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培养成长型心态
2022年2月


仅提供电子版

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培养成长型心态

如何帮助子女学习和成长,变得更像基督,同时还有足够的弹性,能一路从失败中学习?

图像
父亲和女儿击掌

在儿童和青少年计划中,个人受到鼓励,要寻求个人启示,来拟定计划,在灵性、社交、体能和智能上成长,变得更像耶稣基督。父母要在这些努力中,为子女提供重要的支持系统。

有时候,我们会为达成目标和帮助子女也这么做而感到兴奋,但是当生活变得繁忙,自己或子女失去动力,或事与愿违时,我们可能会想:如果怎样都无法达成目标,又何必费心订立目标?

我们可以教给子女的一项关键技能,是用成长型心态来看待目标:1认清自己得经历一番努力、挣扎,甚至错误,才能学到东西。

如果子女在朝着目标努力时遇到障碍,该怎么办?

遇到障碍是很正常的(见尼腓二书2:11)。除了和子女谈谈达成目标的光彩时刻之外,也可以谈谈在这旅程中的昏暗时刻。有时候,儿童和青少年在谈论成功时,会忘记这个旅程也包含了奋力前进时的低潮时刻。

最近,洁西卡和一位年轻成人谈话,知道他因为一些挫折而感到气馁,也在挣扎着,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他拿自己和钦佩的人相比。洁西卡提醒他,所有的人在自己的旅程中都会经历高低起伏,甚至连我们所钦佩的人也一样。她接着表示,她相信他能克服挑战,达成目标。

如何帮助子女克服不健康的完美主义?

在努力获得永恒进步的同时,需要有成长型心态。人们往往会迷失方向,感受到别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渴望所带来的压力,而希望自己看起来好像凡事都能掌控。这样的完美主义会妨碍设立目标,终而妨碍进步,使父母和子女都受到影响。

十二使徒定额组杰佛瑞·贺伦长老承认,如果我们用不完整的眼光来看待「你们要完全」(见马太福音5:48)这条诫命,「我们会想回到床上,蒙头大睡算了」。他鼓励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一路信靠天父和耶稣基督。贺伦长老提醒我们:「在我们追寻的这尘世旅途中,除了耶稣以外,没有人能有完美无瑕的表现,所以让我们在今生中努力保持稳定地进步,而不要沉迷于行为科学家所谓的『有害的完美主义』中。」 2天父的计划包括让我们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并透过耶稣基督来克服罪而成长,变得像祂一样(见阿尔玛书42:4,13-15)。

儿童和青少年若学会在生活各方面都仰赖天父和救主,就更有可能发挥神所赐的才能。设立目标能让我们伸展到舒适区之外; 这样的成长是天父为我们所准备计划的一部分。

正如十二使徒定额组代理会长罗素·培勒会长所教导的:「我们慈爱天父的计画包括,让我们在今生能成长、发展和学习,并拥有骨肉身体,让我们能藉此变得更像祂。」 3寻求这样的成长,意谓着有时会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或是可能需要尝试几种方法才能成功。我们本来就要律上加律(教义和圣约98:12)地成长,但是我们不需要单靠一己之力来成长。

由于救主制定了我们应该遵循的模式,又作成了赎罪,我们因此能透过祂,获得那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去完成更多事;那是单靠自己做不到的。透过恩典,即「从神而来的帮助或力量,经由耶稣基督无比的慈悲与爱心所赐予的」,我们会「得到力量和协助,做出凭一己之力无法做到的好工作」。 4

当子女学会仰赖救主来帮助他们设立目标,在微小而简单的经历中成长时,就会培养出一些模式,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中更困难的经历,也让他们在需要悔改罪的时候得到帮助。他们会知道如何向天父和救主求助(见阿尔玛书37:6-7,36-37)。

如何帮助子女顺利通过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同时还有足够的弹性,能一路从失败中学习?

其中一个策略是运用称为鹰架的概念。 5建造建筑物时,鹰架能提供临时的结构,让建筑工人在完成工程的过程中,可以用来达到新的高度。同样地,在子女学习新技能,以达到超乎他们目前能力范围的成就时,我们也可以提供鹰架,让他们用来进行个人发展。我们可以用这个鹰架来帮助「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箴言22:6)。以下是用鹰架方式,帮助子女进行个人发展的一些有用原则:

  • 新的开始(例如:学年开始、生日或新年)是设立目标的好时机,因为这时会感觉更有动力。

  • 虽然像赞美或拥抱这样的小奖励,能帮助子女将他们的计划变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像成绩好就能获得昂贵礼物这样的大奖励,却会削弱努力工作的内在价值。 6我们希望儿童和青少年能学到如何更接近天父和耶稣基督,如何培养更多能力来像祂们那样为人服务,然后将他们所经历的教训和灵性成长加以内化,而不是寻求外在的奖励。

  • 将大目标分成小目标,会让目标显得不那么庞大,也比较容易达成。

  • 金发姑娘原则很有帮助:目标不应该太容易,或太难。我们希望儿童和青少年能充分发挥潜能去成长,但又不要揠苗助长,让他们感到挫折而放弃。 7

  • 儿童都以榜样为师,因此,父母先设立自己的目标,然后分享自己进步的情形,是教导设立目标的好方法。

  • 安排固定时间,全家一起或用一对一交谈的方式来检视目标,有助于将焦点对准目标。

  • 不论成功与否,都互相提醒内在的价值,也有助于开拓眼界。

如果子女完全没有订立目标,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用好奇的语气,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想想他们未来的目标。例如,父母可以问:「你希望今年在学校完成什么事?」 然后帮助他们采取简单的步骤,朝着长期目标前进。培勒会长教导:「多年来,我观察到,那些在这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怀着愿景;他们有目标来帮助自己专注于这些愿景,也有策略和计画来达成这些目标。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知道如何去那里,能带来生活的意义、目的和成就。」 8

另一个策略,是帮助他们发掘天父赐给他们的独特兴趣和恩赐(见哥林多前书12:4-31;摩罗乃书10:8-18;教义和圣约46:8-26)。有些人可能会对马匹感到兴奋;其他人则喜爱足球、音乐、戏剧,或环境。有些儿童或青少年可能一想到支会、家庭或想从事的职业中,他们所钦佩的某个人时,就会精神为之一振。

跟他们谈谈你采取了哪些步骤来获得成功,以及你如何度过失望,这些都会很有帮助。支持他们的兴趣,就会有机会教导他们如何设立目标,并帮助他们了解,天父和耶稣基督有兴趣帮助他们在生活的各方面发挥潜能。

注:

  1. See Carol S. Dweck,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2006).

  2. 杰佛瑞·贺伦,「所以,你们〔最终〕要完全」,2017年11月,利阿贺拿,第40页。

  3. 罗素·培勒,「回去和接受」,2017年5月,利阿贺拿,第63页。

  4. Bible Dictionary, “Grace.”

  5. This theory for children’s growth was described in Brian J. Reiser and Iris Tabak, “Scaffolding,” in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nd ed., ed. R. Keith Sawyer (2014), 44–62.

  6. See Richard M. Ryan and Edward L. Deci,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55, no. 1 (Jan. 2000), 68–78.

  7. See Frédéric N. Brière and others, “Depressive and Anxious Symptoms and the Risk of Secondary School Non-Completio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vol. 211, no. 3 (Sept. 2017), 163–68.

  8. 罗素·培勒,「回去和接受」,第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