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阿賀拿
記住:你有極大的價值
2025年3月


僅提供電子版

記住:你有極大的價值

無論你處境如何,神都認識你,也愛你。

兩個男孩坐在一起微笑

在這個人口眾多的世界裡,神真的認識我們每個人嗎?

是的!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迪特·鄔希鐸長老說:「無論你住在何處、處境多麼卑微、薪資多麼微薄、能力多麼有限、容貌多麼平凡,或覺得自己在教會中的召喚看起來多麼微小,天父都注意到你。祂愛你。」

神所有的兒女對祂而言都是寶貴的(見教義和聖約18:10阿爾瑪書26:37)。在以下故事中,成員們分享他們如何學習並一直記得神對他們的愛。

神必供應

「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馬太福音6:28,30)。

我們很幸運能住在靠近大自然的地方,我的家人喜歡在日落前,到住家附近的步道漫步徜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經常談論當天發生的事情以及我們感受到的祝福。我女兒喜歡步道上的一些簡單事物,尤其是野花。這些花朵色彩繽紛,野趣橫生。沒有人為這些野花每天澆水,然而它們從露水、霧氣和偶爾降下的雨水中收集水分。

這讓我想起神在馬太福音6:28的教導。我們常常會每天擔心如何在生活中出人頭地,擔心自己的外表,或擔心別人如何看待我們。但這些野花的美麗樣貌每天都在簡單地提醒我,神愛我,祂會不斷供應我和我的家人。

阮勝,美國德州

我們可以像神愛人一樣去愛他人

「你們為同胞服務時,只是在為你們的神服務而已」(摩賽亞書2:17)。

藉由研讀經文、背誦女青年主題、閱讀教長祝福辭,以及在聖殿中訂立聖約,我學到我在神眼中有極大的價值。透過今生的經驗,我了解到我在神眼中有極大的價值。從我對我小孩的愛中,我感受到祂是多麼愛我。我為人服務時,會學習像神愛人一樣去愛他們。神對祂所有的兒女有完全的愛,包括我在內。這份愛讓我明白我在神眼中是多麼重要,也讓我明白自己的價值。

基土拉·戈登,美國俄勒岡州

微小而簡單的事能滋養信心

「藉著微小而簡單的事能成就偉大的事」(阿爾瑪書37:6)。

我記得小時候,媽媽會告訴我,我在神眼中是有很大的價值,祂認識我,我應該一直努力去愛祂、事奉祂。這聽起來可能像是老生常談,但我知道這是真的,因為我親身體驗過。正是因為做了那些微小而簡單的事,母親很久以前在我心中種下的真理種子才得以成長為一項偉大的知識和保證,即神認識我、愛我,我在祂眼中很重要。我藉由以下方式與神更加接近:參加教會聚會和領受聖餐、研讀經文、不斷祈禱以明白祂的話語、為自己和家人尋求啟示、遵守神的誡命、接受和光大教會召喚、愛人、與人分享福音、教導他人尋找自己的祖先並保存個人歷史紀錄,以及與神訂立和遵守神聖的聖約。

祂差遣祂的兒子為我受苦而死,因為祂非常愛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回去與祂同住。我毫不懷疑母親知道這一點,我希望並祈求自己會永遠記得並繼續盡力而為。

莫阿娜·皮亞那,美國夏威夷州

神差遣祂的兒子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我因祈禱獲得回答而感受到神的愛,我也從跟家人一起研讀經文而感受到平安。這些個人經驗提醒我,神知道我也關心我的福祉。救恩計畫本身就證明了我們在神眼中的價值。祂已預備了一個方法,讓我們能回到祂身邊,變得像祂一樣。這項神聖的計畫顯示出祂重視我們的永恆進步和幸福。

或許證明神的愛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耶穌基督的贖罪。救主為我們每個人受苦,顯示出我們值得祂作出最大的犧牲。我見證神深深地愛我們每個人。我們對祂而言具有無限的價值。只要我們記得這項真理,就能懷著信心面對人生的挑戰,並在回到祂身邊的旅程中找到喜樂。

艾力士·洛巴諾夫,喬治亞提比里斯

神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記住,在神眼中,靈魂的價值是大的」(教義和聖約18:10)。

對我而言,每當我感覺不被愛或沮喪時,我就會開始記起教義和聖約的經文說:「在神眼中,靈魂的價值是大的」(教義和聖約18:10)。天父的這句話帶給我許多安慰。無論發生什麼事,祂一直都在我身邊。祂的愛是永恆的,我無法想像祂願意犧牲祂的兒子來拯救我們所有人。這份偉大的愛給予我力量去克服一切逆境,並振作自己與祂連結。

珍妮蒂·譚,美國加州

神為我們的人生準備了一個計畫

「看啊,這就是我的事工和我的榮耀——促成人的不死和永生」(摩西書1:39)。

更加認識偉大的救恩計畫和超升,幫助我知道我是神的孩子。研讀摩西書1:39時,我了解到天父在我的生活中具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帶給我希望和確信。

透過身為丈夫和父親的召喚與責任,我學到神是我的父親,祂愛祂所有的兒女。每天悔改和每週領受聖餐,以及與神訂立並遵守聖約,幫助我感受到祂對我和家人的愛。

法蘭西·吉卡比·席倫巴,烏干達瓦基索

你知道有人需要被提醒,他們有極大的價值嗎?今天就找個方法與他人分享神的愛吧!

註:

  1. 迪特·鄔希鐸,「你對祂很重要」,2011年11月,利阿賀拿,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