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
導言:摩爾門經的教導和教義教師用本(宗教課程275)


導言:摩爾門經的教導和教義教師用本(宗教課程275)

對宗教教師的期許是什麼?

你在準備教導時,務必了解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之宗旨:

「我們的目的是幫助青少年及年輕成人了解並信靠耶穌基督的教導和贖罪,使他們有資格獲得聖殿的祝福,並幫助他們準備好自己、家人及他人,與天父共享永生」(福音教導與學習: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教師和領袖手冊〔2012〕,第1頁)。

你可以藉著勤奮地遵行福音、有效地教導學生福音,並適當地管理你的班級或學程,來達成這個目的。你用這樣的方式來準備和教導福音時,就有資格獲得聖靈的影響(見教約42:14)。

你會有機會幫助學生藉著聖靈學習,以鞏固他們的信心,使他們更加歸信。只要你帶領學生找出、了解及感受耶穌基督福音中各項重要教義及原則的真實性及重要性,並幫助他們將其應用在生活中,就能幫助學生達成這些目標。

福音教導與學習手冊是一項重要資源,用來了解教學過程、學習如何在教室中獲得成功。

這個課程的目標與宗旨為何?

我們預期許多研究所年齡的學生先前已在福音進修班、家中或傳教時,將摩爾門經從頭到尾按照順序研讀過。摩爾門經的教導和教義(宗教課程275)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用一種不同的方法研讀摩爾門經。課程中的每一課皆把重點放在受靈啟發的摩爾門經諸位作者所強調的重要教義主題上。

泰福·彭蓀會長(1899-1994)邀請摩爾門經的讀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中的教義:

Image
泰福·彭蓀會長

「摩爾門經是為我們這時代而寫的。……我們不僅應當了解摩爾門經的歷史及書中能堅定我們信心的故事,也應當了解其中的教訓。如果我們真正用心研讀摩爾門經,學習其中的教義,就能揭發錯誤、發覺真理,對抗時下世人錯誤的論調與哲學」(“Jesus Christ—Gifts and Expectations,” Ensign, Dec. 1988, 4)。

在整個課程中,學生將研讀摩爾門經裡先知的寫作與教導,強調的重點在於天父的計畫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核心角色。學生將更了解摩爾門經是耶穌基督的另一部約書,也會加深他們對耶穌基督的愛和見證。他們透過了解經文上下文,改善他們研讀福音教義的能力,使他們有更強的理解力,更看重個人的門徒身分。他們將準備好說明並見證摩爾門經及其中的教義十分重要,並確實來自於神。

對學生的期許是什麼?

學生若要得到學分,從福音研究所畢業,就必須閱讀列在每一課的學生閱讀部分的經文、總會大會講詞,以及其他資料。學生也必須達到出席標準,並透過完成評估,證明對課程內容的嫻熟程度。

課本裡的課程是如何編排的?

這個課程為期一個學期,共有28課,每堂課50分鐘。如果你的班級每週上課兩次,就每次教一課。如果你的班級每週只上課一次,上課時間為90-100分鐘,就每次連續教兩課。每課的大綱都包括四個部分:

  • 導言

  • 背景資料閱讀

  • 教學建議

  • 學生閱讀

導言

這個部分是在簡短介紹主題及該課的目標。

背景資料閱讀

這個部分在推薦一些資源,例如後期先知及教會其他領袖的信息等,幫助你更了解課程大綱所列的各項教義、原則及福音真理。

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的部分包括的資料能幫助你知道要教導些什麼,以及用什麼方法教導(亦見福音教導與學習手冊中的4.3.34.3.4兩個部分)。建議的學習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找出、了解、感受神聖真理的真實及重要,並且應用在生活中。你可以選擇使用其中一些或全部的建議,並加以調整,以配合你的個人教學風格,並符合學生的需求及情況。思考如何調整課程內容時,要聽從十二使徒定額組達林·鄔克司長老的這項勸告:

Image
達林·鄔克司長老

「我常常聽到潘會長教導我們,要先採納,然後再作調整。如果我們完全以排定好的課程內容作基礎,接著就可以跟從聖靈作調整。不過談到這項彈性變通,我們有時候忍不住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作調整,而沒有採納課程內容。這需要加以平衡,也是一項持續的挑戰。不過『先採納,再作調整』的作法,是一種穩當的好方法」(「與達林·鄔克司長老一起進行的專題小組座談」〔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衛星轉播,2012年8月7日〕,si.lds.org)。

這個課程包括了教會領袖的話語,有多種語言的版本可供使用。你在準備教導時,可以使用教會領袖就相關主題所說的其他話語來改編課程。

教學建議的部分包含了至少一項教義或原則的聲明,並用黑體字表示。學生在探討這些教義和原則,分享所學到的事情時,所用的語詞可能和課本裡的陳述不一樣。碰到這樣的情況,小心不要暗示他們的答案錯了;但是如果答案不是那麼準確,就要謹慎地協助學生澄清他們的觀念。

這個教材示範了如何將福音教導與學習的基本原則納入主題化課程(見福音教導與學習第1023-3138-41頁)。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大衛·貝納長老說明了按照主題研讀福音的一些益處:

Image
大衛·貝納長老

「從頭到尾閱讀經文提供了基本的概覽,根據主題研究則增加了知識的深度。查考啟示以找出關聯、模式及主題,則……〔會〕累積和增加我們的屬靈知識;它會擴大我們對於救恩計畫的看法和了解。

「我認為,勤奮地查考,以發掘關聯、模式及主題,正是『飽享』基督的話的一部分。這種作法可打開靈性蓄水池的水門,透過主的靈啟發我們的悟性,並產生對神聖經文深切的感激,以及某種程度的靈性承諾,而那是其他的方法所無法辦到的。這樣的查考可使我們將基礎建立在救贖主的磐石上,並阻擋這末世時代的邪惡之風」(參閱「活水的蓄水池」〔2007年2月4日,楊百翰大學爐邊聚會〕,第3頁;speeches.byu.edu)。

學生閱讀

這個部分列出了經文、教會領袖的演講及其他資料,可以使學生更加理解課程所強調的主題。指派並鼓勵學生在每次上課前閱讀這些資料。他們研讀這些受靈啟發的資料時,不僅更能準備好參與課堂討論,還能對課程主題有更廣泛、更深入的理解。學期一開始,就為每位學生提供這份完整的學生閱讀資料。

我要如何準備教導?

主會在你準備教導時協助你。準備時問自己以下的問題可能會有幫助:

  • 我是否努力配稱地奉行福音,讓我在教導時能接受聖靈?

  • 我是否已經祈禱以獲得聖靈指引?(見教約42:14

  • 我是否研讀了指定的經文和背景資料?

  • 我是否閱讀了課程教材,並決定有些地方需要改編或調整,以符合班上學生的需求?

  • 我要如何追蹤,好確定學生都從指派的閱讀中得到最大收穫?

  • 我要如何幫助每位學生充分參與課程?

下列建議可能也會有所幫助:

  • 鼓勵學生每次上課前先閱讀指派的經文章節與文章。

  • 期望學生善盡學習者的責任。

  • 常常給學生機會用自己的話來說明教義及原則、分享相關經驗,並為所學到和感受到的事作見證。

  • 改變每堂課和每一天的學習活動和教學方式。

  • 營造能邀來聖靈的學習環境,並讓學生有機會和責任互相教導及學習(見教約88:78,122)。

  • 整個課程中都穿插了經文研讀技巧的參考資料。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幫助學生在經文研讀方面變得更加自立,也更致力於終生學習經文。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李察·司考德長老教導:

Image
李察·司考德長老

「務必要讓學生多多參與課程,因為他們可以透過這樣運用選擇權,讓聖靈直接教導他們。……學生說出真理時,〔這些真理〕就會在他們的心靈深處得到證實,進而增強他們個人的見證」(參閱「了解並奉行真理」〔與李察·司考德長老一夕談,2005年2月4日〕,第3頁;si.lds.org)。

我要如何為有身心障礙的人調整課程?

準備教導時,要注意那些有特定需求的學生。要調整活動和期望來幫助他們成功。想辦法幫助學生感受到有人關愛、接納他們,並幫助他們融入團體之中。培養信任的關係。

如需更多建議和資源,請參考身心障礙者的資源網頁:disabilities.lds.org,以及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政策手冊中,標題為「為身心障礙的學員調整課程與學程」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