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9按聖靈指示


第9章:「按聖靈指示」,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二冊,沒有不潔的手,1846-1893(2019)

第9章:「按聖靈指示」

第9章

按聖靈指示

圖像
在歐洲街道上的兩名男子

1849年10月6日,教會秋季大會的第一天,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宣布了教會自約瑟·斯密去世後最大規模的傳道計畫。禧伯·甘在開會致詞時說:「時候已到,我們希望這人民與我們一同關注並參與,將神的國度帶給世上的各民族。」1

聖徒自從來到這山谷,一直為了拓荒屯墾和生存下來而努力。不過那年作物豐收,所以有足夠的食物過冬。聖徒開始陸續搬離堡壘,在城裡打造家園之後,教會領袖將他們組織成二十三個支會,每一個支會由一位主教主領。新的屯墾區也開始遍布在鹽湖谷以及南北的各山谷中,許多聖徒開始建造商店、磨坊和工廠。這個聚集地在聖徒為迎接神的人民所作的種種準備下,開始繁榮昌盛起來。2

十二使徒將領導新的傳道工作。那年稍早,百翰召喚了查理·里奇、朗卓·舒、以拉達士·舒和富蘭克林·理查,來遞補定額組裡的空缺。現在總會會長團要派遣查理去加利福尼亞協助亞瑪撒·里曼,朗卓和義大利聖徒約瑟·多倫多去義大利,以拉達士和丹麥聖徒彼得·韓森去丹麥,富蘭克林去大不列顛,資深使徒約翰·泰來則前往法國。3

禧伯在大會上也談到了永久移民基金。這項新的計畫是為了讓聖徒能遵守在納府聖殿所立的聖約,去幫助窮人。禧伯說:「我們現在健健康康地在這裡,不愁吃喝,還有許多事可做。」但是仍有許多貧困的聖徒受困在密蘇里河的屯墾區、愛阿華的中途站、納府和大不列顛。有時候,這些聖徒變得灰心喪志,繼而離開教會。

「我們要履行那聖約嗎?」他問道,「還是不要?」4

聖徒於是按照這個新計畫,捐錢幫助窮人聚集到錫安。然後,移民會得到一筆貸款來支付旅費,等到他們在錫安穩定下來後,再償還貸款。然而,這計畫若要成功,就需要有人捐獻現金;而在當時以物易物的經濟下,很少聖徒可以做到這點。總會會長團呼籲聖徒將他們的盈餘捐作基金,而且也討論了派遣傳教士去加利福尼亞挖金礦的可能性。5

百翰還是質疑這個做法。他認為追求黃金會敗壞人心,讓善良的人無法專心於錫安的偉業。不過黃金若能幫助教會和移民籌措到資金,就可用來達成一個神聖的目的。6他若召喚傳教士去加利福尼亞的金礦區,或許能為神的事工籌措到迫切需要的基金。

但這樣的傳教士,必須是既良善又正義、視黃金如腳下塵土的人。7


乍看之下,喬治·肯農和那些路過鹽湖城、要前往加利福尼亞的淘金客,似乎沒什麼不同。二十二歲、未婚的他,是個充滿雄心壯志的年輕人,但是他一點都不想離開家,他喜愛山谷裡的壯麗山林和寧靜氣氛。他不是那種會浪費時間去挖黃金的人;每一分、每一秒,對他來說都很重要。他想讀點書,在當地市區的土地上蓋一間土磚房,將來和一位名叫伊利莎白·何克蘭的少女結婚。8

喬治和伊利莎白兩年前跟著同一支隊伍西遷而來。喬治在十幾歲時成了孤兒,之後就跟著姑姑莉諾拉和姑丈約翰·泰來到山谷,為他其餘的家人準備一個家,他的幾個弟弟妹妹隨時都有可能抵達山谷。父母死後,他們就一直由喬治的大妹瑪麗愛麗絲和妹夫理查·藍伯特照顧,並跟著這對夫妻旅行;喬治渴望能與他們團聚。9

然而,喬治還沒等到家人抵達,教會領袖就召喚他去加利福尼亞挖金礦。10這項指派來得突然,伊利莎白不是很高興。「我只被召喚一年,」喬治試著安撫她,「難道你寧願我被派去法國三年?」

伊利莎白說:「即使時間更久,我也寧願你去拯救靈魂,而不是去尋找黃金。」11

喬治無法反駁。他小時候在英國,就一直很崇拜像姑丈約翰和惠福·伍那樣的傳教士,期待將來有一天自己也能去傳教。12但被召喚去挖金礦,實在和他之前所想的出入太大。

十月的大會第一天結束後,喬治便與新召喚的傳教士和其他人見了面。百翰針對如何尊重屬神的事,對他們發表長篇演說。他教導他們:「人活著,內心就要一直愛聖職,而不是愛屬世的事物。」13

接下來的幾天,喬治都忙著為履行這個任務作準備。10月8日,約翰·泰來、以拉達士·舒和富蘭克林·理查祝福他順利達成任務,並成為其他傳教士的好榜樣。他們也應許他,天使會看顧他,他會平安歸來。14

三天後,喬治帶著憂愁害怕的心情,與其他淘金傳教士一同離家。從小到大,他雖搬過幾次家,但從沒遠離家人超過一、兩天,他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淘金傳教士計劃先和阿狄生·普瑞特及傑佛遜·洪德會合,然後再跟他們一起去加利福尼亞。在離開山谷的路上,這群傳教士先去參加為前往歐洲的長老所辦的歡送會,約有一百名聖徒聚在一起為他們送行,有些人在享用桌上的各式佳餚,還有些人則在一個用篷車罩做的大棚子下跳舞。喬治騎馬到歡送會時,看到百翰·楊的馬車正朝著他駛來。

馬車一停下來,喬治便下馬去和百翰握手。百翰說,他會在喬治離開的這段時間記得喬治,並為他祈禱。喬治很感謝先知親切的慰勞,並享受與其他聖徒的友誼,共度了一晚美好的歡樂時光。隔天早上,他和其他淘金傳教士騎上馬,南行前往加利福尼亞。15


1850年3月,百翰的妻子瑪麗安去探望露易莎·普瑞特,看她是否需要教會的幫助,露易莎不知如何回答。雖然有一些像瑪麗安這樣的朋友經常主動表示要幫忙或邀請她用餐,但沒有阿狄生在身邊,生活還是像以前一樣孤單寂寞,而且似乎沒什麼事可以改變這情況。

「你渴望去丈夫身邊嗎?」瑪麗安問。16

露易莎告訴她,教會若仍有意派她們去太平洋群島,有位朋友已經自願帶她的家人去加利福尼亞。露易莎向瑪麗安吐露心聲後,擔心自己聽起來太過急切想去。留在鹽湖城可能會讓她和阿狄生再分開五年,但跟著他去海島也是有風險的。愛倫和法蘭絲很快就到適婚年齡,現在會是帶她們離開山谷最好的時機嗎?

為了知道主的旨意,她經常祈禱,但她心裡有個想法,只希望阿狄生能寫信叫她去,知道他的願望會讓她比較容易作決定。不過,她心裡還有個想法,是否阿狄生根本不想讓她去。他接受最近的這項傳教召喚,會不會只是想再離開而已?

有一天,露易莎告訴威拉·理查:「我若是一名長老,絕不會同意離開我的家人這麼久。」她說,她會盡快完成傳教,然後回家。威拉笑了笑,沒說什麼,不過露易莎認為威拉同意她的話。17

露易莎參加了4月7日早上的大會。喬治A.·斯密演講了快兩個小時。他結束後,禧伯·甘接著上台。他說:「以下是幾位長老到各國的指派。」禧伯召喚了兩名男子去太平洋群島,但並沒有提到露易莎和她的女兒。接著他說:「茲提議由多馬·湯普金斯前往阿狄生·普瑞特弟兄服務的群島,並帶普瑞特弟兄的家眷一同前往。」18

露易莎頓時覺得不可思議,震驚不已,再也無心聆聽大會接下來的演講。會後,她在人群中找到瑪麗安,催促她去請百翰考慮也召喚自己的妹妹卡洛琳和妹夫約拿單·柯羅斯比去那裡傳教。瑪麗安答應了,於是柯羅斯比家庭在隔天收到召喚。

露易莎和女兒們在啟程前不久去拜訪百翰。他告訴露易莎,她已蒙召喚並被按手選派去群島協助阿狄生教導人民。接著他祝福她,凡她缺乏的,都會得到供應;而她會有能力克服敵對者、從事美好的工作,並且平安返鄉。19


普瑞特家庭和柯羅斯比家庭出發前往群島的同時,之前剛被召喚去歐洲的傳教士也搭船抵達英國。使徒們短暫地巡訪了英國傳道部,其中包括在威爾斯和蘇格蘭的幾個分會。此時,三十一歲的丹麥傳教士彼得·韓森迫不及待想繼續前往丹麥,但以拉達士·舒的指示卻是先不要去,要等到以拉達士和其他的北歐傳教士可以加入時再去。

彼得敬重他的傳道部會長,不過他已離開家鄉七年,非常希望能成為去那裡宣講福音的第一位傳教士。開往哥本哈根的蒸汽船就在附近的港口,彼得覺得他一刻都無法再等待。

他在1850年5月11日抵達丹麥的首都。走在街道上,他很高興能重新回到自己的祖國,但此地無人享有復興福音之光,也讓他深感憂心。七年前,彼得離開丹麥時,該國並沒有法律保護宗教自由,除了國教的教義以外,嚴禁宣講其他的教義。20

在彼得成長的過程中,這些限制一直讓他很氣憤,所以當他得知在美國的哥哥接受了新的信仰,就想盡辦法去找他。這項決定激怒了他那位生性嚴肅、想法古板的父親。彼得離家那天,他父親將他的行李砸爛,把裡面的東西全燒了。

不過,彼得還是頭也不回地走了。他搬到美國後,加入了教會。接著他開始將摩爾門經翻譯成丹麥文,並跟著先遣隊伍一路到鹽湖谷。此時,在丹麥,立法者已賦予所有教會宣揚信仰的權利。21

彼得希望這股宗教自由的新氛圍對他的工作有所助益,於是去尋找與聖徒在某些信念上一致的其他教會成員。他和浸信會的一位牧師談話時,得知儘管有這條新法律,人們仍會因為宗教信念而受到國家教會的迫害。彼得很同情這些人,因為他自己在美國時也曾因信仰遭受迫害。不久,他開始與這位牧師及其會眾分享復興的福音。

彼得在責任感的驅使下,也去尋找他的父親;他父親已經知道他以傳教士的身分回來丹麥。有一天,彼得在街上看見父親,於是向前問候。這位老人面無表情地看著他。彼得說出自己是誰,他的父親卻揮手叫他走開。

他說:「我沒有孩子,而你,你是來這個國家滋事擾民的。」

彼得看到父親發怒,不感到意外,也絲毫不受影響,掉頭回去工作。他寫信給在英國的以拉達士,報告他的傳道活動,並且繼續翻譯摩爾門經。他也撰寫並出版了一本丹麥文的小冊子,並將好幾首聖詩翻譯成自己的母語。

以拉達士原本對彼得決意不服從指示感到不悅,不過他在6月14日抵達哥本哈根時,看到彼得已打好根基,幫助主的事工向前推進,心裡甚是滿意。22


1850年9月24日,使徒查理·里奇為尋找淘金傳教士,騎馬進入加利福尼亞中部一個採礦營地。當時正值傍晚,是淘金客返回帳棚和棚屋,點上燈籠和爐火,換下濕衣服的時候。他們在河流沿岸拿著上千把的鐵鍬和十字鎬工作,土地因此滿是沙堆和坑洞。23

這批傳教士離開鹽湖城來此淘金已將近一年,但截至目前為止,無人一夜致富。有些傳教士找到足夠的黃金,就送少量回鹽湖城;送回去的部分金子鑄成了金幣。不過,他們找到的黃金,大多用來支付食物和補給品的龐大開銷。24在淘金熱期間變得富有的一些當地聖徒,幾乎沒有給他們什麼協助。撒母耳·布拉南很快成為加利福尼亞的首富,但他早已不再繳付什一奉獻,並宣稱自己與教會毫無關係。

查理在淘金傳教士的營地找到了他們。他上次拜訪採礦營地是在幾個月前,那時傳教士和其他淘金客正在河上築壩,希望能讓砂質河床中的黃金顯露出來。他們大部分的人平日仍在築壩和尋找黃金,喬治·肯農則是經營了營地的商店。25

隔天早上,查理與這些人談到未來的傳道工作。採礦的旺季幾乎已結束,這趟一無所展的任務,證實了百翰對淘金持保留態度是正確的。加利福尼亞的生活費很高,所以查理提議,有些傳教士與其留在加利福尼亞過冬,不如到夏威夷群島完成他們的傳教。那裡的生活費便宜,同時又可以向許多說英語的殖民者傳教。26

喬治告訴查理,他已經準備好接受教會領袖認為最好的安排。如果他們希望他去夏威夷,他就去。此外,對年輕的後期聖徒來說,金礦區是個危險的地方,營地不時聽聞發生了竊案,甚至兇殺命案。喬治自己就曾經被一些礦工攻擊,還強灌他威士忌酒。27

查理在離開營地前,按手選派這些傳教士,給他們新的傳教任務。他告訴他們:「你們抵達群島後,就按聖靈指示履行任務。」他說,聖靈比他更知道,他們到了群島後應該採取什麼行動。28

這群傳教士很快又回到河裡把水壩建好,淘更多的黃金。幾週後,他們找到的黃金,夠他們每個人賺到美金700多元,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找到黃金了。29

不久,他們便離開採礦營地,往海岸出發。有天晚上,他們為加利福尼亞的聖徒和其他對福音感興趣的人舉行一場聚會。喬治很緊張,因為傳教士要在這樣的聚會中演講,但他從來沒有向非信徒傳教過。他知道自己終究要演講,但他不想第一個去。

聚會開始後,主持的長老卻請他先講道。喬治一邊勉強起身,一邊告訴自己:「現在我已套上韁繩,沒理由勒住馬不前進。」他一開口,該說的話就一字一句接著而來。他說:「世人理應非常渴望獲得真理。我們應該非常感謝能擁有真理;也應該感謝讓我們可以從一項真理到一項真理,一直進步的原則。」

他又講了五分鐘後,思緒開始凌亂,腦筋一片空白,最後結結巴巴地完成講道。他很不好意思地回到座位上,知道自己第一次宣教的經驗糟透了。

不過他沒有完全灰心喪志,他已經來傳教了,絕不會退縮或有辱使命。30


大約在這段期間,十五歲的法蘭絲·普瑞特從船上甲板看到土布艾島。這艘船載了二十多名美國聖徒前往南太平洋傳道部。法蘭絲在航行中多半悶悶不樂、沉默寡言,但此時她突然開心了起來。她用小望遠鏡查看島嶼,希望能望見父親在岸上的身影。她姊姊愛倫則確信,父親會在船一靠岸的時候就上船。

露易莎也盼著能和阿狄生團聚,不過她在整趟航行中一直暈船,現在她只想踏在平地上,吃點像樣的食物,睡在鬆軟的床上。她的妹妹卡洛琳和她一樣因暈船而身體不適,幾乎無法走動。31

這艘船在與逆風和危險的暗礁奮戰了兩天後,終於在島嶼附近拋錨定泊。之後有兩名土布艾人划著小船,出來迎接他們。他們登上船後,露易莎便詢問阿狄生是否在島上。其中一人說他不在島上,他被法國總督扣押監禁在大溪地島,因為這位總督覺得不是天主教的外國傳教士都很可疑。

露易莎堅強地接受了這壞消息,但幾個女兒卻無法接受。愛倫坐下來,將雙手緊握放在腿上,面無表情,其他幾個妹妹則在甲板上走來走去。

不久,另一艘小船抵達,有兩位美國人登上甲板,其中一位是便雅憫·葛瑞德。露易莎上次在納府見到他,還是個活潑的小伙子,如今在太平洋地區傳教七年後,看起來沉著穩重。他又驚又喜地瞪大雙眼,熱情歡迎新來的人,並邀請他們上岸。32

土布艾的聖徒在沙灘上歡迎露易莎和其他乘客。露易莎詢問是否能見到拿波塔和泰莉伊,他們是阿狄生第一次傳教時認識的朋友。有個人牽起她的手說:「‘O vau te arata‘i ia ‘oe。」我帶你去。33

他往島上走去,露易莎跟在後面,盡最大的努力和他溝通。其餘的人則有說有笑地緊跟在後。島上高聳的棕櫚樹,還有放眼望去的一片翠綠植物,都讓露易莎讚嘆不已。她不時看到長型的矮平房,牆上抹著用珊瑚做的白色石灰。

泰莉伊見到新來的傳教士,高興得不得了。她生了病還在康復中,但還是從床上起來,開始準備大餐。她在坑裡烤了豬肉,煎了魚,再用島上一種根莖植物磨成的粉準備麵包,最後再擺上各式的新鮮水果。等到她煮完飯,從島上各地來的聖徒已齊聚一堂,要歡迎新來的人。

一群人享受著盛宴,直到一輪明月高掛天空。之後,土布艾聖徒擠進屋裡,坐在草席上,美國來的聖徒則唱著英文聖詩。島上的聖徒接著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唱聖詩,歌聲嘹亮清晰,有著完美的合音。

露易莎一邊享受著音樂,一邊望向屋外動人的景色:房屋四周有大樹遮蔭,明亮的黃色花朵點綴其中;月光從樹枝間灑落下來,形成各式斑駁的樹影。露易莎想著自己的家庭一路跋山涉水,吃了多少苦,才來到如此美麗的地方,她知道有神的手在其中。34


就在露易莎抵達土布艾兩個月後,淘金傳教士爬上歐胡島一座山的山腰,俯視檀香山,並將夏威夷群島奉獻為傳道之地。隔天傍晚,傳道部會長指派喬治·肯農到歐胡島東南方的茂宜島工作,同行的還有雅各·基勒和亨利·畢格勒。35

茂宜島比歐胡島稍大一點。拉海納是該島的重鎮,那裡沒有港口,沿岸全是一片平坦的海灘;從海上望去,整個鎮大部分被棕櫚樹和濃密的樹葉遮住,小鎮後方遠處則盤踞著一座高大的山脈。36

傳教士出去工作後,很快發現來島上屯墾的白人比他們所想的少,喬治漸漸感到沮喪。淘金傳教士來到夏威夷時,原本希望教導當地說英文的屯墾者,不料他們似乎都對復興的福音不感興趣。傳教士若只對白人宣講福音,恐怕很快就會結束傳教,並且毫無成果。

有一天,他們討論要如何取捨。他們問自己:「我們應該只向白人宣講福音嗎?」他們從未被指示要向夏威夷人宣講福音,但也從未被告知說不行。在加利福尼亞的時候,查理·里奇只忠告他們要仰賴聖靈來指引他們的傳道工作。

喬治深信,他們的召喚和職責,是要向所有人分享福音。如果他和其他傳教士努力學習這島上的語言,就像阿狄生·普瑞特在土布艾那樣,那麼他們就能光大自己的召喚,感動更多人的心,啟發更多人的思想,亨利和雅各也有同感。37

但這些傳教士很快發現,夏威夷語對他們來說很難,每個字似乎都連在一起。38不過,許多夏威夷人都很熱心來教他們。茂宜島上並沒有太多課本,所以傳教士從檀香山訂了一些。喬治非常渴望能說當地的語言,從不錯過練習說夏威夷語的機會。有時候他和其他人會整天在家閱讀和學習語言。

漸漸地,喬治開始能比較自信地運用這個語言了。有天傍晚,喬治和同伴坐在家裡和鄰居用夏威夷語閒話家常時,突然發現自己聽得懂他們大部分的話。他一躍而起,雙手放在頭的兩側,興奮地說自己能翻譯方言了。

他無法辨別出他們說的每一個字,但知道大概的意思。此時的他內心充滿感激,知道主祝福了他。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