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训练
福音进修班课程:「先采纳,再作调整」


「福音进修班课程:『先采纳,再作调整』」,福音进修班课程训练(2022)

「福音进修班课程:『先采纳,再作调整』」,福音进修班课程训练

图像
研读中的妇女

福音进修班课程:「先采纳,再作调整」

要教导耶稣基督的福音,有许多有效的备课方法,其中包括常常透过祈祷研读神的话,并寻求圣灵的指引,以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来帮助所教导的人归信耶稣基督和祂的福音。要做到这一点,务必要研读来跟从我进度里的经文段落,这会帮助你在复习课程时一边备课。这些课程会帮助你找出经文段落中的重要原则和教义,帮助学生认识、敬爱、跟随天父和耶稣基督,并且照着受灵启发的模式做有效的教导。

思考总会会长团达林·邬克司会长针对使用课程教材来准备福音进修班课程的这项忠告:

图像
达林·邬克司会长

要先采纳,然后再作调整。如果我们完全以排定好的课程内容作基础,接着就可以跟从圣灵作调整。不过谈到这项弹性变通,我们有时候忍不住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作调整,而没有采纳课程内容。这需要加以平衡,也是一项持续的挑战。不过「先采纳,再作调整」的做法,是一种稳当的好方法。

(「与达林·邬克司长老一起进行的专题小组座谈」〔福音进修班及研究所转播,2012年8月7日〕,broadcasts.ChurchofJesusChrist.org

  • 备课时「采纳」和「调整」是什么意思?

图像
「采纳」与「调整」的说明

亨利·艾宁会长帮助我们了解需要调整课程的一些原因:

图像
亨利·艾宁会长

课程里的教导建议、教导方式、交互参照的经文多得无法全部用完。……然而,由于我们希望学生能求问主,使他们能因而获得启发,所以必须用榜样来造福他们。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阅读课程——一字不漏地读。我们可能没有时间找出每个参考经文并加以研读,但是神认识我们的学生。……

……主完全知道〔学生〕知道什么、需要什么。祂爱他们,也爱我们。有祂的帮助,我们……不仅要选择能让我们充分运用教导能力的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内容也要能将天上的能力带给当天来上课的学生。

The Lord Will Multiply the Harvest” [evening with a General Authority, Feb. 6, 1998], ChurchofJesusChrist.org

  • 在你看来,调整课程教材之前,先采纳其中的内容为什么很重要?

  • 对于使用课程的教师和没有使用课程的教师而言,备课方法会有何不同?

调整课程时要考虑什么

在你采纳和调整课程教材时,以下是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1. 这一课整体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课各部分的目的又是什么?

  2. 受灵启发的作者当时的用意为何?我想调整的部分是否与那用意一致?

  3. 我想要调整课程的原因有哪些?纯粹是出自个人喜好,还是这样改会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经验?

  4. 我这样调整是否与圣灵的提示一致?

你调整课程可能是为了:

个案研究

罗杰古斯姊妹

罗杰古斯姊妹正在备课,课程内容是「马太福音1:18-25路加福音1:26-35。」她知道班上的学生会想知道,针对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经文有什么教导。根据当地的文化,他们对于马利亚有着浓厚的感情和不同的信念;许多人甚至因马利亚是神的母亲而崇拜她。罗杰古斯姊妹研读课程时,便寻找哪部分的内容适合帮助学生了解,经文和教会领袖曾经针对马利亚作了哪些教导。

课程中有项研读活动,邀请学生从路加福音1:30-35马太福音1:18-23阿尔玛书7:10中,找出关于救主的父母是谁的教导。

学生读完阿尔玛书7:10后,罗杰古斯姊妹决定要调整课程,将以下两个问题加入课程中。

「阿尔玛帮助我们了解哪些有关马利亚的事?虽然我们敬爱马利亚和经文中的其他忠信门徒,但阿尔玛书7:11-13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我们只崇拜天父和耶稣基督?」

李弟兄

李弟兄在准备教导「约翰福音1:1-16」时,看到课程一开始有以下的建议和两个问题:

李弟兄继续阅读,以了解带一颗球到班上的目的为何。他最后确定其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准备好了解,我们对耶稣基督降生前的身份有越多的认识,就越能体会祂来到世上履行使命的价值。

他想要用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达成这个目的,他沉思一下可以带什么东西到班上来,让学生有最深刻的体会。他决定要调整课程,改带一条朴实的项链到班上。他请学生谈谈他们认为这条项链值多少钱,然后再分享制作这条项链的人是谁,以及对他而言,为什么知道项链的来历之后,它的价值会比先前增加许多。

马丁姊妹

马丁姊妹在准备教导「使徒行传第3章」时,注意到有一项课程建议要播放一段影片,内容是描述彼得和约翰透过神的能力医治了一位瘸腿的人。她观赏影片,很喜欢影片的效果,但也知道学生这周已在班上看过这部影片三次了,于是决定用不同的方式来达成影片的目的。

她发现这段影片基本上是以视觉的方式逐字读出这个故事,因此她推论影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用视觉体验所发生的事,而不只是读出来而已。为了调整课程,她决定请学生先阅读故事内容,然后再角色扮演,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这样就不用再看影片,同时又帮助他们用视觉体验这件事。

杜贝弟兄

杜贝弟兄在总会大会前一周的星期五,勤奋地备课,按照课程进度,下星期一要上罗马书。大会期间,他惊讶地听到先知宣布,他们的地区在不久的将来会兴建第一座圣殿。他的学生当中只有少数几位亲眼看过圣殿。他知道学生来上课时,一定会急着想讨论圣殿,并且会有很多人对圣殿有疑问。

祈祷后,他觉得受到圣灵提示,要在星期一和星期二先上「彼得前书3:18-224:1-6」的背景介绍课程,以及随附的「彼得前书4:6」精通教义课程。他觉得这样的调整是对的,因为背景介绍课程已注明目的:「本课将帮助你探讨各种方法,来协助救主救赎死者的事工。」他觉得这个特别的时间点,是帮助学生渴望准备好自己,在未来到圣殿救赎祖先的最佳时机。

杜贝弟兄在准备星期一的课程时,注意到其中一项要学生运用所学的邀请:

杜贝弟兄知道,他大部分的学生都无法使用网路,也没有FamilySearch家谱树应用程式。他明智地调整应用所学的这项邀请,改成和家人一起填写纸本的家庭资料表,并和支会圣殿和家谱顾问谈谈,以了解他们可以如何研究其他家人的名字,为即将来临的圣殿事工作准备。

史密特姊妹

史密特姊妹在研读了「马太福音22:34-40」有关两大诫命的课程后,想起最近一次总会大会的一段话,非常适合这个课程。她注意到课程中间有一段几年前的引文,目的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当我们爱神时,祂会让我们转而关心其他人的福祉。她改用以下这段话来取代上述引文:

史密特姊妹觉得,最近一次总会大会的这段话,会达成与那课课程相同的目的。此外,她知道这也会帮助到一些很难去爱自己的学生明白,慈爱的神也会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雷耶斯弟兄

雷耶斯弟兄在研读「启示录第15~19章」那课时,发现一项活动要请学生选择研读下列三个选项中的两项:

  • 选项A:天使与灾祸

  • 选项B:邪恶和救主的能力

  • 选项C:羔羊的婚娶

每个选项都有与之相关的问题、参考经文和活动。雷耶斯弟兄觉得,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了解课程中这项粗体字的原则:耶稣基督能帮助我们克服末世的邪恶。

雷耶斯弟兄喜欢这些选项,但他在课程的「补充学习活动」单元中,找到以下有助于达成相同目的的建议,而他觉得那才是学生更需要的:

雷耶斯弟兄根据补充建议,为这段内容准备了一个10分钟课程。为了有时间上这段课程内容,他决定请学生三选一,只研读课程中的一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