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透過營造歸屬感來施助
2021年10月


施助原則

透過營造歸屬感來施助

圖像
擁抱另一位婦女的女人

凱瑟琳·傅斯特攝

身在群體中卻沒有歸屬感,並不是罕見的事。如果在教會發生這種情形,對一個可能正遭遇困難的人來說,尤其不容易。

戈登·興格萊會長(1910-2008)教導,每個加入教會的人都需要一個朋友。1弟兄施助者和姊妹施助者有機會確保每位成員都知道,他們在支會或分會裡有個朋友。

對於覺得自己在群體中格格不入的人來說,這一點特別重要。覺得自己無法融入的人可能包括:新成員、新遷入者、單身、無子女、年輕、年長、較不活躍、寡言少語或在某些方面遭遇困難的人,也包括那些外表、聲音、思想、穿著或行為異於群體其他成員的人。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某些時候覺得沒有歸屬感。

艾麗西亞是一位因為種族而無法融入的姊妹,她說:「與眾不同很辛苦,很難對沒有經歷過的人描述,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然而,她說:「一些簡單的善舉和主動關懷,會讓我感覺被看見和接納。如果人們努力和我真正地交談、為我騰出時間,或邀請我與他們共度時光,我會感覺被接納。當人們表現出他們想要在你身邊時,那感覺真好。」2

營造歸屬感的建議

要為他人營造一個有歸屬感的地方,姊妹施助者和弟兄施助者可以做哪些事呢?

  1. 傾聽。我們若知道即使自己不完美,這樣的自己也會被傾聽和看見,就會覺得有歸屬感。我們不需要解決別人的問題——其實我們往往也無法解決。但是我們可以懷著同情和想了解的心傾聽,反饋我們聽到的內容,以確定了解對方的意思,並問他們還有什麼想法。這些都是與人交流的技巧,我們可以自行練習,也可以示範給他人看。

  2. 為他們祈禱。我們或許會感覺受到提示,要為他們祈禱。我們也可能受到提示,要問是否可以和他們一起祈禱,或是詢問我們可以為他們祈求什麼。

  3. 圖像
    一群登山者

    照片由Getty Images提供

    邀請、介紹和幫助參與。邀請他們參加支會活動、服務專案、社交活動或非正式的團體活動。可能的話,帶他們一起去,把他們介紹給別人,然後問他們一些引導性的問題,讓他們參與談話。幫助剛搬來的人知道還有哪些新來的人,因為他們可能也想認識朋友。

  4. 評估。直接問他們,感覺自己在支會中融入的情形如何。誰是他們的朋友?誰可能會成為他們的朋友?詢問他們的興趣、嗜好、子女和疑慮,好讓你能留意,使他們有機會認識與他們有共同之處的人,或是需要他們技能的人。

  5. 指出長處。當我們知道自己可以有所貢獻時,就會覺得有歸屬感。注意他們擅長哪些事,並告訴他們。問他們,熟悉他們的人,會說他們有哪些長處。如果他們不知道,就請他們問。找出他們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運用所長來鞏固他人。

  6. 與領袖商議。適當的話,讓支會領袖知道這些人的長處和需求,好讓領袖在尋求靈感去進行有意義的指派和召喚時,能有所需的資訊。

  7. 提振自信。幫助他們重視自己擁有的技能,可以問類似以下的問題:過去需要新朋友時,你做了什麼?如果想要加深與某人的友誼,你會怎麼做?到目前為止,你嘗試過哪些方法來與他人交流?還可以嘗試哪些方法?■

註:

  1. 見戈登·興格萊,「歸信者與男青年」,1997年7月,聖徒之聲,第56頁。

  2. 艾麗西亞,「我們一起比較好」(「僅提供電子版」文章),2021年9月,利阿賀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