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吸引
譚雅的故事


「譚雅的故事」,同性吸引:成員故事(2020)

「譚雅的故事」,同性吸引:成員故事

譚雅的故事

譚雅的個人經歷

譚雅:這些是袋子、菜單、貼紙或名片,是我們去過或生活過的地方。像是午餐肉;我們以前住的地方離午餐肉博物館有40分鐘車程。

安迪:還有工廠。

譚雅:在明尼蘇達州,他們在那提供試吃品。我是譚雅·米勒。我獲得了家庭科學的大學學位。六個月後,我不只是得了流感,還有一個幸福的驚喜!好了,我們開始吧。

迪倫:我是迪倫·米勒,我是安迪的爸爸,譚雅的丈夫。安迪很棒。他忠誠、聰明、善良,一直都是家長夢寐以求的孩子。

譚雅:我喜歡當安迪的媽媽。他非常優秀。他主修國際企業、航空管理和西班牙文三個專業,同時在全職工作。他是我們長老定額組會長團成員,他是最好的哥哥。他超棒的!

安迪:我叫安迪·米勒。我今年21歲,我從小就是教會成員,我是同性戀。我不喜歡說那不能定義我是誰,因為事實的確如此。那是我的一項重要特質;但就像其他任何人一樣——同性戀、異性戀或其他——我的身分遠不止於此。出櫃是一個過程,我的確是這樣處理的。沒有大張旗鼓,沒有新聞發布會。

譚雅:安迪出櫃完全是務實的考量。基本上,他只是不想讓我再嘮叨他去約會。所以,有一天晚上我們正開著車,他說了些話,我說:「哦,你是同性戀?」他說:「是的。」

安迪:她楞了一下才反應過來。

譚雅說:我說:「好吧。」

安迪:我曾想像這是一個戲劇化的美妙時刻,她摟著我說愛我。

譚雅:我說:「那麼,那些看起來跟你跟要好的女孩是怎麼回事呢?」

安迪:她的反應和我預想的不一樣。

譚雅:超級媽媽在此,對不對?

安迪:出櫃一直都很令人尷尬,沒有什麼好辦法。

譚雅:我的兒子在袒露心中讓他害怕的事情,但那是他如此真實的一面。

安迪:當然,在那之後,就會問「這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這樣的問題。而在那時,我們都沒有一個很好的答案。我想她以前並不知道,這讓我有點嚇到。

譚雅:早在孩子出生以前,我們就開始規劃他們的人生了,不是嗎?他們要做這個,這個,還有這個,然後每個孩子都會出人意料。你會說:「哦,等等。我管不了,是嗎?」你能給他們的,就是愛。我沒有任何答案。我想要答案。我一直在問:「所以,天父,這是我今天想要知道的。」在我、安迪和迪倫之間,我們學會了一笑置之,這很有幫助,絕對有幫助。

安迪:把人生交托到神的手中,說:「我相信您,請引導事情的進展」,這需要很大的信心。

譚雅:我覺得,沒有哪個異性戀者能想像安迪這類人的痛苦。安迪有見證,卻不明白這和他的傾向有什麼關係,所以我怎麼調解?我一次次去聖殿,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但大多數時候,我都是一無所獲地離開。沒有靈感啟示,但我的見證沒有消失。我想,這是我在那段時間裡獲得的重要恩賜。

我的經驗屬於我自己,別人的經驗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而對我來說,是以未曾設想過的方式,逐漸了解贖罪的意義。透過這次經驗,我與基督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迪倫:箴言中「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這句經文成了我們的座右銘,我們了解到我們並沒有所有的答案,也許在今生也不會有答案,但我們要憑著已經知道的去做,那也是我們在做的,就是我們愛我們的兒子,我們知道天父愛安迪。

譚雅:我不斷地去聖殿,每次都帶著同樣的問題:「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終於學習到:「那不是你該問的問題。你可以問讓我能幫助你的問題,」聖靈告訴我,那問題是:「我怎樣才能成為這個神的孩子所需要的媽媽?」每一個人,每一個孩子,主都為他們預備了一個計畫,我不知道答案,但祂知道。當我明白了這一點,我就可以面對了:「好的,我可能永遠無法透徹理解這件事。」而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我就可以說:「怎麼做?我要怎麼幫助他?」

安迪:我們都應該得到彼此的愛與支持,對我來說,這就是基督的教會本來的樣子,不僅是在LGBT這個議題上,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把握當下,不憂慮明天,因為我們無法知道明天會如何——我們會有什麼感受,會知道什麼現在不知道的信息,不管是什麼,這樣想就會帶來很多的平安,讓你盡可能地享受當下。從長遠來看,專注於我可以掌控的、我最了解的事情,會讓事情變得更好。

譚雅:所以,現在安迪是21歲。他在教會很活躍。如今,他並不打算改變這一點。他也很有智慧,他說:「我過好每一天,」他說,「我不知道20年後我會怎麼樣。」我們其他人也不知道。身為父母,我的職責是愛我的孩子,沒有附加條件。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可以改變這一點。

迪倫:我們不斷地為此祈禱,也會繼續祈禱。可以說,我會永遠愛他,為他最大的益處著想。

譚雅:我和迪倫都愛他,關於這一點永遠永遠不會變。他會和天父一起解決他人生使命的細節問題,我們在這裡給他每天的支持和愛就好了。活好每一個當下。

譚雅的故事——續

在譚雅·米勒看來,出櫃是一個過程,而非單一事件。至少,她看到她兒子安迪的情況是這樣。雖然身為同性戀後期聖徒,其涉及的靈性意義尚不明確,但最重要的是,安迪覺得做自己很安全——那是他從未體驗過的。

我的兒子安迪將自己的身分定義為同性戀後期聖徒。但願我可以用更省事的方法,把我當安迪媽媽的經歷寫出來,像是用後見之明告訴你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可是,那些事件、想法和感覺,與我生命中的每個部分都深度相連,很難一一寫出。所以,下面的內容其實只是一個永恆故事裡的幾張快照,那個故事仍在展開進行中。

在安迪的人生中,有許多時刻,甚至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就強烈地感覺他是同性戀。

這樣的發現讓人摸不著頭腦,很多人在獲得靈感,覺得疑惑大於啟發時,會想要去忽略它,所以我也一樣。

出櫃是一個過程,而非單一事件。

安迪是在高中畢業後,搬家去楊百翰大學讀書之前的夏天,向我出櫃的。有一天晚上,我和他開車出門的時候,他告訴我他是同性戀。他決定出櫃,是有務實的考量;他希望我不要再嘮叨他多去約會了。我不記得那次談話的許多細節。回想起來,我知道我說了一些笨拙的話,可能也不體貼。但是那天晚上我們談完,開車回到家的時候,安迪很確定地知道我愛他,而且我的愛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當他的媽媽一直帶給我快樂,將來也是如此。

那天晚上,我和安迪一邊開車、一邊聊天的時候,我暗暗發誓,絕對不會讓安迪看到我因為他是同性戀而哭泣。所以當然,一回到家,我就爬到床上開始抽泣。我們到家的時候,其他人都睡著了。我的丈夫迪倫醒了,問我怎麼了。

圖像
兩個男人站在牆邊

我:「你知道安迪是同性戀嗎?」

迪倫:「不知道。」

我:「那我告訴你,他是。他剛剛告訴我。」

迪倫:「好吧。今晚我需要做些什麼嗎?」

我:「也許就是去告訴他,我跟你說了?」

於是迪倫起身下樓,敲了敲安迪的門,說要進去。他給了他一個擁抱,說:「媽媽告訴我了。我愛你。」然後他回到樓上,過了三分鐘就睡著了。安迪形容那是他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回憶。

我之所以提到這第二件事,是因為它支持我的堅定信念:是神的安排,讓安迪成為我們的兒子。迪倫是一個科學家,一個醫生,受過快速精確診斷的訓練。他幾乎能立即察覺出大多數情況中的重點。而我是一個社會工作者,一個治療師。我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處理問題。對於某一項議題,儘管其結果很可能是正面的,我還是想探討每個層面的過程。我覺得所有的故事都有神聖不凡之處。我和迪倫能在同一天晚上,用我們各自的方式向安迪傳遞出同樣的信息,表達完全的愛,這對我而言一直是個見證,說明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主從第一天開始,就在引導著我們。

雖然安迪在告訴我之後,我對他的愛並沒有改變,但我還是在靈性上感覺迷茫。

我有很多問題、很多恐懼。我尋找平安和答案的方法,就是去聖殿,我去了很多次,每次去聖殿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我想讓天父教我,如何幫助安迪成功完成他在今生的使命。

那段時間,我在聖殿的經歷激發了我對耶穌基督贖罪的信心。這些經歷也使我更加堅信,天父對祂的每個兒女都非常了解,細緻入微,祂也深愛我們每一個人,超乎我們的理解。很多時候,我離開聖殿時感到很失望,因為我沒有獲得靈感啟示。但我在那段時間裡學到的一件事是,屬靈問題的答案往往要經過大量的屬靈努力才能獲得。我需要救主的指引,就要培養我與祂的關係,每週去聖殿只是所需努力的一部分。

圖像
研讀經文的女人

同時,我常常感到孤立和悲傷。我會因為無法成為人們一般印象中的完美後期聖徒家庭,而感到難過。我擔心這種出於驕傲的情緒,會影響我獲得指引的能力。撒但在我心中曾一度強力肆虐。我對那「計畫」的每一個問題,都在侵蝕著我的信心。我感覺自己在情緒和靈性上都搖擺不定,心情起起伏伏。現在我知道,我最終能找到並分享這份平安,那些經歷至關重要。

在人生的那個階段,我獲得的一項最大的恩賜,就是能夠接受靈性迷茫(找不到更好的詞)的狀態。

對於與同性吸引相關的靈性問題,我沒有全部的答案。我想要答案,但在當下還無法獲得。

我的信心不會受靈性迷茫所困擾,做到這一點,對我找到所需的平安至關重要。

安迪在提交傳教申請之前,跟他的聖職領袖說了自己的性取向。他在烏拉圭傳教了五個月後光榮卸任。傳教期間,他經歷了深度抑鬱和嚴重的焦慮。作為治療精神疾病的手段,安迪決定要更真實地生活,並公開自己同性戀後期聖徒的身分。

圖像
譚雅擁抱安迪

我和迪倫請安迪先等一等,等我們可以把他的事情告訴家人之後,再告訴別人,他慷慨地同意了。我們很擔心,不確定他的弟弟妹妹知道了會怎麼樣。我們有四個孩子,安迪是長子,當時他的妹妹16歲,兩個弟弟分別是11歲和7歲。11歲的弟弟是自閉症患者。經過一番思考和禱告,我們決定在家人家庭晚會上講出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我們談話的對象是安迪的兩個弟弟。

迪倫:你們有沒有聽過同性戀男同志女同志這些詞?

兩兄弟:「有!」

我:「你們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嗎?」

11歲的弟弟:「我覺得是指他們很『哥特』——穿黑色衣服,身上穿很多洞。」

我:「嗯……我相信有些同性戀也很『哥特』。」

迪倫:「同性戀的意思是,有些人會被相同性別的人吸引。所以男同志會喜歡男人,而女同志會喜歡女人。」

我:「你們認識有誰是同性戀嗎?」

兩個男孩:「不可能認識。」

我:「其實,你們認識。我給你們一些提示,你們想出來是誰,就告訴我。這個人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最喜歡的食物是麵餃。他會說西班牙文,喜歡飛機。」

11歲的弟弟:「安迪?!」(接著是一陣笑聲。)

7歲的弟弟:「哦,拜託,你是說我們有一個同性戀哥哥?!」(笑成一團。)

迪倫:「我們只是要讓你們知道這件事。你們可能會有疑問,我們可以隨時討論。那不是祕密或別的什麼,也不是壞事。你們現在有疑問嗎?」

11歲的弟弟:「我有。我們可以回去樓下玩任天堂了嗎?」

就這樣。

圖像
男孩玩電玩遊戲

告訴其他孩子後,我們給父母和兄弟姊妹寄了一封電子郵件,標題為「出櫃及相關」,說明安迪身為同性戀後期聖徒的經歷,但最主要是表達我們對安迪的愛,以及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快樂。沒有在社交媒體上公布,沒有寫部落格,只是不再是祕密。

漸漸地,我們曾在不同場合,把這件事都告訴別人。現在我們都不清楚誰知道,誰不知道。

重要的是,安迪覺得做自己很安全,這是他以前從未體驗過的。

看著他現在以自己的方式主導人生,很有自信地知道自己是誰、要去哪裡以及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讓我特別感慨。

我記得有一天,在安迪出櫃後不久,我對自己說,「如果我能知道他的切身感受,也許我會更能理解。也許我能少為他擔心一些。」那一刻,聖靈清楚地告訴我,教導我,我問的問題毫無意義。我應該問的問題是:「我怎樣才能成為他需要的母親?」

我相信,關於這個議題,基本上這是每個教會成員都可以問的問題:「在福音中,我怎樣才能成為這個人所需要的弟兄或姊妹?」答案會因人而異,就像神的每個孩子都各不相同。但我可以說,毫無疑問,這個問題能將我們融入美好的屬靈旅程,那旅程很確定、充滿希望,也反映了我們身為基督門徒的個人承諾。

安迪的故事:譚雅的兒子

隨著年齡漸長,安迪·米勒覺得身為同性戀是一件非常、非常糟糕的事。人們從來不曾公開、正常地談論這個話題。當他開始發現自己對男人的感覺時,他感到,在自己的外在表現和內心感受之間,產生越來越深的裂縫,令他深陷其中,無法動彈。直到他調整了這些感覺,開始真實地生活,他才體驗到平安。

圖像
男子看著山脈

聽說,你第一個「出櫃」的對象是你自己。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就知道自己和大多數同齡人有些不同。人們不會討論同性戀的事,我是說真正的以正常、公開的方式探討。一般來說,人們只是偶然才提及一下,提到時總是含有最嚴苛的批判,並且只有在必要時才會對其定義稍加解釋。因此,同性戀到底是什麼、看起來怎樣,我知之甚少,但我知道那是非常、非常糟糕的。由於缺乏知識,我無處尋求答案或支持。

幸運的是,家裡的情況有些不同。我擁有的力量、自信和自我意識,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我的成長環境。我慈愛的父母總是支持我所熱愛和追求的一切,我從來沒有一次擔心過自己會失去這些。說起來,我們家也沒怎麼談論過這個話題——不是因為害怕,也不是為了道德正義,而是因為根本就沒提到過。

圖像
看山的男人和女人

回顧過去,顯然這個迴避事實的階段,在我的出櫃歷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那讓我可以表現得若無其事,同時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解決問題,直到我有足夠的自信,才將自己的身分告訴別人。然而,實際上,那段過程比我說的要更辛苦一些。用這種漸進的方式來應對我的現實,與其說是一種實用的應付機制,不如說是一種生存策略。我外在行為和內心感受的不一致,產生了越來越深的裂縫,令我深陷其中,無法動彈。

我竟然曾以為自己的性別是曖昧不明的,現在看起來近乎愚蠢,因為當時是那麼明顯。真實的情況是,我不只是在表面上否認,我自己也確實是這麼認為的。我覺得自己不會改變了,但在人生的那個階段,我不僅要確定自己受同性吸引,而且還要確定自己也無法喜歡異性。

圖像
微笑的男子

我在高三的時候明白了。那時,我快要成年了。我喜歡男人的感覺沒有改變——或者說比以往更強烈——我逐漸意識到,我真的缺乏與一個女人建立真正完整關係的能力。我緩慢地應對著這無可避免的情況,學習尋找方法,讓我能過上幸福又有意義的單身生活。我調整了對未來的期望,把注意力放在學業、現有的家人和旅行上,而不是考慮結婚和成家。從小經常搬家,我已經學會了如何面對孤獨,自得其樂。體驗過孤獨,並且不依賴他人獲得生命的滿足,這樣的經驗幫助我更接近救主,並培養了強烈的自我意識。我知道,雖然我可能終生不婚,但我永遠不會真的孤單。那給我帶來很大的安慰。

我在楊百翰大學的第一年非常勤奮。在社交方面,我努力尋找讓我有歸屬感的群體。我很早就開始有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持續了一整個學年,嚴重影響了我的成績。雖然這些問題並非源自我是摩爾門、又是同性戀的困擾,但這確實讓我處理這議題時雪上加霜。

學年結束後不久,我被召喚到烏拉圭西孟都傳道部服務。在2013年8月底,我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傳道訓練中心報到。然而,在此期間,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服務五個月後,我光榮卸任並被送回家。

返鄉後,我開始慢慢向更多人出櫃。老實說,公開身分讓我有某種程度的輕鬆,即便如此也只是輕鬆一點而已。我並沒有完全公開自己是同性戀,只有在必要時才會提及。不管怎樣,這麼做給我的生活持續帶來平靜和快樂,因為我可以更真實地活著。

圖像
男人沉思中

隨著我對自己的感覺越來越坦誠,我發現我的慾望已經變得成熟了,變得更加穩定和健康。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性吸引比較膚淺,比較肉欲,也比較難以控制。然而,當我開始真實地生活時,我注意到我的慾望,甚至我的性吸引力都在變得成熟,因為我更加了解什麼才能帶來真正持久的幸福。我聽到很多人把同性吸引歸類為一種誘惑。我的經驗是,這是一種過於簡單化的說法,用來描述異性吸引也是一樣。當然,其中的確有誘惑,但它本身卻不是誘惑。唯一的區別在於感情的對象。同性吸引也不是一種病。

我在出櫃前和出櫃後,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挑戰,就是各種形式的心痛,其中一種是孤獨。起初,我相當堅定地認為,我要過單身的生活,因為要獲得福音的完整祝福就得如此。在那之前,我只知道肉體的吸引。然而,當我不再壓抑自己的感覺,開始思考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時,我開始覺察到那種與真愛之人共享人生的快樂。有時候,面對終生不婚的可能性會相對容易,有時候則很難。

畢竟,我知道即使單身,我也可以過得很快樂充實。然而,儘管如此,我會常常渴望那種陪伴。

儘管我克服了種種考驗和挑戰,但身為後期聖徒和同性戀者的身份,讓我學到了以前從未想過的深刻教訓。可以說,最重要的是信心、希望和仁愛的美德。身為同性戀後期聖徒的經歷鞏固了我的信心,因為我學會了如何適應迷茫,學會了如何辯認聖靈,也學會了信任主和祂的時間表。

我學到的最美妙的一課就是希望。我無法知道自己是否能找到一個人,與之共度一生。實事求是地說,幾率並不高。雖然如此,但還是值得我為之努力,抱有希望,並且樂觀面對。福音也是如此。我們無從具體證實我們許多的期望會實現,但我們仍要克服一切困難努力爭取,因為值得。最後,在我忍受自己的苦痛、也看著別人忍受他們的苦痛時,我學會了仁愛。

我開始理解基督純正之愛的價值。我知道神活著,祂愛我們。祂完全了解我們每個人,因為祂造了我們。我知道基督不僅贖了我們的罪,也為我們抵償塵世生活中的痛苦和苦難。我相信我們都在祂的手中,萬事都將互相效力,因為這就是他的神聖計畫。我對仁愛的能力和美妙有見證。我愛我的救主和天父,我每天都感激我今生獲賜的祝福和經驗。

羅賓的故事:譚雅的主教

羅賓眼中的安迪,是會眾中的一位忠信成員,無論哪位主教看安迪,都會是如此。每個人都有挑戰,而安迪的挑戰恰好是要經歷同性吸引。然而,這並沒有妨礙他持有召喚,並服務他的支會大家庭。羅賓說,安迪的存在是他們支會的祝福。

圖像
羅賓照片

我與安迪和米勒一家的來往沒有什麼戲劇性。對於安迪,我沒有情感救援,也沒有冗長又痛苦的面談。安迪沒有要求特別的關注,他和他的家人自從搬來我們的支會,做出了很多貢獻。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安迪似乎從不認為自己的性取向是什麼大事。

他喜歡和其他人一樣被同等對待。為什麼不呢?他並沒有和我們不一樣。我們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我們一起互相支持。

安迪的父親迪倫是我們的男青年會長,他的母親譚雅是一位福音教義教師。他的妹妹和弟弟在各自的班級和定額組都很活躍。安迪是長老定額組會長團的諮理。他支持他的會長,忠信地服務。

我和我的諮理對於安迪、支會其他成員或社區成員一樣,都一視同仁。據我所知,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他當然不完美,我們也都不完美。我們都希望能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而與主和好,從中受益。

安迪在他以前的支聯會和支會時,就已經提交了傳教申請。安迪想去服務,表示他有見證,相信我們的救主和福音的復興。收到傳道召喚書時,安迪和他的家人得知他被召喚到烏拉圭服務。我受邀到他家,一起看柯蘭多會長為安迪按立。那場面就像我參加過的其他按立一樣,一家人有機會分享感受和建議,他們又哭又笑。身為全部時間傳教士,安迪勇敢努力去服務。但他無法完成他的全部時間傳教,被提前卸任,原因可能與他的同性吸引有關(也可能無關)。我要強調的是,並非是傳道部會長不願意讓安迪繼續服務,而是因為安迪當時遇到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戰。

圖像
安迪與羅賓交談

當他回到我們支會時,我知道安迪對於不能完成傳教感到失望。他在和我面談時,表示希望能堅持信心,以其他方式事奉主。據我所知,安迪的信心從未動搖過。

在安迪回來後不久,他的長定組會長要求召喚安迪擔任諮理。我們主教團對此進行討論,覺得這個召喚對安迪和長定組的成員都有好處。我們覺得這個召喚是受靈啟示的召喚,於是我們向支聯會會長提出了這項建議。我們覺得沒有理由不給安迪這個機會。從那時起,他就忠信地服務,表現出色。他出席會長團會議,和會長團其他成員一起拜訪長定組成員,並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一個優秀諮理的本分。當長定組會長不在時,安迪會出席我們的支會議會和聖職執行委員會會議。

在我們支會,安迪已經被大家所接受。很多人不知道安迪受同性吸引。那些知道的人,對安迪則報以關愛和尊重,就像對待天父的其他兒女一樣,這麼做並不困難,因為安迪也以和藹可親的態度來回應他們。

只有安迪能告訴我們,生活在後期聖徒的環境中,同時又經歷著同性吸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但從我的角度來看,雖然他很安靜內斂,但他也很快樂,適應得很好。他的家人給他極大的支持,他的鄰居和朋友也對他充滿善意和愛。他的存在是我們支會的祝福。

我相信救主對我們的愛是平等的,祂為天父所有的兒女獻上自己作為贖價。祂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並邀請我們所有人接受祂贖罪的果子。我相信,無論我們面臨何種挑戰,祂都理解,也同情。

我相信祂知道安迪,知道他的名字,並且毫無保留地愛他,正如我們在支會裡開始做到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