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上救生艇:在教會裡找到安全
2021年9月


僅提供電子版

上救生艇:在教會裡找到安全

鐵達尼號上的人認為鐵達尼號永遠不會沉沒,因此拒搭救生艇,讓我們不要像他們一樣。

圖像
插圖:把經文當作船的人

1912年,鐵達尼號展開首航時,人們說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船。不同於之前所有的船,這艘船有做隔艙,所以若某一隔艙破了個洞,只有那個隔艙會進水,船仍然可以浮在水面上。不過,當鐵達尼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時,許多隔艙被冰山刺穿,船於是開始下沉。

船長要每個人上救生艇,但許多乘客仍深信沒啥大礙。他們認為船長過於謹慎,很快就會宣佈問題已經解決,可以各自回房。那時整艘船燈火通明,管弦樂團也正在演奏,一片歌舞昇平,他們覺得沒理由離開。然後,當這艘「永不沉沒」的船危險地向一側傾斜,開始下沉時,每個人都想上救生艇了。

但到那時,已為時太晚。1

2019年間,有些人宣告:「任何事都阻擋不了世界經濟,全球各地的失業率來到歷史新低。」接著出現了一隻病毒,一隻小到連肉眼都看不到的病毒,改變了一切。不僅數以百萬的人相繼患病,許多人因而喪命,更有許多人失去了工作;全球陷入一片恐懼。就像鐵達尼號一樣,這個世界傾斜了,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在救生艇上安全無虞。

接著一件有趣的事發生了;很多人開始思考我們教會這艘救生艇,觀看2020年4月和10月總會大會的人數,比以往多了好幾百萬。在疫情期間,許多人開始意識到,他們需要這艘救生艇所提供的東西:對神的信仰、承認制度性宗教的價值,以及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相信神

最近的一項國際研究指出,現在有比以往更多的年輕人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這些人認為,信不信神,對於一個人的良善、品行和道德,其實影響不大。2那麼問題來了:雖然神已賜給我們自由,可信祂,也可不信祂,但若說這影響不大,就不對了。我們對神的信仰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也會影響我們對別人的看法,以及對待別人的方式。

研究顯示,在遇到困難和危機時,有信仰的人的應對能力,會比沒有信仰的人好很多。3有信仰的人往往更快樂,更願意捐款給慈善機構。4在疫情期間,人們在完全隔離、一切都被打亂的時候,是很難找到平安和意義的。而有信仰的人能感受到別人無法感受到的希望與樂觀。5

布瑞特·沙夫斯是楊百翰大學的法律教授。他在其他大學的一些同事,發現他是個信仰虔誠的人後,有時會問:「要是你錯了,神並不存在呢?」

他回答:「如果信神的意思,是指相信別人是神的孩子,將他們當成是神的孩子那樣來對待,相信他們是按祂的形像所造,有潛能成為像神那樣完全又充滿慈愛,那麼在這件事上,我願意自己是錯的。如果相信價值和愛,能讓天地萬物變得有情有義,那我寧願犯錯。況且,我認為我們錯不了。」6

重視制度性宗教

圖像
一群年輕成人參加活動

許多人相信神,但不相信制度性宗教。他們說:「我有信仰,但不信教。」通常這是指他們承認神的存在,但不希望祂向他們提出任何要求、給予他們任何誡命,或期望他們作出任何改變。

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曾教導,如果我們是自己一個人獨居在山上,那可能就只需要靈性——個人修練的經驗,但我們在家庭、社區、社會中生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宗教——群體一同修練靈性。7

一個人獨自坐在山上,說「我愛每個人」很容易,但一旦前面的車子龜速,害你上班遲到,試看看是否還有相同的感覺。你會想要按喇叭,吼那位駕駛。在那一刻,你會需要宗教的規範和標準來幫助你,將山上那份愛人的理想,直接帶到當下,來愛一個非常不可愛的人。這就是宗教幫助我們去做的事。

有些人不認為宗教需要制度,但他們要求學校、都市、商店、機場和醫院要有制度。他們看到去一個有制度的醫院的好處,因為那裡有規矩章程,有規範要求。在我們有制度的教會中,也可看到同樣的好處。

成為這制度性宗教的一分子,使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蒙受祝福。由於教會的制度,我們可以一起照顧他人,比個人所能做的,來得更有效率。十二使徒定額組江文漢長老說,教會在2020年全球疫情期間,已經在150多個國家參與了1,000多項人道救濟計畫。我們提供了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來照顧數百萬名有需要的人。沒有人可以靠自己做到這一點,但由於我們是一個制度性宗教,我們一起做到了。8

對耶穌基督有信心

有些人相信神,也屬於某一制度性宗教,但對耶穌基督卻沒有信心。在教會2020年10月的總會大會上,十二使徒定額組尼爾·安德森長老報告說,預估在未來數十年中,離開基督信仰的人會多於加入的人。9

我們常看到有人在社群媒體上,張貼貶低基督和基督徒的貼文。我們會因為跟從祂不再受歡迎,而背棄救主嗎?如果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會成為眾矢之的,我們會拒絕承認嗎?我想不會。

一項研究顯示,2020年夏天,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肆虐期間,有百分之12的非後期聖徒家庭增加了家裡的宗教習慣,後期聖徒則有百分之62增加了家裡的宗教習慣。10這些家庭知道,世人的意見不會改變真理。耶穌基督是世界的救主,祂是這艘救生艇的船長。祂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馬太福音5:11)。

幫助他人找到救生艇

當幾位乘客開始登上鐵達尼號的救生艇時,其他人認為他們瘋了;事實上,第一批救生艇只坐半滿就開走了。然而,當鐵達尼號傾斜時,人們看到了救生艇的重要性。世界一旦分崩離析,有些人就會開始思考更多關於神的事,意識到制度性宗教的價值,並提升自己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現在不是回到鐵達尼號的時候,現在是留在救生艇——耶穌基督教會——的時候,要伸出援手,幫助別人找到他們一直缺少的東西。

註:

  1. See Susan Wels, Titanic: Legac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Ocean Liner (1997).

  2. See Christine Tamir and others, “The Global God Divide,” Pew Research Center, July 20, 2020, pewresearch.org.

  3. See Jacqueline Ruth Mickley and others, “God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 among Hospice Caregivers,” Hospice Journal, vol. 13, no. 4 (1998), 1–17.

  4. See Pew Research Center, “Religion’s Relationship to Happiness, Civic Engagement and Health Around the World,” Jan. 31, 2019, pewforum.org; Arthur C. Brooks, “Religious Faith and Charitable Giving,” Policy Review, Oct. 1, 2003, hoover.org.

  5. See Mei-Chung Chang and others, “The Effect of Religion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Healthcare Worker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vol. 12 (Mar. 2021), frontiersin.org.

  6. See Brett G. Scharffs, “Audacious Faith: Appreciating the Unique Power and Singular Appeal of LDS Doctrine”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forum address, Oct. 18, 2016), 12, note 19, speeches.byu.edu.

  7. See Jeffrey R. Holland, “Religion: Bound by Loving Tie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Aug. 16, 2016), 2, speeches.byu.edu.

  8. 見江文漢,「在對耶穌的見證上勇敢」(全球年輕成人祈禱會,2021年1月10日),devotionals.ChurchofJesusChrist.org

  9. 見尼爾·安德森,「我們談論基督」,2020年11月,利阿賀拿,第88頁。

  10. Data from W. Justin Dyer, presentation to Young Men and Young Women General Presidencies, Jan.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