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轉播
信心作為行動和力量的原則


信心是行動和能力的原則

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年度訓練轉播•2017年6月 13日

我一直期待能與你們一同參與這場重要的聚會。在為會議作準備時,我請求主讓我知道,祂希望我們為祂在課堂上以及家中的兒女做些什麼,好讓他們受益。在那靜謐的時刻,我感受到主讚許你們毫不懈怠的努力和所作的犧牲。我也感受到,祂有多麼想祝福你們和你們的家人,以及祝福你們的學生對祂的愛子有見證,並且愛祂。

這無法單靠更多或更好的課程、訓練或科技成果來完成,因為沒有任何事物能取代我們學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上天的奇妙影響力。我們所盼望的成果全然是慈愛天父所施的恩賜,也需要祂在每個人生活中施行奇蹟的大能,才能實現。

這需要我們運用更大的信心,因為奇蹟的先決條件是信心。達林·鄔克司長老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但是〔他接著說〕有行為卻沒信心,這種信心是死透了。」1換句話說,我們一切的辛勤努力若不是憑著信心去做,就不能得到所渴望的結果。因為信心是行動的原則,也是力量的原則。我們加增並匯集而成的信心,向主表示我們倚靠祂,信賴祂的大能來啟發、轉變、強化、準備和保護這新生的世代。這份對救主加增的信心能增強我們的教學,強化我們邀請青少年和年輕成人參與福音進修班或研究所,或閱讀經文的力道,甚至能鞏固我們與父母和聖職領袖之間的關係。因此,在接下來幾週和往後數個月,可否請各位跟我一起祈求天父加增我們的信心?我相信祂隨時準備好幫助,只要我們願意祈求。

運用信心這項行動的原則

約瑟·斯密教導,為了運用對神的信心,我們必須「正確了解祂的特質、完美之處與品格」,以及「知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所追求的事物,乃是依照祂的旨意」。2這兩項都要求我們運用信心這項行動的原則。3

在最近的總會大會上,羅素·納遜會長分享可以讓我們達成這兩項要求的一個方法。他說:

「我們越認識救主的傳道和使命——越了解祂的教義和祂為我們所做的事——就會越明白,祂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所需的能力。

「今年稍早,我請教會的年輕成人每週聖化一些時間,用來研讀標準經典中,耶穌所說、所做的每一件事

「我提出這挑戰,是因為我自己已接下這個挑戰。TopicalGuide 中,跟耶穌基督相關的主要標題和57項副標題其下所列的每一節經文,我都讀過,並劃上底線。結束這令人興奮的活動後,我的妻子詢問我,這對我有什麼影響。我告訴她:『我整個人都不一樣了!』」4

我想提醒各位注意此項邀請,因為我親自見識過這種專注研讀的好處,並知道我們更加了解救主並更愛祂,對祂的信心會更增加。

像我剛才早先提到的,約瑟先知教導信心的另一個重要的要素,是學習將自己的生活對準與主的旨意。為了說明這件事,請容我跟各位分享在座的母親都能夠了解的例子:

西莉斯特·戴維斯是三個孩子的年輕母親,她的小寶寶每天夜裡都會不時醒來。她開始祈求她和寶寶能得到足夠的睡眠,但是她的禱告似乎沒有得到任何回答。所以她想更了解祈禱,想了解為什麼她沒有獲賜寬慰。她從經文指南上學到:「如果我們所願的與基督所願的相同,就真能奉基督的名禱告。然後我們祈求正當的事情,這樣神才可能賜予我們。」有些禱告沒有獲得答覆,是因為他們不能代表基督的願望,而是出從人的私慾。」5

因此,西莉斯特決定將自己一直在祈求的事物列出來。列出清單後,她意識到她的祈禱大都是在祈求天父滿足她的需求,也就是要求神改變她的處境。於是她決定再列一張清單,這次要寫下她確定 天父要賜給她的事。當然這兩張清單並非完全矛盾,因為神愛我們,也希望我們快樂。但是這個小小的練習卻讓她 學會一項重要的真理。雖然她想改變的是自己的處境,神卻想改變。因此,她決定修正祈禱的方式 ,讓她的意念與天父的旨意更加一致 。她寫道:

「我想出了一個公式來幫助我作禱告。這個方法就是,每當你祈求自己想要的,又不太確定那是不是神要給你的事物時,就加上『但如果沒有的話』,然後再加上你確定神要給你的事物。

「例如:『〔天父〕,幫助我今晚能睡個好覺。但如果沒有的話,請幫助我有足夠的精力,讓我還能心情愉快地努力去做。』『〔天父〕,請祝福我孩子的病情好轉,恢復健康。但如果沒有的話,請幫助我們信賴您,對彼此有耐心。』『〔天父〕,請祝福我能被朋友接納。但如果沒有的話,哪怕我感到被人排擠,也請幫助我還是待人和善慷慨。』」

她接著說:

「我這樣試了差不多一年,而現在我可以說,我禱告的成功率像雲霄飛車一樣飆升。……

「我覺得我終於實現了禱告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我想要的事物和神談判,而是讓自己的心意與神一致。……

「另一個我意想不到的好處是,我不再 像從前那樣畏懼艱難的處境,害怕得不到我想要的東西,因為我已經看到,也感受到神回答了我的祈禱,不管是我的願望,還是我的『但如果沒有的話」。』」6

西莉斯特的經驗是個模式,能幫助我們的祈禱,並運用信心這項行動的原則。明確地說,信心不會剝奪我們的孩子或學生的選擇權,信心也不會移除我們生活中的種種考驗和挑戰。但這將有助於我們 好好持守,甚至從艱困的環境有所學習。也會改變我們看待學生(和子女)的方式,以及我們為他們祈禱的方式。信心會改變我們在課堂上或家中互動的方式。信心會幫助我們在日益邪惡的世界中,滿懷著希望、快樂和樂觀的態度。信心會創造獲得個人啟示的機會,也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力量。信心會將我們的見證傳入所愛之人的心中。

真正的信心會泯除自圓其說,引人自省,引領我們真誠悔改,獲得有意義的成長。促使我們不再找尋一味期望他人改變的解決之道,避開這樣的思想陷阱,比如有人會說「如果父母或教會領袖給我更多的支持,然後事情就會好轉」。這種做法沒有仰賴救主,自然也不會獲得祂的力量。這不會創造我們需要的奇蹟。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信心真誠地祈求神改變我們,並將我們塑造成祂手中的工具,我們就會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主的事工。

即使在我們感到無法勝任和不勝負荷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年輕時在準備傳教的時候就學會了這個道理。我一直認為我會去傳教,但在我年輕的歲月裡,這個想法卻讓我十分不安。對於在眾人面前說話,我其實一點都不自在。我有一個阿姨現在仍然會說,在我十幾歲之前她都沒看過我的眼睛,因為我總是低著頭走路,想把臉藏起來。國中時,我的一門戲劇課拿到D-,那是及格邊緣的成績。我就是沒辦法站在全班同學面前,即使只是念出已經寫好的劇本。

我收到去墨西哥傳道的召喚之後,我和哥哥被要求在青少年爐邊聚會上演講。我大約講了五分鐘, 剩下的時間都由他包辦。若說那可能是在所有教會中聽過最糟糕的演說,我 覺得一點也不誇張。爐邊聚會結束後,許多人排隊向我的哥哥致意。有一位好心人從隊伍中稍微轉過來對我說:「謝謝你。你的演講很好。」我當時心想:「你人很好,但你真會說謊。」我垂頭喪氣地回家,想著我怎麼會希望自己能去傳教。我自覺無法勝任用母語教導福音,更何況是用我還需要學習的西班牙語。

幾天過後,我的心情依然沉重,我打開了經文,讀了以諾的故事。各位可以翻到摩西書第6章,如果你有帶自己的經文。當以諾受到指示要去呼籲人民悔改時,第31節說「就在主面前伏在地上,並在主面前說話,他說:為什麼我在您眼中蒙喜愛呢?我只不過是個少年,而且所有的人都討厭我;我拙於言辭;為何我是您的僕人呢?」7以諾懷疑自己,而且顯然對這個召喚缺乏信心。主在第34節中給了一個美好又令人安心的回答:「看啊,我的靈在你身上,所以你所有的話,我都將認為是正當的;諸山要在你面前逃跑,河川要改道;你要住在我裡面,而我在你裡面;所以,與我同行。」8

就這樣,雖然緊張不安,對自己沒有把握,也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未來,但是我像抓住救生索般地緊緊抓住這些話,生平第一次坐上了飛機,飛到墨西哥去傳教。在那裡我學習到,如果我們願意的話,我們真的可以與主同行。我了解到,泰福·彭蓀會長說的沒錯:「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主的人,必將發現祂能使他們的生命更加豐盛。」9

運用信心這項行動的原則

從以諾的故事,我還學到了其他有關信心的事。聽聽經文如何描述這個拙於言詞,大家都討厭的少年,後來所發生的變化。摩西書第7:13 寫著:「以諾的信心如此大,所以他領導了神的人民,而他們的敵人來攻擊他們;他說主的話時,大地顫抖,諸山都按照他的命令逃跑;河川改道;並且聽見曠野裡傳來獅子的吼叫;萬國都非常害怕,以諾的如此有力,神給他的言語的力量如此大。」10這聽起來不像是一個拙口笨舌的男孩能做到的事,而是一個與主同行、有信心的人,挪開了山岳的故事。

有時候我們用「移動指針」或「移動針尖」,來形容一個人所作出的微小而必要的改進。但是,主並沒有邀請我們移動針尖。祂邀請我們移山。祂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11

不論那是真實的山或是比喻的山,這份移山的信心是另一個層次的信心。誠如陶德·克理斯多長老所教導的:

「〔有〕一種信心的層面,是由屬靈的確證構成且能引發好行為,尤其是服從福音原則和誡命的行為。這是對基督真正有信心的表現。 ……

然而,有一種層面的信心不僅能夠支配我們的行為,還使我們有能力改變事情的現狀以及讓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發生。我所說的信心不光是 行動的原則,也是 能力的原則。」12

這種信心就是希伯來書第11章中所描述的,也就是以諾、亞伯拉罕、撒拉和摩西所運用的信心。先知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 ……〔並且藉此信心〕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13

這就是以帖書 第12章針對阿爾瑪、艾繆萊克,尼腓、李海和艾蒙,所描述的信心。14這樣的信心,使得「雅列的哥哥對齊林山說,移開,那山就移開了。如果他沒有信心,那山就不會移開」。15最後,「甚至在基督來臨之前,就有許多人信心極為堅強,不能不讓他們在幔子裡,」,而且「他們真的親眼看到以信心之眼看到的事物」。16

這些令人難忘的故事,都展現了以信心作為能力的原則。但是,最後的那個故事格外吸引我。他們在肉眼看到那些東西之前 ,就先用信心之眼看到了 。近代有一個關於百翰·楊會長的重要事蹟,也是這樣。談到鹽湖聖殿所在之地時,他說:「我不太談論啟示或異象,但我只要說一件事,……我在這裡,在靈中看到了聖殿,……我從來沒有看過那片土地,但是它的景象就在那裡。」17

能看到什麼是可成就的,什麼是主所期望的,是真正的信心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旦我們有了這樣受靈啟發的眼光,我們就可以著手去做,運用信心去移山。

你們能用信心之眼看見我們所需要的奇蹟嗎?你們能看見自己教導課程時,更加信賴主、信賴祂的話和信賴自己的學生嗎?你們能看見學生離開教室後,更加仰賴救主的教導和贖罪,更能抵擋罪惡,更願意去做主吩咐他們去做的所有事情嗎?還有,你們能用信心之眼看見有更多的年輕人,包括成員和不同信仰的人,都回應我們的邀請來加入這奇蹟的行列嗎?如果我們全體運用信心的行動原則和能力原則,主會做什麼呢?

「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在我結束演講之前,我要分享 最後一個例子。我在辦公室裡放了 一座橄欖木的雕刻作品,因為 它描繪了我最喜歡的一則聖經記載 ,並且不時地提醒我需要信心。這塊木雕描述摩西差遣迦勒和約書亞,以及其他10名 男子,一起去窺探迦南地,然後回來報告情況。其他10個回來的探子說:「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18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

「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19

因為他們缺乏信心,「探子中有人……報惡信,說:『……我們在那裡看見……偉人;……據我們看,自己〔就像〕蚱蜢一樣。』」20

但是約書亞和迦勒回答說:「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21

但是百姓就像沒有信心的探子那般,他們看不到主想要成就的事,也不願跟從約書亞和迦勒。由於缺乏信心,百姓繼續在曠野流浪了39年多。當時前往窺探的12個人,只有約書亞和迦勒倖存下來,獲准進入應許地。你可能會記得迦勒的名言。當他和約書亞站在希伯崙山前,也就是他們多年前窺探過的地方時,迦勒說:

「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

「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22

由於他的信心,他和他的家人世世代代繼承了那塊山地。

未來仍有挑戰。我們可能會受試探而產生懷疑,回報一個充滿恐懼和懷疑的惡信。少了對主的信賴,我們便無法抵達應許地。就像迦勒和約書亞一樣,我們必須離棄我們的恐懼,並運用信心來獲得祂留給我們的祝福。我們必須將生活中每個挑戰和考驗,當作加深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機會。

如果我們全體用希望和信心取代恐懼和懷疑,主會做什麼呢?我相信祂不僅會移動針尖,而且還會挪移山岳,讓奇蹟發生在教會裡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的生活中。當我們的信心增加,我們所教導的人的信心也會增加。我知道天父會祝福你們,而且只要我們運用對祂慈愛完美的兒子,這世界的救主、救贖主和拯救主的信心,祂也會祝福我們的學生。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