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在教会处理食物过敏的问题
2020年6月


在教会处理食物过敏的问题

图像
核果排成头骨的形状

头骨摆设,莱恩·汉德摄

2017年1月,在一个寒夜里举办的青少年活动彻底改变了索伦森家庭。泰瑞和珍妮琳的儿子谭纳才14岁。联合活动即将结束,有位领袖提供了最后一道点心。对花生过敏的谭纳拿起一片饼干,咬了一口。他不该如此,那饼干是花生酱做的。

泰瑞说:「他平常都很小心。」

谭纳撑到回家——他家离教堂不远。可是他一到家,就失去意识,停止了呼吸。紧急救护人员和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却不幸没能挽回他的性命。

谭纳当晚因食物过敏而过世了。

全球议题

全世界有大约百分之五的儿童有食物过敏问题。1在美国,将近百分之四的成人和多达百分之八的儿童有过敏问题,2欧洲和某些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数字报导。3这意味着,在一个有200名成员的支会里,约有8个人会过敏;在一个有50名儿童的初级会,就有4个人会过敏。

有超过170种食物被确认是潜在的过敏原,不过在美国,引发过敏的「八大」食物为:奶、蛋、花生、坚果、小麦、大豆、鱼和甲壳贝类。4以地区而言,还有一些其他食物被列为主要过敏原,像是:印度的鹰嘴豆,南韩与日本的荞麦,泰北的蚁卵。牛奶与蛋在全世界一直都是最常见的过敏原。5

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将某种物质视为威胁而反应过度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最严重的过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会造成死亡的快速系统反应。6其症况可能包括口腔刺痛或发痒,嘴唇、脸部、舌头或身体其他部位的肿大,反胃或呕吐,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和晕眩,休克等。7

约拿丹·奥森医生是一位过敏症专家,也是教会成员,他指出:「这跟教会中有人中风或心脏病发作是一样的,甚至会更严重。有过敏反应的人可能比心脏病发作的人更快死亡。」

有一些疗法未来有可能治愈过敏,但食物过敏目前并无法治愈。照护的标准原则仍旧是「避免过敏原,确认并治疗过敏反应。」

图像
乳制品

食物是爱

食物通常都是聚会的重头戏,代表着文化、传统和节日。食物给我们身体添加热能,但也用来滋养灵魂,表达爱与关怀,吸引人们相聚和连结。

在教会里更是如此:课堂上传递的点心,是为鼓励出席或强调课程重点;支会聚餐、烹饪比赛和其他活动都给圣徒们一个相聚及联谊的理由;我们为新手妈妈和丧家做饭,提供贴心的服务,或者把点心留在门口,表达「我们挂念你」。

甚至救主也教导了很有力的一课——祂喂饱了聚集来听祂教导的5,000人。8

这些例子辅助说明了,即使(尤其)是在教会,食物过敏问题在管理上为什么会有诸多挑战,而且对某些人来说如此难以理解。因为很多时候,食物就是爱。但如果支会成员把食物过敏问题看作施助的机会,那么,为有过敏的人作一些调整,甚至不给食物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图像
领受圣餐

让圣餐成为神圣且安全的

十二使徒定额组的杰佛瑞·贺伦长老说:「主晚餐中的圣餐,是每周崇拜经验中大家都知道的神圣焦点。……

「……主制定的这一个小时,是一星期中最神圣的时刻。」9

不过,根据总会最近针对食物过敏和交叉感染问题的训练指南所说:「食物过敏与对食物的反应会对一个人的……情绪健康,以及能否参与教会聚会和活动有重要的影响。」10

总会的食物过敏指南包含有关提供安全的圣餐面包,以及避免在圣餐台上交叉接触的说明。(详尽资料可在disability.ChurchofJesusChrist.org找到。)按照这些指示行事能让大多数成员都安全地领受圣餐。

会过敏的成员可以和自己的主教讨论在圣餐方面可作的适当调整。成员可以用夹链袋提供自己的无过敏原面包。

此外,其他人带食物或零食到圣餐聚会时,但有食物过敏问题的家庭仍会面临挑战。由于只要吸入或摸到某些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他们可以在出现有食物的情况下更换座位,或坐到门厅处来参加圣餐聚会。

十二使徒定额组代理会长罗素·培勒会长,谈到整体的圣餐聚会经验时,表示:「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每个人都能透过遵守安息日,获得灵性的经验,并增强对天父和主耶稣基督的信心。」他又说:「我们当然期望大家能够从一周的168小时里抽出宝贵的一小时,为献给天父和祂爱子主耶稣基督的圣餐聚会放下手机、iPad、游戏及食物。」11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教会不吃东西,原因很多。但是,随着聚会时间的缩短,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培勒会长以上的建议,评估是否需要带食物到圣餐聚会。

承担彼此的重担

食物过敏可能对身体有严重的影响,对于灵性的影响,无论是好或坏,也可能同样深远。

法兰西卡的女儿对牛奶严重过敏。她女儿在初级会时,只要有人生日,其中一位教师就喜欢带自己做的杯子蛋糕来庆生。法兰西卡提议,在庆生时她可以带安全的杯子蛋糕。那位教师并未理睬这项提议,还要这名六岁女孩在大家吃生日蛋糕时,坐到走廊去。

「这么做在许多层面都是很大的伤害,」法兰西卡回忆道,「耶稣关心并接纳每个人,要是那位教师愿意利用机会,教导其他儿童『像耶稣一样』,那就好了。」

和有食物过敏问题的家庭谈话时,总是会谈到包容与排拒的话题。辛西雅有个九岁的儿子,对花生和坚果过敏。他原本要去参加一日营的活动。不过,在活动当天早上,有领袖打电话叫他不要参加,因为他们无法为他的过敏作任何调整。

「我挂掉她的电话,哭了起来,」辛西雅回忆道,「为这个又遭排拒的小孩,从内心深处流下伤心的泪水。」

总会的身心障碍专业经理人凯蒂·史迪德说:「救主会离开99只羊,去找那一只羊。我们必须记住主的榜样——看到那只羊,注意那只羊。」

图像
女孩站在教室外

我们帮得上忙

有食物过敏问题的家庭和他们的支会成员可以做很多事情来表达爱,并让参与教会是安全且包容的。

有食物过敏问题的家庭可以做什么?

有食物过敏问题的家庭可以向领袖及教师说明需求。领袖和教师如有异动,就要再次沟通。他们可以提供安全的食物,协助安排菜单和活动。他们可以提供能够救命的简单训练与急救方案。当成员表达害怕或有所保留时,他们要能够理解,但要耐心地教育成员,一起合作,找到安全与包容的作法。他们应当要求支会采取并支持合理的调整。

支会成员可以做什么?

支会成员可以试着了解个别情况。支会成员应当尊重父母有关给儿童食物的说明。如果活动或课程需要食物,教师和领袖可以询问当事人和父母这样的食物是否安全。视情况需要,支会成员可以邀请当事人和父母参与解决问题。

苏珊有严重的食物过敏问题。支会的祭司在准备圣餐时的用心,让她非常感动。她说:「男青年让我安全地领用圣餐,令我非常感动。」

有一个星期日,圣餐并没有传递给她。祭司在准备时,注意到她的面包和桌上的其他面包接触过。

「他们在圣餐聚会后找我说明情况,告诉我已征得主教的同意,到一间教室里为我主理圣餐,」苏珊说,「他们在那间小教室祝福并传递圣餐时,我感动得落泪。我强烈感受到救主的爱,祂知道这个挑战对我是多么大的考验。」

苏珊说:「愿意在教会为有严重过敏的人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也就表示愿意承担彼此的重担。」

法兰西卡的女儿目前是女青年。她的女青年会长觉得要协助这个家庭,减轻他们的负担。「我觉得我们需要做些事情,确定她不会被迫在个人安全与教会崇拜之间作取舍,」她说,「我祈求能知道要如何面对这样的状况,并强烈感觉到我们需要接纳这个家庭,确定他们能完全地融入我们。」

青少年领袖接受挑战,规划了一个过夜的青年大会,是法兰西卡的女儿可以安全参加的活动。法兰西卡协助设计菜单和采买食物。在作饭以前,男青年把所有的锅具都清洗干净。

「真的很棒!」法兰西卡说,「我哭了,因为他们善良且包容的举动,让我感觉到神的爱。我的女儿也有同感。」

图像
人们谈话

彰显神的作为

谭纳的家庭在失去儿子以后,感受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奇迹。其中一个,就是他们所希望的:提升人们对食物过敏的意识。

「这些有过敏问题的孩子不是不负责任,也不是他们不注意。他们只是孩子,」谭纳的父亲泰瑞说,「放松警惕,就在一秒间。」

但施助有助于保护他们。「就定义上来说,施助是注意到别人的需求,」奥森医生说,「教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一只羊的需求,并且确定他们在属灵与属世上都能得到满足。」

总会慈助会会长团第一咨理雪伦·尤班克姊妹教导:「基督温和地告诉尼腓人说:『我命令你们一个也不要离开。』……基督徒和后期圣徒都应当坚定不移地,对彼此显露真正的爱心。」12

法兰西卡努力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何遇到食物过敏的挑战时,才明白:「有时候,神医治身心障碍者是为了彰显祂荣耀的作为;有时候,祂让一个人有身心障碍的问题,则是要在别人对待当事人的方式上彰显祂的作为。神让我们在别人遭遇痛苦时为他们促成奇迹,给我们所有的机会去学习仁慈,学习像祂一样。」■

注:

  1. See “Food Allergies: Global Burden, Causes,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Public Policy” (consensus study by the U.S. Institute of Medicine, 2017),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2. See Wenyin Loh and Mimi L. K. Tang, “The Epidemiology of Food Allergy in the Global Contex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vol. 15, no. 9 (Sept. 18, 2018), 2043,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63515.

  3. See Alison Joanne Lee, Meera Thalayasingam, and Bee Wah Lee, “Food Allergy in Asia: How Does It Compare?”Asia Pacific Allergy, vol. 3, no. 1 (Jan. 2013), 3–14,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63019/; FARE: Food Allergy Research & Education.“Food Allergy Facts and Statistics for the U.S.,” foodallergy.org/sites/default/files/migrated-files/file/Final-FARE-Food-Allergy-Facts-Statistics.pdf.有些食物过敏问题是长大以后就好了,因此儿童时期发病率远比成年时期高。

  4. See FARE, “Food Allergy Facts and Statistics for the U.S.”

  5. See Loh and Tang, “The Epidemiology of Food Allergy in the Global Context.”

  6. See “Signs and Symptoms,” anaphylaxis.org.uk/hcp/what-is-anaphylaxis/signs-and-symptoms.

  7. See Mayo Clinic, “Food allergy,” mayoclinic.org.

  8. 马可福音6:37-44路加福音9:10-17

  9. 杰佛瑞·贺伦,「看哪,神的羔羊」,2019年5月,利阿贺拿,第45,46页。

  10. “Food Allergies,” in the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section of disability.ChurchofJesusChrist.org.

  11. M. Russell Ballard, in “April 2015: Sabbath Day Observance” (video), ChurchofJesusChrist.org/media-library.

  12. 雪伦·尤班克,「基督:在黑暗中照耀的光」,2019年5月,利阿贺拿,第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