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了解「為什麼」
2023年2月


「了解『為什麼』」,2023年2月,利阿賀拿

年輕成人園地

了解「為什麼」

在我遭受到一項嚴峻的考驗時,我很生氣,想知道原因。

Image
年輕成人男子站在湖邊

有些人在生活中用很多時間問「為什麼」。

「為什麼我要來這裡?」

「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的誡命?」

「為什麼神讓不好的事發生?」

在我傳教時,很多人問我這類的問題,而我一直都能給他們答案。我對福音有信心,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神都會在我身邊。

至少我以為自己是這樣相信的。

傳教十四個月後的一天早上,我醒來時發現事情不太對勁。我的頭很暈,我開始口齒不清。之後,我的情況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日子過得渾渾噩噩,我總是非常疲累。我無法與人交談、讀經文或運動,光是保持清醒都辦不到。

沒多久,我就比原先計畫地更早上飛機回家了。我的傳道突如其來地結束,人生的計畫也沒有如預期地那樣進行。突然間,我想到許多人在我傳教時問我的問題:

為什麼神要讓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

沒有答案

我想找到答案。我確信自己會回去傳教,因為我還有很多事要做、要學!我一直很忠信、服從,所以我一定會因此蒙受祝福,對吧?我每天告訴自己,醫生會找到療法,我一定會回去傳教。我不斷地禱告。但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有答案,我不得不接受傳教真的結束了。

因為沒有答案,時間就像夢一樣流逝,一切都感覺很不真實。我總是在半睡半醒之中,連最有興趣的事都沒辦法做。我逐漸在靈性上迷失,遠離了神。痛苦的我相信自己已無法回到光中,就索性讓自己逐漸適應黑暗。

不過,經過幾個月的黑暗後,奇蹟發生了。一位醫生診斷出我罹患了猝倒性嗜睡症,一種自體免疫異常,損害了大腦中調節睡醒週期的部分。

我的疾病沒辦法痊癒,但至少我的症狀是可以治療的。這個答案是一道希望之光,也激勵我重新在生活中找到基督之光。

因此,我謙卑地作了真誠的祈禱,然後再問一次:

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

在我重新燃起的希望中,聖靈告訴我,我已經知道答案了。

將真理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我最喜歡的經文之一是羅馬書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萬事——包括挑戰。

知道這個真理。

我在傳教時曾多次教導這個真理,但是我並沒有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我領悟到,自從傳教提早返鄉後,我開始累積對神的憤怒。因為我不接受祂賜給我的那些帶來平安的祝福,所以沒有找到祂所應許的平安。

如同羅素·納爾遜會長所教導的:「我們感受到的喜樂,並不在於生活的環境,而在於我們生活的重心。」1

因為我的視野短淺,所以我一直怨恨祂。如果生活不如意,我就不願意快樂。但是,天父提醒我,我的痛苦有更崇高的目的——讓我能夠歸向基督、改變,體驗喜樂。畢竟,「亞當墜落,才能有世人;成了世人,才能有快樂」(尼腓二書2:25)。

十二使徒定額組陶德·克理斯多長老教導:「身處煉金之人的火中,與其對神生氣,倒不如接近神。奉子的名呼求父。倚靠著聖靈,日復一日地與祂們同行。讓祂們隨著時間,向你顯明祂們會信守應許。真的去認識祂們,真的去了解自己。讓神得勝。」2

我現在明白,知道天父和耶穌基督與我們同在,並不一定總能除去今生的針刺。我還是為自己的疾病所苦。但是,信賴並愛祂們,總是能讓我們承受的那些看似毫無意義的痛苦和「為什麼」,變得有意義。像針刺般的每一種苦難、每一次失望和每一份痛苦,都可以轉變成天父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用愛教導的教訓。

我繼續尋求祂們,祂們也繼續教導我,並每天賜給我喜樂。■

作者現居美國華盛頓州。

註:

  1. 羅素·納爾遜,「喜樂和靈性的存活」,2016年11月,利阿賀拿,第82頁。

  2. 陶德·克理斯多,「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2022年5月,利阿賀拿,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