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进修班
雅各书5:1-53:「果园主人」


「雅各书5:1-53:『果园主人』」,摩尔门经教师用本(2024)

「雅各书5:1-53」,摩尔门经教师用本

雅各书5:1-53

「果园主人」

图像
橄榄树果园

主关心祂所有的儿女,无论是义人或是那些选择不义的人。雅各分享了徐纳斯的橄榄树比喻,它象征性地说明了义人和不义的人的分散。这则比喻也说明了主在末世为了聚集以色列所做的工。本课能帮助你感受到耶稣基督对你和所有的人的爱。

神对迷途之人的爱

沉思以下情境:

丽莎对自己最近犯的一些错误感到愧疚,她开始怀疑,神是否会因为这些错误而不再看顾她了。

  • 如果你想帮助与丽莎有类似感觉的人,你会说些什么?

  • 在选择犯罪后,我们为什么会难以认出或感受到神的爱?

今天你将研读一则经文记事,其中内容展现出主对迷途之人的爱。在你研读时,寻找关于耶稣基督愿意帮助那些背离祂的人的重要教导。沉思你学到的真理,能如何在你的处境中给你帮助。

橄榄树的比喻

雅各预言犹太人会拒绝耶稣基督(见雅各书4:15)。雅各为了帮助人民了解,救主会如何帮助犹太人回到祂身边,他教导了他们一个名叫徐纳斯的先知所说的比喻。这是一则使用象征性的人物、物件和行动来教导真理的比喻。

以下是这则比喻的一些关键象征,以及可能的含义。不妨在你的研读日记或经文中,列出这些象征。

象征

可能的意义

象征

果园主人

可能的意义

耶稣基督

象征

果园

可能的意义

世界

象征

园生橄榄树

可能的意义

以色列家族,主的约民

象征

野生橄榄树

可能的意义

外邦人(没有与主订立圣约的人)和背离神的以色列人

  1. 完成以下事项:

    为了帮助你准备好在阅读雅各第5章时,学习有关耶稣基督的事,请在研读日记空白一页的中央写下「我从雅各书第5章中了解到关于耶稣基督的事」,然后在那句话周围画一个圆圈。在整堂课中,找出关于果园主人耶稣基督的真理和见解,将找到的内容记写在你研读日记中的圆圈里面或周围。

你针对耶稣基督的见解所完成的页面,将会是你这堂课要交出的作业。

了解比喻

比喻的一开始代表着耶稣基督来到尘世传道之前的时期。阅读雅各书5:3-6,找出代表神的约民的「园生橄榄树」发生了什么事。

  • 在你看来,那棵树的凋零象征什么?

  • 你认为果园主人的修剪、翻土、培植可能代表什么?

  • 这些行动教导你哪些有关耶稣基督的事?(将你的见解加写入日记页面中。)

果园主人第一次到果园后,他采取了另外两项重要行动来拯救他的园生橄榄树:

  1. 他命令折下橄榄树逐渐枯萎的主枝,再把野生橄榄树的一些枝条接枝到主要的橄榄树上(见雅各书5:7-10)。这样的接枝代表着,主帮助外邦人藉由洗礼和归信成为祂的约民。

  2. 他从主要的橄榄树上拿走一些嫩枝,将枝条接枝到果园中的不同地方(见雅各书5:8,13-14)。这代表着将以色列人分散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被分散出去的人有些是义人,比如李海的家庭(见尼腓一书10:12-13);也有些人是因为邪恶而被分散出去。

比喻的剩余部分描写了,果园主人在之后几次造访果园时的情景。这几次造访可以象征世界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研读以下经文,找出每次造访时,主要的树和分散出去的树发生了什么事。

  • 在这几次造访中,你注意到树木和果实呈现哪种状态?

  • 在这几次造访中,你注意到果园主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 这些言行教导你哪些有关耶稣基督的事?(将你的见解加写入日记页面中。)

十二使徒定额组杰佛瑞·贺伦长老分享了,我们可以从这些经文中学到关于神的教导:

伟大的果园之主在松土施肥、灌溉除草、整理修剪、移植接枝后,丢下铲子和镰刀而哭泣,向愿意聆听的人说道:「我还能为我的果园多做什么呢?」〔雅各书5:41,49〕。

神如此关心我们的生活,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景象啊!若是神的儿女不选择祂,也不选择祂所要传的「神的福音」〔罗马书1:1〕,为父的祂会多么痛心啊!要爱一位疼爱我们至深的人并不难吧!(参阅杰佛瑞·贺伦,「神的庄严威仪」,2003年11月,利阿贺拿,第72页)

  • 在这段话中,哪一点特别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果园主人的持续努力

阅读雅各书5:51-53,找出果园主人在看见自己的树木凋零状态后,所选择做的事。

  • 这几节经文教导了你关于主的哪些事?(将你的见解加写入日记页面中。)

  • 你会如何将你从雅各书第5章中学到的事,摘要总结成一句真理?

我们可以从雅各书第5章中学到的一项真理是,主爱天父所有的儿女,即使在他们背离祂时,也会继续看顾他们

  • 这项真理能如何帮助人感受到更强烈的悔改渴望?

  • 在经文或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主即使在人们背离祂之后,依然继续爱他们、看顾他们?

想一想你今天所学到和感受到的事,会如何影响你的生活。不妨将你的灵感记录在硏读日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