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22章:行善助人


第22章

行善助人

「要培養仁愛的精神;為別人做的事,總要多過在處境對調時,你們期待別人為你們做的事。」

朗卓‧舒的生平

朗卓‧舒和家人是第一批離開伊利諾州納府的後期聖徒。1846年2月,他們與其他家庭在愛阿華州一起西行。天候狀況讓他們的長途旅程更加艱難,他們日復一日地與風霜、雨雪及泥淖奮戰。

在舒家庭旅程中的某一天,同行的一位成員請求他們幫忙。朗卓‧舒在日記中寫道,有一個人「請我讓他把行李放在我的篷車上,說他找不到地方可以托放。」篷車「已經很擁擠,能裝東西的地方似乎都已塞滿了,」朗卓說,但是「我還是告訴他把行李放進來,和我們一起走。」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遇到了朗卓所稱的「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篷車的一根車軸斷裂了。他回憶道:「當時下著大雨,非常冷,我們立刻搭起帳棚,用山核桃木生起旺盛的火堆。……地上積水和泥沼很深,我們必須很費力地涉水到篷車那裡。……我們這時離下一個營地大約24公里,離第一棟房子也有15公里左右,我們都不懂機械,想把篷車修理好可能希望渺茫。」

沒想到,前一天他們幫的那個人竟成了救兵。朗卓說:「我正在為自己的不幸怨歎時,他上前來,告訴我他學的手藝就是做篷車,可以很容易地把我的篷車修好。……一等到天候許可,威爾森弟兄(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弟兄的名字)就開始動手,做了一支比斷掉的那支更好的輪軸。篷車修好後,我們終於離開了這個我們因大雨和泥淖而停留了數天的地方。」

對朗卓‧舒而言,這個經驗讓他重溫了有關服務和友誼很重要的一課。他在日記中寫道:「行善往往有善報。」1〔見第264頁的第1項建議。〕

朗卓‧舒的教訓

我們都是同一位天父的兒女,我們被差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是要為彼此做好事。

我們是高榮世界中同一位天父的兒女。……我們應當互相認識,這樣的話,我們對別人會比現在更有同情心,每個人也會更願意在心中思量該如何善待自己的弟兄,如何減輕他們的痛苦,如何用真理去鞏固他們,如何去除他們心中的黑暗。如果我們彼此了解,了解彼此之間真正的情誼,我們的感受應該和現在不一樣;這種知識唯有在我們獲得生命之靈並且渴望在正義中彼此扶持之後,才能獲得。2

我們被差來這個世界上,就是要為彼此做好事;為別人做好事,也就是為自己做好事。我們一定要一直記得這一點,丈夫要善待妻子,妻子要善待丈夫,兒女要善待父母,父母要善待兒女。我們隨時都有為彼此做好事的機會。3

我奉耶穌的名向神祈求,你我每天都要更忠信一點,今天要比昨天做得更好一點,要試著對鄰人有更多一點的愛心和熱情,就像我們學到的,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就是「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是要愛人如己」〔見馬太福音22:37–40〕。「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見馬太福音7:12。〕這些都是我們應該也必須學習的原則。……我們隨時隨地都要能與任何人作朋友。後期聖徒不憎恨世人,而是世人的朋友,我們有責任當世人的朋友,至少我們應該對他們如此。我們必須學會擴展我們的愛心與工作,為全人類謀求福利。這是後期聖徒的使命──這使命的對象不侷限於我們自己,而要向外擴展,遍及全人類。4

要正直、公正和慈悲,在你們一切的意念和決定上──在一切的行事和作為上,都要展現高尚與聖潔的情操。要培養仁愛的精神,為別人做的事,總要多過在處境對調時,你們期待別人為你們做的事。要有抱負追求偉大,但不是世人所認定的偉大,而是神眼中的偉大,要在「盡能、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並……要愛人如己。」這件事上追求偉大。你們要愛世人,因為他們是你們的弟兄,是神的子嗣。要殷切地祈求能具備這種博愛精神,能有這種開闊的思想和情感,能有力量和能力為彌賽亞的國度的益處而積極努力。5〔見第264頁的第2項建議。〕

幫助他人獲得快樂時,我們的快樂也會增加。

我們應當有行善助人的強烈渴望,不要太顧慮自己。只要把注意力稍從自己身上挪開一些,努力試著讓別人更快樂、更接近主,好事便自然而然會臨到我們身上。……要是發現自己有點沮喪,就看看四周,找一個處境比你更糟的人;到他那裡去,找出他的問題,然後運用主賜給你的智慧解決那個問題;你會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你的沮喪消失了,你覺得心情輕鬆,主的靈臨到你身上,每件事情也變得光明起來。6〔見第264頁的第3項建議。〕

我們先求別人的益處時,自己也能迅速得到改善。

年輕男女若想要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幫助別人也成功;別在意花一點時間幫助別人改進。改進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盡力為別人做些好事。要常常記住這一點。7

人不論追求哪項學識,都要認真努力,學完一門課程後,還要再重複這個課程,並且繼續不斷努力,讓自己專精這門學問。但是如果他在學習過程中,不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別人,他絕對無法學得透徹。要是他把朋友集合起來、努力將所學到的知識教給他們,他就會發現自己懂得更多事理,對於他教導別人、與他們分享的那些知識也更能透徹領悟。凡是在學校教過書的人都會理解我說的這一點的。……

我們要記住,有些人還處在黑暗中,他們在知識、智慧和智能上都有待增進,讓我們把知識、智能和能力傳授給這些朋友和弟兄,因為我們知道的比他們多,這樣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我們的心智在擴展,我們所得到的光與知識會更迅速地倍增。……

假如你們想與朋友們維繫穩固的友誼和情感,就要努力用你們所獲得的那些光去安慰他們,要記住,那些祝福都是來自神,你們這樣做只是在做每個人都應該去的事而已。……

一個人為了要讓自己得到至高無上的祝福,為了得到全能者的嘉許,為了繼續在正義的事物上精進,就必須在一切事上都做到最好。他要努力工作,願意為朋友的益處而犧牲。假如他想造就自己,最好的原則就是先去造就他的朋友。……

……要擴展自己的注意力,去了解和關照周遭朋友的福祉,只要有能力助朋友一臂之力,就要去做,你會發現,如果你這樣做,會更快速獲得自己所需的事物,比你罔顧朋友利益、完全靠自己汲汲營營去追求會更快獲得。我知道這是一項美好的重要原則。8〔見第264頁的第4項建議。〕

我們為別人的好處而犧牲自己時,天堂就在我們心裡。

我們必須知道……在自己以外,還有別人;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和感覺,而且要比現在更接近神。

……若要為我們所交往的人謀福利,我們必須有所犧牲。我們可以在救主、約瑟弟兄和我們的〔百翰‧楊〕會長身上看到這一點。耶穌、約瑟弟兄與百翰弟兄向來都樂於為人民的益處犧牲所有的一切;百翰弟兄時時展現的那種自我犧牲的胸襟,使得他對神和對人都能發揮力量。這對其他人而言也是一樣;他們願意為別人犧牲多少,他們的神性就能提升多少,永恆世界的祝福會在他們身上,他們不僅會得到這世上的權利,也會得到永恆的祝福。你們願意為彼此做多少犧牲,你們在屬神的事物上就會有相對的長進。現在,如果你們希望天堂在內心裡,如果你們想進入天堂,就要追隨天上使者的道路。如果你們想知道如何得到增進,我告訴各位,就是要在你們心中培養神性。

……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天堂。我們必須努力做到這件事;我們必須努力工作,在這世上打造天堂,儘管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邪惡,魔鬼也在我們周圍環伺,儘管邪惡的確存在,我們依然必須努力工作,在這世上打造天堂。

人在享受天堂之前,必須先學會如何到達天堂,並按照天堂的原則採取行動。現在你們以幾個人為例,回想他們20年前的情況,……那時候,生活或許艱苦,但他們享有某種程度的喜樂、平安和幸福。現在,他們可能過著舒服的日子,有足夠的錢來滿足物質上的需求,但他們要是沒有朋友,沒有弟兄們的情誼,他們會比20年前還不快樂。

……願主祝福各位弟兄姊妹,希望你們思索這些事情,願我們彼此相愛,過著能提升我們的生活,直到主賜給我們智慧和能力,並且使我們能彼此信任。9〔見第264頁的第5項建議。〕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研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ⅴ—ⅶ頁。

  1. 複習第257和259頁的故事。你曾在什麼時候看過「行善往往有善報」的例子?

  2. 舒會長提醒我們,我們都是神的孩子(見第259–260頁)。這項知識對於我們互相對待的方式應當有何影響?慈助會在行善助人方面為婦女們提供了哪些機會?聖職定額組又為弟兄們提供了哪些行善助人的機會?

  3. 思考第260頁的最後一段。為什麼我們在幫助別人獲得快樂時,我們的快樂也會增加?作父母的要如何幫助子女學會這項真理?

  4. 你覺得,為什麼我們與他人分享我們的知識時,自己的智慧也會增長?(見第261–262頁的幾個例子)。你有過哪些經驗,讓你明白這項原則是千真萬確的?

  5. 研讀從第262頁開始的單元。你認為一些小小的服務舉動為何有力量讓我們更接近天堂?思考本章的信息時,想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讓自己的家更像天堂?

相關經文馬太福音25:31–45路加福音6:36–38摩賽亞書2:174:14–27教約81:582:3

教學輔助說明:「挑幾個重點,有良好的討論和學習,會比起匆匆忙忙,努力想把課本裡的每一句話教完要好。……課堂上若要有主的靈同在,從容不迫的氣氛是絕對必要的」(傑佛瑞‧賀倫,「教會中的教導與學習」,2007年6月,利阿賀拿,第59頁)。

註:

  1. Journal of Lorenzo Snow, 1841–47, Church History Library, 39–42.

  2. Deseret News, Jan. 28, 1857, 371.

  3.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899, 2.

  4. Salt Lake Daily Herald, Oct. 11, 1887, 2.

  5. In Eliza R. Snow Smith, Biography and Family Record of Lorenzo Snow (1884), 486–87.

  6.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899, 2–3.

  7. Improvement Era, July 1901, 714.

  8. Deseret News, Mar. 11, 1857, 3; in the original source, page 3 is incorrectly labeled as page 419.

  9. Deseret News, Mar. 11, 1857, 4.

舒家庭在橫越愛阿華州時,他們先前幫助過的一個人反過來幫助他們。

「要擴展自己的注意力,去了解和關照周遭朋友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