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吸引
勞莉的故事


「勞莉的故事」,同性吸引:成員故事(2020)

「勞莉的故事」,同性吸引:成員故事

勞莉的故事

勞莉一直都知道福音是真實的,但那並沒有讓事情變容易。事實上,在幾件會改變一生的事上,她的知識似乎使她更難做決定。然而,經歷了所有的考驗和眼淚之後,她發現自己是忠於救主和祂的福音的。

勞莉的個人經歷

我叫勞莉·坎貝爾,現在跟先生和兒子住在加州歐申賽德。

我是做廣告文案的;不過我只帶著椅子和筆電坐在海邊工作,眼前有絕佳的海景,那就是我的辦公室。我的家人都是醫學背景,讓他們苦惱的是,我學了四年的微生物後,轉到了藝術科系,去了加州,在藝術中心讀了四年。

說真的,告訴你實話還蠻抒壓的。你知道,當時我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而我投入的那些瓷磚拼貼真的有助我保持理性。我上高中的時候,有嚴重的抑鬱和焦慮,所以我開始吸毒、酗酒;我第一次陷入狂熱的迷戀,是對一個女教練,你知道,那一直是單戀,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做什麼表示,因為你知道,我是個摩爾門。

我知道神會幫助我,所以我祈求祂能幫我,但是我沒有得到回應。我會為某一件事祈禱,卻發生了另一件事;或是我無法再多撐一天了,但還得再撐一天。我上大學時,已經厭倦了那種負罪感。我開始跟女生約會,你知道的,那感覺很不錯。後來我愛上了一個女生,想要跟她共渡餘生,那感覺很對。不過,我有時還是會覺得,神不想讓我過那樣的生活。你知道嗎,我不止一次想飲彈自殺,因為一邊是深愛著一個人,對她用情很深;一邊是感覺應該要分手,因為神不希望你這樣……那種衝突、分裂十分痛苦。

就好像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彼此截然對立,讓人難以面對。就是……我不想活了。戒酒好難,好辛苦,我一次又一次失敗。我去了戒酒無名會一陣子——把神放在首位以及順服神的旨意,這整個想法幫助了我,我決心想要重新去教會,因為這是我的信仰。當時只有這一絲光亮,就像是基督舉著一根蠟燭,像一支小小的蠟燭,對嗎?那好像是一個暗示:「你辦得到,不會很容易,但是你辦得到。」祂是對的,真的不容易。我還是深愛著她,想要過那樣的生活,我說過我相信兩件事:我相信我們的感情,也相信神不希望我陷入這樣的關係。我說,在這件事上,我會按照神的意思來做。要開始跟男生約會需要我有很大的信心,問題是:我要跟男人約會,可是,哦!我是個女同志。

我辦不到……那個經驗糟透了!救命啊……

我覺得性取向是一種劃分人群的方式,對很多人來說很重要,對我卻是一種障礙。所以,我不想讓自己感覺被貼標籤。即便在當時,人們說:「知道嗎?教會就要改變了,人們會接受同性關係的。」這也沒什麼幫助。那讓我停滯不前,因為那感覺像是,好吧,如果確實如此,我應該留在崔西身邊。我還有什麼力量向前走呢?

幫助我最多的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主教,他說:「我從未處理過這樣的情況,但是,我們來一起找出解決辦法。」三年,連續三年,他跟我面談。朋友、教會很重要;祈禱、讀經文,而且我完成了我的自傳手稿。我們的一位朋友開始回來教會,我們做有趣的事,而且,他沒有想要進行身體接觸,我也沒有真正給過他什麼暗示,所以我們相處得非常好。

除了愛上崔西外,我也喜歡獨處,所以我想我可能要一輩子單身了。然後有一天,他說:「我希望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我嚇壞了。我看了一下我自傳的手稿,一共有150頁,我說:「我跟你說,我覺得你需要多了解我一些。拿去看看吧。」朋友們一整個周末都在開我的玩笑,因為他們說:「OK,你把書給他,他就會離開了,是吧?」我說:「我不確定。」我把這150頁手稿丟在他的腿上,說:「如果你看完這個還想要追我的話,星期天晚上來吃晚餐,六點在這裡見我。如果你不來,我完全理解。」我說:「如果你不想來,也不用打電話。沒關係。」

六點時他來了,滿眼淚水。他哭著說:「我很難過你經歷了這麼多。」他說:「那真的很可怕。」他又說:「如果在你年少時有我陪在你身邊就好了。我真希望當時你能有一個可以談話的人。」我的心融化了。他就抱著我,摟著我哭,我也哭,因為他對那本書的內容可能會有的反應,那本書談到酗酒和毒品,跟女生的關係,他本來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們擁抱著對方,感覺合而為一,我跟別人從未有過那種感覺。無論男女,都沒有過。我從未有過那樣的感覺,他說:「如果你還想要和我交往的話,我會覺得那是一份榮幸。」這真是個奇蹟。

想想看,哦,婚姻和家庭,我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我現在還是覺得自己這樣想很傻,因為每當孩子有狀況時,焦慮和抑鬱會持續。會發生這種問題,是因為我結婚生子了。有人會對我說:「哦,真的,你就是個女同志,你跟男人結了婚,你沒有忠於自己。」我理解他們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以前我也這樣想。但是現在,我以前自認為正確的事並非完全正確。不論如何都會有挑戰,我必須接受這件事,然後信賴主的帶領。

勞莉的故事——續

1970年代中期,我發現自己被高中的一位女教練吸引,那時候男女同性戀者被冠以有辱人格和傷害性的稱呼,很少人會出櫃,因為那非常令人受傷。在高中時參加運動對我很有幫助,因為我有幾個女同志朋友。我並沒有被她們吸引,只是覺得跟她們在一起時比跟其他人自在。

我在教會有負罪感,因為我10歲時曾被一個表哥騷擾,一個被我家當作「世交」的男人還強姦了我。接著是教會一連串關於貞潔律法的教導,就像是,從一個判我有罪的行刑隊裡,快速連續地向我射擊。「一旦你失去了貞操,就無可挽回了。」「二手車和新車,你更想要哪一輛?」

我家有戀童癖的「世交」讓我覺得強姦是我的錯。他堅稱如果我告訴別人,我就會有麻煩。所以,我誰也沒有告訴。而且我覺得自己有罪,罪大惡極,因為我以為自己犯了「除了謀殺之外最嚴重的罪」。

圖像
婦女站在沙灘上

我在大學裡也運動,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女同志朋友在一起。因為我對福音的見證,我在大一的時候回避約會。但是,到了大學二年級,我已經完全不去教會了,而且還酗酒和吸毒。我已經厭倦了負罪的感覺。既然我不去教會,也不遵守智慧語,我想我或許也可以跟女生約會。

我這麼做了,以為那不過是暫時的。我以為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我會不再跟女生約會,開始回去教會。然而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我愛上了一個約會過的女生。我很驚訝,因為我真的沒有想到自己會戀愛(雖然我跟女人約會以來,並不確定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是,雖然我對她的感覺很強烈,我的見證也舉足輕重,既有對福音的強烈確信,也有沉重的衝突。

我們在一起大約一年半,就分手了。我跟更多的女生約會,想要忘記她,但不是很奏效。我搬家之後,有一種感覺,一種靈感,我應該找到我所在區域的支會,去跟主教談談。我甚至不確定要說什麼,只是覺得那很重要。

圖像
婦女凝視海洋

回首往事,我現在明白了原因。藉著神的恩典,那位主教真的像基督一般,他為我運用了聖職的力量,正如神聖計畫設計的那樣。他奉行了經文中所說的:「任何能力或影響力都不能或不應藉聖職來維持,唯有藉著勸說、恆久忍耐、溫和、溫柔,和不虛偽的愛」(教義和聖約121:41)。

那位主教與我面談了幾乎三年,甚至在我和女朋友複合的那陣子也是如此。

我一團糟的時候,他的耐心、恆久忍耐和不虛偽的愛會加增。

愛上一個女人,我強烈感覺到「這是對的」,那段感情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所以,「這是錯的」這種感覺令人難以置信,更別說採取行動了。真的,感覺對的是錯的,感覺錯的又是對的。有時候矛盾會激化,我考慮自殺。我覺得自己還活著,是神的祝福。

在主教的幫助下,我開始每天讀經文,更常去教會,雖然我的信心很難維持。很多時候,我無法感受到神的存在。祈禱似乎更像是自言自語,而不是對話。

圖像
沉思的婦女

我一直確信,我們每個人今生要承受的痛苦是有限的。據說,我們承受的不會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但當我到了確信自己無法再承受的地步,這時最深的痛苦——一種決定性的、粹煉的痛苦——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加在我身上,我就會開始獲得必要的力量,來運用選擇權,選擇福音計畫。

那仍然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前景並不樂觀。我完全沒有渴望和一個男人共度一生,更不用說永恆了。

所以,我只剩下一個選擇:在餘生保持單身。我總是喜歡花時間獨處,尤其是寫作和攝影,這對我很有幫助。

我知道摩爾門經是真實的。我知道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真實的。我知道我們在世上有一位活著的先知。所以,我繼續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不過,我在教會裡經常感到不自在。我誰也不認識。我還在抽煙、喝酒、吸毒,而且我一直在隱藏我的性吸引力。我知道我並沒有過著「正義的生活」,我以為教會中的其他人都在過那樣的生活。我覺得很疏離,好像是一個異鄉人。

除了主教,我終於在教會找到了一個朋友,她被指派擔任我的探訪教師。她的愛、接納和支持讓我感覺自在多了,我終於在教會裡有了一個朋友,她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包括我犯過的一切錯誤,但她不認為我是壞的、邪惡的或變態的。

圖像
夕陽下的碼頭和海洋

我花了幾年時間戒掉毒品、酒精和菸草,在生活中沒有了另一個女人的情況下,找到了心靈的安慰。到了30歲的時候,我已經準備好到聖殿去。我以為我是在許下一個承諾,要在餘生保持貞潔,我也有信心可以做到。

但我覺得應該努力和男人約會,這常常適得其反,讓我認定自己就是個女同志,永遠不可能和男人在一起。過了一段時間,我認識了一個男人,我喜歡他的陪伴。他非常聰明,和他聊天也很有趣。我們一直是朋友,直到他說他想跟我戀愛。因為我當時在寫一本自傳,我把我的手稿交給他,裡面談到了我犯過的所有最嚴重的罪。

我想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他了。但那個星期天的晚上,他來吃晚餐了。

他不但不介意我的過去,還深受感動。

他哭著向我道歉,因為沒能在我年輕時陪在我身邊幫到我。

我真的很驚訝,也深受感動。我對他的感情在那一刻起了變化。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他就是適合的我那個人。而且,最令人驚歎的,他是個男人。

時至今日,在某些情形下,當我覺得需要教育和告知人們時,我會說出我過去的情況,這樣,對於同性吸引,人們就能多一些理解,也更理解那些在後期聖徒團體中尋求歸屬感的LGBT聖徒。有時我確實會受到區別對待,甚至少數人會回避我。更多的時候,我獲得了更深的友誼,發現我和別人的共同點比我想像的多。

圖像
夫妻倆看海面上的夕陽

我承認,當有些人說:「好吧,你當然可以過正義的生活,因為你結婚了。這對你來說比較容易。」這樣的話讓我很難過、很困擾,因為我近來的考驗更多,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和養育三個各有考驗的孩子。而事實證明,這對我來說更不容易。忍受孩子們的痛苦,比忍受我自己的痛苦還難受。「求你了,如果一定要有人受傷,請傷害我,但不要傷害我的孩子!」

我的信心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成長。至少,現在我不會以為自己已經歷了最大的挑戰。我很感激有一個愛我、支持我的丈夫,經歷了這麼多,他一直如此。我確實知道他讓我的生活變得更輕省,因為我們一起養育孩子,面對挑戰及一切的事。

我的信心更加成熟了。我在一切事情上都依靠主,並且學會相信這些事的確是以某種方式在給我們經驗。儘管在我的一生中,曾有數次地獄的口向我張大嘴巴要吞沒我,但我確實有完全的知識,知道那是為了我的益處(見教義和聖約122:7)。

我對救主和祂福音的愛與忠誠,不能、也永遠不會再破碎了。

達拉斯的故事:勞莉的丈夫

達拉斯一直希望他跟伴侶的關係能像他父母之間一樣,但他覺得那根本不可能——直到遇見勞莉。她的過去當然使達拉斯震驚,但他很快發現,如果勞莉可以接受他的不完美,他也可以。

圖像
坐在廚房的男人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大哥在聖餐聚會的演講中提到,他從來沒有聽過父母吵架,他的話引起一陣騷動。有些人以為他是誇大其詞,另一些人覺得匪夷所思。我們卻不明白,這有什麼大不了的。難道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我們的父母一樣?我知道爸爸媽媽彼此相愛,互相尊重,我們也知道他們愛我們,我習慣了這樣的氛圍。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但這是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起點,你會以為我的人生很出色。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遇到勞莉時,已經傳教返鄉16年了。一個共同的朋友介紹我們認識,他剛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鼓勵我回到教會。我覺得勞莉很有魅力,也很固執。她可不容易受人擺布。那時,她的人生經歷了一段極為漫長、艱難的旅程,才尋回信心,能去聖殿。她從經驗中學習到什麼是重要的。我還沒到那種境界。

我們當時進行「約會一個月」計畫,見面了一段時間。我非常喜歡她的個性。她很不一樣,對我來說是很新奇的類型。幾個月過去了,我持續期待能與她相處。我猜她當時也在了解我,那並不完全是正面的。有天晚上,她讓我知道她期待的更多,告訴我福音對她有多重要,她擔心我們沒有共同的觀念。就在那個時候,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在我們交談的時候,我突然明白,我和她可以有像我父母之間一樣的關係。我之前沒有想過那一點,也不知道有這個可能。

圖像
在寫日記的手

我告訴她,我對目前的關係有更多的期待。她的回答是給了我一些閱讀資料:她的自傳。我答應週末她不在的時候讀一讀。然而,我把它帶回家,卻不想碰。它擺在那裡24個小時,讓我覺得很困擾。最後,出於我對她坦白的感覺,我翻開書開始讀。(直到那時,我才發現她還相當善於寫作。)我在那晚讀到的內容,是我所讀過的最令人難過的事。我深切關心的人經歷了這樣的悲劇,我竟然毫不知情。

書中還談到了她對同性吸引的感受,以及她對智慧語的掙扎。我一邊讀,一邊看到一句意外的話:「無論你的生活方式多麼舒適、多麼方便、多麼滿足,如果那不能讓你更接近救主,就無所謂將你引至何方了。」

如果說,我對她的愛慕是個楔子,那麼這句話就是錘子。這一擊,劈開了我心上的殼,將我暴露在人生、世界和痛苦面前。我清晰地看到,我需要做一個選擇:我可以繼續現在的人生並死去,也可以選擇活著。我站在懸崖邊望過去,全心全意地,我選擇活著。

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不配、也不適合和勞莉一起生活,但我知道我愛她。我努力盡快改變。改變是偉大幸福計畫中的一個特點,我非常感激改變所帶來的祝福。

在我們結婚前,也曾有過擔心。我既然知道了她的過去,我能做到嗎?

我確實經歷過一些惶恐。畢竟我是個男人,而她對男人沒什麼興趣。

但每當我開始擔心時,我很快就會受到提醒,我並不完美,而且我很感激她接受我真實的樣子。如果她願意為我這麼做,我就不能一樣嗎?

我有意識地做了一個決定,我要避免擔心她的過去,我一直是這麼做的。

在一起二十多年後,事情的發展令人驚訝,我花在想為什麼不用擔心的時間,反而遠多於實際擔心的時間。顯然易見,一直沒有擔心的理由,至少對她的過去是這樣。

然而,當我們開始新婚生活時,我們發現有許多別的事情需要操心:孩子、財務、孩子、健康、孩子。我們以為最需要關注的問題,隨著家庭的需求被排到了最末。她在福音道路上的經驗,使她得到淬鍊,使她的信心非常堅定,也非常實際。我發現她的靈性力量令人心安。當她深陷抑鬱(或不管是哪種診斷病名)的痛苦,失去了感受聖靈的感覺時,這對我們倆來說都極具毀滅性。但她還是不顧一切地保持忠信。

圖像
夫妻倆望著海洋

能和勞莉在一起是我的祝福。我們的生活雖然充滿挑戰,但是很好。我還沒有完全達到我父母設定的標準,但我盡力了。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一起找到了我們的天地。她說:「福音沒有讓我喜歡上男人,但幫助我被一個男人吸引。」每次聽到她這樣說,我都在心底暗自激動著。她說的是我。這遠遠超出了當初我所希望的。

勞莉朋友的故事

儘管悔改很有必要,但卻是一條難走的路。勞莉只是需要鼓勵,那樣的鼓勵,只有一個始終能支持她的朋友才能給予,一個無論她現在的行為或之後的決定是什麼,都會支持她的朋友。

圖像
花的特寫

我第一次見到瑞普時(瑞普是我對勞莉的稱呼),她開始時常去我們的單身支會。我對她產生好感,是因為她分享的一個有趣的見證,講的是她在大學時的一位探訪教師。那是我聽過的最有趣、也最感人的探訪教導故事。

命運使然,沒過多久,我就被安排擔任她的探訪教師。

因為她的幽默,我很快就與她熟識。我們成了朋友,她經常向我傾訴她的考驗和挫折。我一邊傾聽,一邊對她的各種問題表示同情和支持。

她強烈渴望停止她在多個方面的行為,包括智慧語的問題,以及她和一個女人的關係。然而她發現自己做不到,對此她曾多次哀嘆。

不管她現在的行為或之後的決定如何,我都渴望作她的朋友。

我們成為朋友快一年的時候,我邀請她和我一起吃午飯。我並沒有什麼刻意的安排,只是覺得這探訪教導形式很有趣。我們至今還會笑著說起這件事。我們點菜之後,她抱怨說,在她悔改的道路上,似乎一直有無數的障礙在阻擋她。有那麼一會兒,她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嗯,我沒必要現在就悔改吧?要好幾年後才需要面對後果呢。」

那一刻,我非常安靜,然後不加思索地告訴她,時間到了,她該停止跟主胡鬧了,也不要再耽誤悔改的日子了。我告訴她,既然她很聰明,對自己的承諾有透徹的了解,主期望她不要再做那樣讓自己痛苦的事了。

我很嚴厲。如果不是因為有靈感,覺得她需要聽到我需要說的話,我就不會那麼嚴厲。我們在餐廳的時候,自始至終,她都沒有碰過自己的食物。我從來沒有因為什麼事那樣批評過勞莉,也沒有那麼不可思議地嚴肅過。

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我知道我對她很不客氣。她沒有想到我會如此直截了當,還叫她當心自己的態度,以為可以以後再停止,以後再悔改。

雖然她對我說的話非常重視,但並沒有立刻改變。在她面前的,並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對現在的她來說,前方仍然沒有一條輕鬆的路,但現在的原因完全不同。當時她的確想要改變,也終於發現自己不能再繼續說說而已,卻不去採取行動。

那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但我想,在那一刻,她立下承諾不再玩弄文字,而是開始用改變人生的行動,構築新的道路,這些行動很重要,而且會持續下去。

不管她有沒有改變,我們依然會是朋友,她知道這一點。我們的友情歷久彌新。

我們最後都搬離了我們所在的地區,沒有辦法聯絡對方,因為我們都換了新的、未登記的電話號碼(這是在社交媒體時代之前)。我們都想找到對方,但相隔大半個國家,並不容易。瑞普終於找到了我(現在還用這事開我的玩笑)。我想我們不會再次失去聯繫了。八年後再次見到她,一切恍如昨日。因為她,我對耶穌基督的福音有了更深的見證。她是我的英雄,是我敬佩和仰望的人。

我們之間有仰慕,也有愛,但我們不會在友誼方面太過執著,因為我們很有幽默感、互相打趣。我們歡笑,互相取笑,彼此幫助。我們傾聽對方的想法,尊重對方的不同觀點,同時也互相學習。

我也很感謝我們之間從來沒有論斷,從來也沒有。她是個真正的朋友,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就像我說的,即使那些年她一點都沒變的話,她仍然是一個真正的朋友。我們都在成長,而且在養育家庭的過程中,也在努力做好!她不止一次地在無意中回應了我的祈禱。她超棒的。

瑞普渴望去做她認為正確的事,那渴望勝過她做自知需要停止之事的渴望。如果她沒有想要改變,我們也不會有那次的午餐對話。我做夢也不會勉強她或別人去做什麼事,或悔改他們不想悔改的事。我和當時一樣,對自己那天對她說的話感到震驚。

我們都知道,我們沒有資格去論斷他人,也沒有資格去譴責別人。當然,我們有能力明辨是非,以便做出自己的選擇,但我們沒有權利把自己的信念加諸他人。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導我,不要去論斷在教堂裡坐在我身邊可能有煙味的人,因為這不關我們的事。我們當然也無法判斷坐在另一邊的人是否在說謊。換句話說,他們教導我不要論斷他人,因為我們無法明智且公允地做出這些判斷。我們不僅不能論斷,也不能有論斷的態度。相反,我們該做的是要勇敢地愛我們的同胞。

我感謝瑞普和所有我接觸過的與我有不同經歷的人,感謝他們允許我走進並參與他們的人生,因我們的交誼而受益。

勞莉主教的故事

教會領袖幫助與他們互動的人感受救主的愛,他們的角色至關重要。理解和耐心是關鍵。但最重要的是愛——無論發生了什麼事。

圖像
婦女凝視碼頭和大海

除了我自己的故事外,我也受邀提交家人、朋友和教會領袖的文章,他們在我離開同性關係,重新全面參與教會的過程中,給予了支持。在這段旅程中,除了救主和我的天上父母外,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我的主教。因為他已經去世了,所以我似乎很有必要寫一寫他如何支持我,溫柔地把我這隻羊趕回教會。希望這對教會的其他領袖能有所幫助,對於神託付照顧的人,他們也渴望這麼做,他們負有的管家職務既重要又神聖。

第一次見到我的主教時,我就全盤托出,告訴他我如何與女人交往,正在和一個女人約會,而且還濫用藥物和酒精。我們第一次面談的時間不長,所以就安排了下一週較長的面談時間。在那一週之間,我想他有和支聯會會長交談尋求指引,因為在第二次面談時,他問了不同的問題,以確定我涉入的程度。那是在80年代初,所以,對經歷同性吸引的人,教會領袖幾乎沒有任何資訊。我對那些問題感到不安。幸運的是,主教一定感覺到了,因為他停了下來,吸了一口氣,然後讓聖靈的指引傾注在他身上。我甚至不記得他之後說了什麼,我只記得從他身上感受到的聖靈,還有一種極為強烈的感覺,就是我的天上父母及主教愛我。

他確實說過:「我對你所經歷的事情了解不多,或許你可以幫助我理解。我知道主愛你,祂很感激你渴望悔改並改變你的生活。我願意盡一切所能幫助你回來。」

我們都沒有想到,在將近三年的時間裡,我們持續會面,幾乎每週一次。如果我們知道這段旅程有多長、多難,我不確定我們是否還會如此願意向前走。但即使是我已經放棄,他也從未放棄過。他會鼓勵和勸說我,在我自己感覺不到希望的時候給我希望。很久以後,主教告訴我,沒有人像我一樣教會他耐心。我自己也學到了很多關於耐心的事情。

他不僅是一個極棒的基督徒,為我盡心盡力(實際上是為了主),我的主教還做了幾件對我有極大幫助的事:

  1. 我們見面時一定會祈禱,有時在面談前,有時在面談後。

  2. 儘管我們都不太了解我的未來會如何,但他還是不斷前進,相信主知道該怎麼做。

  3. 他沒有急於論斷我,而是溫和地勸說。

  4. 他保持耐心,即使我和我愛的女人重歸於好。

  5. 他專注於我可以做到的正義行為,比如每天讀經文或每週去教會,而不是我還無法控制的不義行為。

  6. 他稱讚我能夠做的事,幫助我建立信心。

  7. 聖靈總是起主導作用——一開始他會做「自然」反應,然後他會停下來,讓聖靈來主導。

  8. 他總是讀至少一段他認為會有幫助的經文,有時,當我們交談,他有靈感要分享經文,就會讀更多。

  9. 當他受到聖靈的提示時,就會給我祝福。

  10. 他謹慎地協助指派一位探訪教師,她也對我的事情盡心盡力。

  11. 如果我沒去教會,他會打電話問我原因,鼓勵我下週再來。

  12. 最重要的是,他愛我——無論我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

主教去世後的這些年當中,我有好幾次都強烈地感覺到他的存在。我不知道另一邊的世界如何運作,但我知道,我們與所愛之人的連接不會因死亡而中斷。我知道我們從幔子兩邊都得到了幫助,比如,我很感激主教繼續用看不見的方式,祝福著我的生命。神的奧秘奇妙無比,即使大部分仍令人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