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聚集——不要分散
2023年7月


「聚集——不要分散」,2023年7月,鞏固青年

來跟從我

使徒行傳第10章

聚集——不要分散

神不會偏愛某群人,我們也不應該。

圖像
各式各樣的人

崔維斯·康士坦丁繪

在我以傳教士身分抵達德國的幾個星期後,我和我的訓練者敲了一位年長婦人的門,她同意讓我們教導她。

在第一堂課中,我們邀請她讀出一節經文。她戴著厚重的眼鏡,吃力、結結巴巴地讀出,並以簡短的方式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不確定她到底了解多少。

我們請她在我們下次來訪前,先讀摩爾門經裡的一些特定章節。我們再來拜訪的時候,她已經讀完了這些經文,但似乎不了解。我們覺得她在學習方面上可能有些問題,我們在想是否應該繼續教導她,不過最後還是決定繼續教導她。

到了下次拜訪的時候,她就說她想要受洗,這令我們很驚訝。然後,當我們繼續教導她時,我們注意到她的閱讀能力竟然進步了。她回答我們問題的方式依然很簡短,但顯得更好也更確定。

我很快就被調到另一個城市,但我的訓練者後來寫信告訴我說,這位婦人已經受洗,並得到了分會成員的支持。如果你在幾個星期前問我們,在我們所有的聯絡人中,誰最有可能受洗,並在教會中找到歸屬感,我們覺得她不是最有可能的人。

因此我們學到了一個古老的教訓——和很久以前使徒彼得學到的一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去學習:「神是不偏待人」(使徒行傳10:34)。

重大改變

彼得在關鍵時刻主領教會。救主吩咐使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馬可福音16:15)。但到目前為止,他們只在猶太人當中宣講福音和施洗。

然後發生了一些非凡的事。一位名叫哥尼流的羅馬百夫長在異象中看到一位天使。他是一位外邦人、一位非猶太人的士兵,穿著和那些將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人一樣的制服。天使吩咐哥尼流請一位名叫彼得的人來教導他。不久之後,彼得在異象中看到猶太律法禁止食用的食物,但是他被告知要吃,因為神已潔淨了食物。就在彼得看到這個異象後,哥尼流的僕人就來了,並請彼得跟他們一起走,聖靈吩咐彼得跟他們走。

彼得在見到哥尼流後,看到他的美好與真誠,就了解他所看見異象的意義。福音也需要傳給像哥尼流一樣的外邦人。而就是此時,彼得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使徒行傳10:34-35)。彼得教導哥尼流有關耶穌基督的事,並邀請他和他的家人受洗。(見使徒行傳第10章。)

將福音帶給外邦人,是早期教會的一大改變。有些人很難接受這項改變,但那是對的,這也教導了一項有關神和人類同胞的基本真理。

不偏袒

神祝福祂的兒女時,不會根據國籍、種族、性別、財富、教育、能力、外貌,或其他任何會區隔人們的差異而有所偏袒。1祂「對所有有血氣的都一視同仁;凡正義的都蒙得神的恩惠」(尼腓一書17:35)。所有的人都可以歸向祂,因為所有的人「對神而言都是一樣的」(尼腓二書26:33)。祂「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祂接納那些「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的人(彌迦書6:8)。

任何人都可以選擇歸向耶穌基督,與天父訂立聖約,並跟隨祂們的道路。這項真理應指引我們要如何分享主的福音和祂的愛。

我們不能僅憑一個人的外在特質,就認為他們的「類型」不適合福音。我們不能就這樣給人們貼上世俗的標籤,並認為這些標籤代表他們沒有資格加入教會。我們不能僅因為某人的政治觀點、嗜好或品味與我們不同,就決定不為他們服務。

神不會將一個人看作代表不同群體或屬性標籤的組合,祂看到的是我們個人——祂的孩子。我們也應該這樣看待每個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同等的機會和能力來歸向神。

當一位聚集者

羅素·納爾遜會長鼓勵我們要參與以色列的聚集。2但是如果我們不像神那樣,而是選擇在分享福音時和教會中「偏待人」,我們可能就是在造成分散和分裂,而非致力於聚集和凝聚。

讓我們每個人都立下承諾:不要造成分散,而是當一位聚集者,去愛、分享和邀請。

我和同伴不確定我們在德國教導的那位婦人是否很有可能受洗。我們並不知道她的內心,但神知道。我很高興我們受到聖靈的提示,要繼續教導她。

只要你努力跟從聖靈,努力不偏待人,就會得到指引來幫助周遭的人歸向基督,不論他們有何差異。

註:

  1. 見迪特·鄔希鐸,2020年4月總會大會(2020年5月,利阿賀拿,第105頁)。

  2. 例見羅素·納爾遜,「以色列民全力起」(全球青少年祈禱會,2018年6月3日),HopeofIsrael.ChurchofJesusChris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