位家人、朋友,尤其是向天父表達。我們可以問一些多多少少能讓他們能表達自己感受的問題。「你對朋友和家人有什麼顧慮?」「我們要如何互相幫助?」

我注意到,當我們就如何幫助他人向人們徵求想法或靈感時,如果他們為此祈禱,就會獲得這種靈感,就可以去幫助。所以,如果我們能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感覺不會被論斷,就能幫助他們獲得靈感,讓他們明白答案沒有對錯,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他們感覺可以自由、安全地表達感受。尤其是,如果他們正在經歷一些困擾,就不需要獨自面對,而是可以向天父、救主,向彼此求助。而且無論他們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每個人都是神的兒女,我們可以轉向天父;我們都是弟兄姊妹,可以向彼此求助;我們也都是基督的門徒,我們可以轉向祂。

伯特·文畢弟兄:我很喜歡賀倫長老的一段演講,那是在2013年10月總會大會上,如果你們還記得的話,他談到他自己曾經一度經歷憂鬱症的困擾。然後他這樣說:「承認〔我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就跟承認罹患高血壓或突然發現惡性腫瘤一樣,不應該感到不好意思。」他說事實上,談論、表達和分享這些事是可以的。我真的很喜歡他分享的三件事:「絕對不要對你的天父失去信心,……尋求對你的屬靈福祉持有權柄之人的忠告。」然後,必要時「要尋求信譽良好、受過合格訓練、具有專業技能和良好價值觀之人的忠告」。2

我想不僅是學生,教師也要知道,他們可以表達、也可以討論這些事,獲得自己需要的幫助,這件事很重要。在我們的工作中,有一件很棒的事,就是能跟人力資源代表一起去看看有什麼福利,可以去哪裡尋求幫助,而且教會的網站也是一個尋找資源的好地方。

威拉弟兄:謝謝你,文畢弟兄。下一個問題跟青少年和年輕成人有關,它涉及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了解,教會為什麼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什麼他們需要教會,以及教會為什麼需要他們。

米雪兒·奎格姊妹: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真的認為,我們的青少年和年輕單身成人需要了解,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身分,絕不是遵守一個規則清單或完成待辦列表,也不是社交俱樂部。他們需要明白,耶穌基督福音的本質是愛,是對神的愛,對他人的愛。在學習和奉行福音的過程中,他們會真正認識並感受到自己的身份和目的。

今天的青少年會響應關愛他人、幫助社會邊緣人等,愛心的原則。他們想有一個目標,想要在世上有所作為。我希望他們能漸漸明白,在教會的組織體系中,只要他們忠信,就會比在其他任何組織,獲得更多的機會去開創一番作為。

我喜歡納爾遜會長和教會正在進行的其中一個方向,就是他們重視青少年和年輕單身成人,重視的程度比我記憶中的任何時候都要認真。身為成年人,我們需要退後一步,需要給年輕人機會去領導、計劃、去尋求啟示,並根據啟示去行動。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才智,我們需要學習他們要教給我們的經驗教訓。我們需要他們,不是為了增加人數,而是因為這個世界急需他們的貢獻。而教會的體系可以提供方法,一次滿足一個人的需要。我希望我們的青少年和年輕單身成人在家、在教會、在福音進修班和研究所裡所學的一切,都能激勵他們用心和雙手去幫助和關愛別人,去為他們所遇到的人服務。因為,那是愛耶穌基督、愛他人的自然結果。

我認為一切的一切,最重要的是耶穌基督。身為教師,我們愛青少年、愛年輕單身成人、愛兒童,並跟他們互動,我們一切的行為和教導,都應該要能鞏固他們對耶穌基督的生平、使命和贖罪的見證。這才是一切真正的意義所在。我想,如果我們這樣做了,那麼他們就有可能知道,這是耶穌基督的福音,這是祂的福音,而加入這福音的祝福是這麼大,我們都需要來完成這項事工。這確實是祂的事工。

威拉弟兄:講的真好,謝謝妳。魏克森弟兄,你剛剛想要補充什麼?

查德·魏克森弟兄:我十分同意奎格姊妹剛剛所說的話。剛才她提到研究所時,我想到我參加過的一個班級,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返鄉傳教士。他們談到適應返鄉生活時的最大困擾,就是他們曾經有18個月或兩年的時間都專注在別人身上,而當他們返鄉後,重點似乎都放在自己身上。在福音範圍內,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做一些邀請,讓他們思考並找出一些方法,去做那些事,去幫助別人。

威拉弟兄:強生姊妹,妳有什麼補充?

吉兒·強生姊妹:我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到了聖約的能力,我們只能在一個擁有神的權柄和能力的教會裡,才會擁有這種能力。而在今天的世界,年輕人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那些壓力把他們從教會拉開,他們需要重新從遵守聖約中獲得能力。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可能會覺得孤單,沒有能力戰勝那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考驗和誘惑。但是,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裡、在神聖的地方中才能找到的聖約,其所擁有的能力,比起任何一種力量都更強大。我真的認為這是教會能夠給予我們的。我們可以讓學生知道這一點,並為此作見證,透過我們的人生向他們證明,教會除了行善還可以做更多。聖約大有能力。

文畢弟兄:強生姊妹,謝謝你的意見。有一次我跟年輕成人交談,他們這樣跟我說:「我不用去教堂,也能感覺與天父很接近。」我說:「我同意。但是我的目標不只是感覺與天父很接近;我想變得像天父一樣。我的目標是獲得超升。」我想,我們需要幫助所有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記住,今生的目的就是要變得像天父一樣。教會才是他們可以找到聖職的權鑰、教儀和聖約的地方,就像強生姊妹說的那樣。這是神在世上的國度,他們在這裡的收穫會幫助他們變得像天父一樣,這是他們無法在其他地方、透過其他方式獲得的。

威拉弟兄:的確如此。這不僅是一個目標,我想到最近一次總會大會上提到的,要參與「基督的偉業」。而這就是這些聖約所給予我們的。所以,非常感謝你的分享。我們可以做哪些微小而簡單的事,來增強我們造福學生的力量,以更大的能力去教導,使教導更具驚人的效果?

魏克森弟兄:我喜歡這部影片。我們已經討論、教導,也訓練過很多技巧和方法,還有許多各樣的事,全都很重要,但是,假如我們給自己指定一位教師,我是說,指定聖靈作教師,如果我們指定聖靈作我們的教師,就是邀請聖靈進入我們的教室,那麼這種力量就會帶來驚人的教導。

強生長老有一次教導我說,撒但可能無法讓很多的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員工犯通姦罪、違反智慧語,或是做出非常壞、非常嚴重的事。但是,他可以做一些小事,讓我們失去能力。他可以誘使我們,比如說抱怨,或是圍坐在一起說別人的壞話、取笑一個學生,或是一些瑣事,如果我們屈服於這些事,就會失去聖靈,或者聖靈不能像祂本來那樣,能夠或應該與我們同在。

我想到了舊約中的亞干,他們受到命令,在攻打耶利哥的時候,不可以拿取耶利哥人當滅的物、任何物品或財寶。而亞干卻拿了,其他人都不知道。在下一場對艾城的戰役中,他們卻輸了這場看似必勝的戰役,有36個人丟了性命。

這裡有一個原則,就是我們做的事很重要。我們要說的,哪怕是一件小事,抱怨或是牢騷,或其他任何事,只要是會妨礙聖靈的能力更有力地進入我們的生命,它就不是小事。而且它會使整個體系都失去能力。這是很重要的。我會想邀請在座各位去做那些小事。注意那些簡單而微小的事,這些事能邀請聖靈,幫助我們最大程度地發揮身為教師的影響力。

威拉弟兄:文畢弟兄,你要補充什麼?

文畢弟兄:如果我們真的是以救主為中心,當我坐下來想著我的學生,思考我的課程時,就會想到救主,那就是真的以基督為中心。我想讓我的學生知道祂的特質和品質。所以我會從是否把重點放在救主這一點出發。

然後,我想的第二件事,就是我是否真的關注學生。我非常喜歡貝納長老談到自己和兒子的一次經驗,那是在一次領導人充實系列中,如果你們還記得,當時他的兒子需要幫助,想知道如何規劃一次祭司和月桂組活動。所以貝納長老對他讀了摩爾門經雅各書1:5:「由於信心與極度的憂慮,我們確實蒙得顯示,知道我們人民當中會發生什麼事。」如果你們記得這個故事,貝納長老的兒子經過幾次才終於明白,貝納長老的意思是:「需要發生什麼事?在你規劃活動前,首先要考慮你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經驗?」我們在準備的時候,要從「學生需要什麼經驗」這個角度思考

我想到的第三件事,就像魏克森弟兄提到的,要有意識地讓聖靈在課程中發揮祂的角色和作用。這非常重要。我認為,當我們思考神聖聖靈的角色和作用時,福音教導與學習手冊第2.1單元值得好好看看。僅僅是理解這一點,讓聖靈在課程中發揮祂的作用和功能,效果就會非常、非常的顯著。

奎格姊妹:我發現一件簡單的事,就是當我在教導時沒有感覺到聖靈,如果我真誠地為耶穌基督和天父作見證,聖靈就會來臨。這就是聖靈的使命,要見證耶穌基督和天父的神性。所以,如果我作了見證,一個簡單的見證,聖靈就會來臨。

威拉弟兄:我們討論了更有力、也更以基督為中心的教導方式。不過,在我們努力更以學生為中心的時候,教師要如何備課,才能使課程與學生更相關,更有針對性?

吉爾·強生姊妹:我第一次讀到這個問題時,心裡在想,逐一施助學生是什麼意思?是否意味著要以特別的方式了解他們?只要親自認識他們就好?還是以能更了解他們的方式,花時間和他們相處?我那時候想,對於一位住在奧蘭、要教導100多名學生的教師來說,這是個不可一概而論的問題。要試著親自參與每個學生的生活,對某些教師可能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對德國法蘭克福一位負責六個學生的教師則不然,因他/她既能和學生一起去教會,也能跟某些學生家庭有非常良好的關係。所以,如果一個教師的責任,是需要親自參與到每個學生的生活當中,像是拜訪他們的家人,參加他們的活動,我想那會非常令人沮喪。他們有那麼多活動,你可能根本應付不來。

所以,在評估需求方面,我這裡有幾個想法。我想到我們需要詢問。我們需要問問學生,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我們需要問問其他教師,他們對於同齡、同一年齡組和同樣文化中的學生觀察到了什麼。因為這是個世界性的教會,所以會有非常多的文化差異。但最重要的是要求問天父,並仰賴聖靈和那項應許,我們蒙得應許,如果我們盡心盡力,就會得到需要的啟發,能夠了解那些學生,知道需要教導什麼。在這個複雜的世界,年輕人面臨各種新的挑戰,我們在教導他們的時候,就更需要天父的指引。

亞伯圖姊妹:我想,如果我們和他們一起商議,了解他們,就會更認識他們。我們也需要觀察他們,聆聽那些話外音,或是觀察他們會給我們的那些暗示。他們作的評論、或是沒有評論,或是問的問題,都會讓我們更了解他們。我們甚至有可能讓他們匿名提問。有時候如果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就更能自由地說出心裡話。還有,要確保把我們所學的原則和教義,與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遭遇連接起來——不見得是要跟未來連接,而是跟現在連接起來。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經文中看到自己,在聚集以色列人的事工中看到自己,也在救恩和超升的事工中看到自己。然後他們也可以回首人生,看到主祝福他們生命的時刻,讓他們記得自己是誰,以及主時刻準備要祝福他們。請幫助他們找到這種關聯。而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知道他們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

魏克森弟兄:我覺得這兩點意見非常精彩。我第一天上課時就發現了,甚至讓學生給我寫一封信。我不要他們告訴我他們的罪或類似的事情,而是要跟我講講他們自己。我是你這學期或這一年的教師,關於你,我需要知道什麼,才能以最好的方式為你服務?跟我談談你的家庭、你的工作、談談你參與了哪些活動。告訴我你對課程有什麼期望?甚至可以說說,「我的信心出了問題」,或是「某些事讓我很困擾」。然後,我給每個學生拍了照片,然後把照片釘在那封信上。我一邊讀信,一邊開始了解那位學生。在備課時,我會把這些事記在心中。這些實際的方法,或許有助於理解強生姊妹和亞伯圖姊妹給我們的教導。

威拉弟兄:那麼下一個問題要請教師幫忙。我們既要清楚、如實地教導教義,也要鼓勵來自各個文化和環境的學生適當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們要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我們要如何向教師說明,既要讓學生感覺自己在課上可以發言,可以說話,可以分享與課程內容不同的想法和感受,但同時仍然要教導教義?

文畢弟兄:有時候在課堂上很難兼顧這一點。我想,我們必須記得自己的責任是教導真理,而非教導個人意見。學生需要知道,他們來上課時會聽到真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以經文和先知的話語為中心,當學生來上課時,那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是能找到答案的地方。同時要記住目標,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幫助青少年和年輕成人了解、並仰賴耶穌基督的教導和贖罪。我需要幫助我的學生了解。

但我也認為,我們需要記得,學生也有責任。記住,在教義和聖約第50篇中,我們會宣講真理的話語,但學生也需要接受真理的話語。他們需要帶著信心來上課。所以,我們的課堂可以像一間實驗室,學生來上課時,感覺在這裡會教導真理,但同時也感覺可以安全地提出問題或擔憂,也可以分享經驗。但是,身為教師,我們真正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學習如何去感受聖靈,如何自主學習,以及如何在這樣的氛圍裡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許這麼做會引發我們討論,促使我們查考經文和先知的話語,讓我們找到什麼是真理,而不只是今天世人的某些觀點或說法。

我們要專注於什麼是真理。想一想,獲得屬靈知識的模式是什麼。如果我們真的能專注於這個模式,能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憑著信心去行動,並獲得永恆的眼光,然後在神所指定的源頭去尋找答案,那麼,當他們來上課的時候,這就是他們來上課的原因,他們就能學習真理,就能變得像天父一樣。

有一位區域主管跟我分享過一個經驗。他當時坐在教室裡,一位年輕成人分享了一個觀點,他的觀點與教會的教導不是很一致。這位教師當時是這樣回應的,他說:「你是如何根據自己對救恩計畫的見證和理解,得出這個觀點的?請根據你的信仰,根據你已經有的知識和感受,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談談。」他說,他看到這位年輕成人實際上當場就得到了啟示,因為他們試著憑藉信心採取行動,並以永恆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他們討論了自己知道的事,還不了解的事,以及為什麼要繼續努力找出答案。雖然他們並沒有得到全部的答案,但在當時的氛圍中,他們聚在一起去認識真理,在他們現有的知識基礎上,看到了何謂憑著信心行動,何謂相信。

那麼,我要如何幫助你學會學習方法,當你運用這種方法向前邁進時,要如何找出答案?有時我們需要很小心,如果我們不讓福音原則和教義改變自己,就會為了迎合環境和形勢,而想要改變福音原則和教義。如果我們真的可以說:「天父,我想要變得像你一樣。請幫我了解,福音原則和教義會怎樣幫助我。」並懷抱下面這種精神:「我仍然有疑問和顧慮,但我真的想要知道真理是什麼。」我想,身為教師,我們真的可以透過回應的方式來營造那種氛圍。但是要幫助學生查考經文和先知的話語,來學習真理,而且要在他們陷入掙扎時,幫助他們真正了解什麼是真實的。然後我要說,不要低估見證和證人的力量。「憑兩三個證人的口,句句都要定準。」3經文的內容,是先知的話語,也是先知自己對真理的見證。這樣聖靈就會作見證,年輕人就會找出答案,他們就會學到如何自主學習,並親自認識真理。

威拉弟兄:我喜歡尼腓說的:「我對他說:我知道祂愛祂的兒女;不過,我不明白所有事情的意義。」尼腓為他確實知道的事作見證,他的見證對我們所有人都是一項極大的祝福。

魏克森弟兄:我想到了行淫中被抓拿的婦女和救主的榜樣。教主沒有迴避教導真理,祂教導她教義,指出那是不好的。但是主的教導方式讓她得到保護,使她可以安全地獲得一次經驗。

強生姊妹:我想到類似的事,我們教導誡命和不遵守誡命的後果時,如果學生更能感覺到救主的愛和祂贖罪的大能,比較像是一股力量;如果他們最後從課程中收穫的感覺是,有一個人非常愛他們,有一種方法可以獲得贖罪的大能,當他們犯錯時——每個人都有機會犯錯,每個人都會犯錯——有一些事確實需要贖罪的大能。所有這一切的積極意義,就變成學生上課的收穫。他們會覺得還有希望。我想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真的需要希望。

威拉弟兄:感謝大家的意見。事實上,最後一個問題跟這一點也有關:我們要如何幫助年輕人感覺自己真的被看見,他們的問題確實很重要?奎格姊妹,妳有什麼補充嗎?

奎格姊妹:我想到馬克福音中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段經文。一個富有的少年財主問救主,想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才能獲得永生。救主列舉了一些祂已經在遵守的誡命,然後,在祂邀請這位年輕人做一件很難、非常難的事情之前(我們都有自己的難點),我喜歡21節所寫的,「耶穌看著他」,或是看見他,「就愛他」5。我想,我們與年輕人的每次互動,其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幫助他們感覺到被愛。我發現這對我們來說,並不總是容易的,有時會需要我們自己付出很多的努力和祈禱,才能獲得像救主一樣的眼光,去看見他們。

我想著這件事的時候,心裡浮現另一個想法,也就是我們需要善用提問的力量。我們今天已經談過這一點,但是我們需要學習能真正地理解我們的學生,跟我們所教導的對象,並能問出好的問題,好的問題能讓我們判斷他們的感受和狀態,並鼓勵他們提出真正的問題,而不只是提出他們覺得我們希望他們問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可能會令人不適,或難以回答,不過這並不礙事。這些問題不容忽視,因為我認為,他們有這些困難的問題,正說明了他們有興趣。我們當然不希望他們是被動地來聽課,我們希望他們提問。我們的工作是引導他們找到適當的源頭,去獲得個人啟示,並據此採取行動,其中最重要的源頭就是主。我們在營造信任的氛圍時也同樣需要這麼做,信任的氛圍會使他們感到安全,能表達自己的信念,有時候是疑慮。我想,當我們營造這種安全的氛圍時,如果我們真的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的能力,和他們要教導我們的事情,以及他們的貢獻,就是在給他們機會去回應先知和耶穌基督的呼召,去參與救恩和超升的事工。我想,感覺被看見、聽到和需要,會自然地帶來這樣的結果。

亞伯圖姊妹:我想,我們也需要敏於察覺,那些有不同的生活情況和家庭背景的學生。我們需要確保他們感覺被接納,感覺自己是教會的一份子,也是基督的身子的一部分,而我們也都一樣。我覺得我們的用字遣詞也需要謹慎小心。比方說,有的學生或許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我們就可以說,「你的家人」,或是「你所愛的人」,而不是說「你的父母」。另外,我認為顯露脆弱的一面,這會讓他們看到,我們都會為一些事情所困擾,我們都有各自的弱點。所以,我想我們要幫助學生感覺到,我們都同樣身處人生的旅程當中,沒有人是完美的,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當然,也要傾聽他們,傾聽他們的意見,傾聽他們提出的問題。如果他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只需要停下正在做的事,努力幫助他們自己找出答案。不必給他們答案,但是要他們自己透過祈禱,透過經文和活著的先知的話語,來找出答案。

強生姊妹:我只想說,討論這些問題讓我想起自己遇到過的教師,還有他們給我的人生帶來的影響,真是不可思議。最近幾天在準備這次專題討論時,我想到我遇到的那些教師,他們的愛,他們對救主的熱忱,和他們給我的巨大影響,都讓我覺得非常感激。因為他們,因為他們對救主和對我的愛,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很有價值。我會永遠感激在教會中遇到的這些良善的教師。想到這些美好的事真是令人愉快。

威拉弟兄:歸根究柢,優秀教師的榜樣,有著不言可喻的力量。要比這次的專題小組討論,或有關永恆的教導,都來的更有說服力,你只需要想想某位祝福過你生命的教師,想想曾有哪個人向你伸出援手,以這樣的方式施助你、祝福你的人生,就可以知道。我知道這是個很好發揮的講題,但用我們今天的討論時間來談根本不夠。謝謝你的提醒。

在我們即將結束今天的討論時,請讓我感謝在座的每一位,感謝你們在今天的討論中用話語教導我們,更重要的是,也透過像基督般生活的榜樣教導我們。你們都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今天很榮幸能夠跟你們每一位在一起,向你們學習。對於在世界各地的聽眾,我也代表在座的各位向你們說:我們愛你們。感謝你們努力透過許多方式來祝福神的兒女。我要見證:祂活著,這是祂的事工。我祈願祂無比豐盛的祝福會傾注在你們每一位的生命中,無論你們身在何方,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