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吸引
我是誰?


「我是誰?」同性吸引:個人(2020)

「我是誰?」同性吸引:個人

我是誰?

你是神的孩子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你可能對自己有不同的定義,但首先且最重要的是,你是神所鍾愛的孩子,祂是你靈體的父親(見民數記16:2227:16希伯來書12:9)。

在塵世生命中,我們可能會給自己或被貼上許多標籤。有些標籤是用來描述所屬的團體或某個人生階段,有些標籤則反映出我們的外在特徵,像是「高」、「矮」、「深棕髮」、「禿頭」或「紅毛」等等。

標籤具有影響力。多馬·孟蓀會長這樣描述他對標籤的影響力的個人經驗:

「有些城市或國家都有辨明身份的標籤。在加拿大東部一個又冷又古老的城市,傳教士稱之為『頑石京斯頓』。雖然不斷有傳教士指派到該地區,但六年來,只有一位歸信者。在京斯頓沒有人會受洗。……

「作為當時的傳道部會長,我有責任為這令人沮喪的現象沉思和祈禱。此時,內子叫我聽她讀一段迪塔·內利寫的百翰·楊先知兒童故事書Salt Lake City: Deseret News Press, 1959, p. 36)。她大聲誦讀:『一個寒冷、下著大雪的日子,百翰·楊抵達安大略省的京斯頓。他工作了三十天,替四十五個人施洗。』這不就是答覆嗎?百翰·楊傳教時能有這樣的收穫,今日的傳教士又何嘗不能?

「於是我將所有的傳教士調離京斯頓,也沒有多加解釋,只希望能打破這種失敗的循環。然後,我小心翼翼地把話傳出去:『將要開啟一個新的傳道地區,百翰·楊曾在那裡傳道,他在三十天內替四十五個人施洗。』傳教士們都猜測那是什麼地方,每星期的來信都要求調到那個香格里拉去,過了一些日子後,四個經過謹慎挑選的傳教士——兩個新的,兩個經驗豐富的——被指派去作這偉大的探險。那小小分會的成員全力支持傳道事工,那四位傳教士也全力以赴,而主以他們為榮。

「三個月內,京斯頓成了加拿大傳道部收穫最豐的城市,那些灰色的石灰岩建築物仍舊屹立,那城市的外觀沒有改變,人口數目依舊,改變的是人們的態度。懷疑的標籤被信心的標籤戰勝了」(參閱「說明書」,1984年1月,聖徒之聲,第27-28頁)。

隨著人生的進展,我們對身份的認定也會改變。我們無可避免地都會變老。我們的看法可能會改變,而隨著看法改變,我們加入的團體也可能會改變。

我們的身份會不斷變化,但有一點是永遠不變的:我們永遠是神的孩子。

身份與標籤

我們應謹慎選擇自己的標籤。選用標籤前要三思,並跟隨聖靈的指引。標籤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也會擴展或限制我們跟從神的幸福計畫的能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身份認同,以及我們交友的對象。如果有些標籤會阻礙我們的永恆進步,我們可以選擇改變它們。達林·鄔克司會長解釋說:

「我覺得一個準確的說法是,有些人視受同性吸引的感覺為其存在的定義。……我們有權選擇以什麼特點來為自己下定義;這些選擇不是強加於我們身上的。

「我們所有人最根本的定義是我們是天上父母的兒女,是為了一個目的而出生來到這地面上,有著神聖的命運。當有其他主張——不管它們是什麼——妨礙了那最根本的定義,那麼它就是有害的,並使我們走上錯誤的道路」(與達林·鄔克司老和蘭斯·韋曼長老的訪談:「同性吸引」 〔2006〕)。

如果有人受同性吸引,他們可以選擇是否要使用性別認同的標籤。認為自己是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並不違背教會的政策或教義;然而,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可能因此產生不樂見的結果。若有人因為你選擇這樣的性別認同而不願愛你,便不算是基督的真正信徒。

羅素·納爾遜會長提醒我們:「將來有一天,神會問你是否承受了基督的名,是否忠於聖約」(“Identity, Priority, and Blessings,” Ensign, Aug. 2001, 10)。

正如保羅所說的:「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3:27-28)。

有一天,在這短暫的塵世旅程結束之後,我們將回到天上父母的面前。有一天,所有其他的標籤都將因我們身為神的兒女的永恆身份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