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生性內向,如何在星期日生存
2020年3月


生性內向,如何在星期日生存

福音是給每個人的,我們的個人特質可以使我們結合在一起。

我青少年的時候很畏懼教會。

我相信福音是真實的,也知道我必須去教會才能在靈性上繼續成長,但我還是經常覺得自己不夠好。

針對教會成員應該要有的好形象,我自認為無法達到大家的期望(或是我自以為大家會有的期望)。其他人看起來似乎都很活潑、外向、能言善道,總是樂意作見證或祈禱。而我呢?我很安靜,社交場合總讓我坐立難安,所以我覺得自己無法像教會成員一樣發光。

事實上,有許多教會成員都很外向、熱情。儘管那是一件好事,但長久以來,我一直覺得自己那種比較內斂又安靜的性格,並不符合「標準」。不過現在的我領悟到事實並非如此。

發現我可以成長茁壯

我上大學時,有次搬進了新公寓,室友便介紹我認識她支會的朋友。因為他們對我所表達的愛與接納,我立刻感覺到自己融入他們,也感覺到他們是真心想認識我。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的社交焦慮竟然大大減輕了。

我發現這樣的歸屬感並不是因換了環境而來,而是因我的觀點變了。我了解到我不必個性外向,也能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安靜有安靜的優點,傾聽和沉思也各有其優點。  從自己較為內向的個性中找出優點,同時去解決自己在社交焦慮方面的弱點,我找到了幫助自己生存,甚至在福音中成長茁壯的平衡點。

我們每個人都有優缺點

神賜予我們不同的個性和優缺點是有原因的。比較外向的人,對於參與課程,在支會中創造合一感,可能會覺得較不困難。而比較內向的人,往往會透過行動和對耶穌基督的承諾,來表達他們堅強的見證;他們在主動關心其他安靜的人方面,可能也會做得極好。

如果你個性內向,要知道你在教會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管你個性內向還是外向,都呈現了救主的特質,都可以用來在福音中彼此啟發。

不是只有你而已

我常問自己,我到底是為了什麼去教會。我去是為了領受聖餐,學習更多關於耶穌基督的事,讓自己配稱去聖殿;不過經文也告訴我們,「〔教會的〕身體也需要每個肢體,全體才能一起被啟發」(教義和聖約84:110;亦見以弗所書4:12)。

於是我領悟到,參加教會聚會雖是在滋養自己的見證,但教會不是只有我而已。我們領受聖餐時,雖是各自記念救主,但是當我們以全體會眾的身分參與這項教儀時,我們是一起被啟發的。

過去的我太在意別人對我的想法,而不夠關注在那應該指導我們一切思想和行為的原則:愛。先知摩爾門寫道,「我不怕人會怎麼做,因為完全的愛驅除一切恐懼」(摩羅乃書8:16)。

那「完全的愛」來自於神。如果我們敞開心房去感受那份愛,我們就比較不會那麼擔心自己的缺點,以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也不會那麼在乎自己的問題,我們會更樂意去向那些覺得自己沒有歸屬感的人表示善意。

一個一個來

我們有責任要彼此相愛和分享福音,這意謂著我們需要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一次把焦點只放在一兩個人身上,著重在更有意義的互動,就可以避免力不從心的感覺。儘管耶穌基督在祂的塵世傳道中教導、醫治並服務了數千人,但祂遵循的模式卻是逐一施助(見尼腓三書11:1517:21)。

我領悟到,我不必和每個人成為最好的朋友,也不必成為支會中最受歡迎的人。因為最重要的,不是我與人社交互動的次數,而是我與他人關係的深淺。與其一次擔心每個人,還不如專注於每週在教堂與一個人建立關係。

教會對我有時仍是一個挑戰,但是當我稍微逼自己踏出舒適圈,去克服自己的社交焦慮時,我感覺到救主對我和對祂所有兒女的愛。我開始逐漸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知道自己已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蒙得恩典,正朝著克服自己的弱點努力奮鬥,並運用自己的優點來建立神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