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大會
D. Todd Christofferson
2020年10月總會大會


永續社會

如果我們自身和街坊鄰里中有足夠多的人,都能努力照著「神的真理」來導引生活,維繫社會所需的諸多美德必將欣欣向榮。

唱詩班歌頌著美好的救主,是多麼動人!

聯合國在2015年採納了所謂的「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這項議程被描述為「現在到未來,實現人類和地球和平與繁榮的共享藍圖」。永續發展議程包含17個要在2030年以前實現的目標,像是:消除貧窮、消除飢餓、高品質的教育、性別平等、清潔飲用水和衛生設施,以及好的工作等等。 1

永續發展這個概念既有趣又重要,然而更為緊迫的,是永續社會這一個更為廣泛的問題。一個興盛的社會能促進其成員的幸福、進步、平安和福祉,而維繫它的基本要素是什麼?我們的經文記載了至少兩個這樣欣欣向榮的社會,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在古代,偉大的教長和先知以諾宣講正義,並「建了一座城,叫作神聖之城,即錫安」。 2 根據記載,「主稱祂的人民為錫安,因為他們一心一意,且住在正義中;他們當中沒有窮人」。 3

「主祝福了那土地,他們在山上、在高地上都蒙得祝福,並且興盛。」 4

在一世紀和二世紀的西半球,有尼腓人和拉曼人兩個民族,他們精闢地展現出興盛社會的另一個典範。復活的救主在他們中間行了非凡的施助,他們「按他們從主他們的神那裡接受到的誡命行事,不斷禁食祈禱,並且經常聚在一起祈禱和聆聽主的話。……

「沒有嫉妒、沒有不和、沒有暴動、沒有淫亂、沒有謊言、沒有謀殺,也沒有任何形式的色情;在由神的手所造的人當中,確實沒有比這人民更幸福的了。」 5

藉著天上的祝福,這兩個案例中的社會得以存續;而天上的祝福則是源自於他們恪守了兩項最大的誡命,即「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以及「愛人如己」。 6 他們在個人生活中服從神,並互相看顧彼此屬世和屬靈的福祉。教義和聖約提到,在這些社會中,「每個人都……為鄰人謀利益,且將眼睛專注於神的榮耀,來做一切的事」。 7

不幸的是,正如昆丁·柯克長老今早所說的,摩爾門經尼腓四書所描述的理想社會沒能存續到下一個世紀。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若背離維繫其和平與繁榮的基本美德,就失去了永續發展的保障,也行將衰落。在這個案例中,人民屈服於魔鬼的誘惑,「開始劃分階級,開始建立自己的教會以謀利,並且開始否認基督真正的教會」。 8

「事情是這樣的,三百年過去時,尼腓人和拉曼人都變得非常邪惡,不相上下。」 9

到了下兩個世紀的尾聲,已有數百萬人死於內戰,曾經和諧的國家已然淪為部落征戰的戰場。

反思這一案例,和其他曾一度興盛後來卻衰敗的社會的例子,我想我可以肯定地說,當人們覺得不用向神負責,而開始信賴「肉臂」時,就會招致災禍。信賴肉臂就是忘記和忽略了人權與尊嚴的神聖制定者,以及將財富、權力和世人的讚美置於首位(而且往往還嘲笑與迫害那些遵從不同標準的人)。與此同時,永續社會中的人所尋求的,會如便雅憫王所說的:「對創造〔他們〕的神的榮耀的知識,或者說對於那正確而真實的事的知識一定會增加。」 10

在賦予個人和社區以維繫社會永續發展的美德方面,家庭和宗教制度至關重要。這些美德深植於經文之中,包括正直、責任與負責、同情心、婚姻與婚姻中的忠誠、尊重他人與他人的財產、服務、工作的必要與尊嚴,以及其他種種美德。

今年早些時候,特約編輯傑拉德·貝克在他父親菲德克·貝克百歲壽辰之際,為表敬意,在華爾街日報上寫了一篇專欄文章。貝克推測他父親長壽的幾個原因,接著便提出這些想法:

「雖然我們可能都想知道長壽的秘訣,但我常常覺得,無論我們壽數幾何,最好能花點時間來釐清,成就美好人生的究竟是什麼。對此,我確信我知道父親的秘訣。

「在他所成長的時代,人生的意義主要取決於義務而非權利,取決於社會責任而非個人特權。貫穿他世紀人生的首要激勵原則,是對家庭、對神和對國家的使命感。

「在一個充斥著破碎家庭苦果的時代,我的父親對於妻子,是46年來的忠誠丈夫;對於六個子女,是盡職盡責的父親。當我的父母痛失一個孩子,遭受難以想像的不幸時,相比以往任何時候,他都更為重要,而且從未缺席。……

「在一個宗教日漸勢微的時代,我的父親是個真正的、忠信的天主教徒,對基督的應許篤信不疑。事實上,有時候我覺得他能如此長壽,是因為在我所見過的人當中,沒有人能比他更從容地面對死亡。

「我何其幸運——蒙福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自己美好的家庭,還有一些盛名過譽的世俗成功。但無論我多麼自豪和感恩,相較於我因父親而感到的自豪和感恩,都會黯然失色。他從不大驚小怪,總是從容淡定,不求回報,甚至不求認可,一個世紀以來,他一直在履行單純的職責和義務,並最終享有過著美德生活的喜樂。」 11

近年來,宗教和宗教信仰在許多國家的重要性都有所下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在當今世界中,個人或社會的誠實正直,與是否信奉神和對神忠誠無關。 12 我想我們都會同意,那些自稱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是,而且往往也是善良、有美德的人。然而,我們不會同意,這些人之所以美善不是受到神的影響,我指的是基督之光的影響。救主宣告:「我是真光,照亮每個來到世上的人。」 13 不論人們是否察覺,但古往今來寰宇之下,奉行各種信仰的男女老少,全都沐浴在基督的光裡,因此他們都擁有是非觀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良知。 14

然而,世俗化將個人和公民的美德,與對神的責任感切割,就像是將植物從根切斷一樣。僅僅依靠文化和傳統,並不足以維繫社會所需的美德。當人不信比自己更高的神,除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和喜好外,不去追求更大的善,其後果遲早必會顯現出來。

例如,若在某個社會中,個人意願是對性行為的唯一限制,這就是一個墮落的社會。姦淫、淫亂、非婚生子女 15 以及選擇性墮胎,不過是不斷進行的性革命中,所結出的部分苦果。不利於健康社會存續的後續後果還有:越來越多的兒童在貧窮中長大,他們缺乏父親積極正面的影響,有時會延及多個世代;婦女獨自承擔本應由夫妻共同承擔的責任;還有當學校像其他機構一樣,需扛起家庭失衡的補救責任時,導致教學資源嚴重不足。 16 除了這些社會病態,個人心碎和絕望的案例也難以估量,無論是罪有應得的還是無辜的人,都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摧殘。

尼腓宣告:

「凡聽從世人的教訓,否認神的大能和聖靈恩賜的人有禍了!……

「……凡因神的真理而發怒戰慄的人有禍了!」 17

相比之下,我們向兒女和全人類發出的喜樂信息是,「神的真理」指出了一條更好的路,或者如保羅所說的「最妙的道」, 18 這條道路通往今生的個人幸福和社會福祉,並通往來世的永恆平安和喜樂。

神的真理,指的是神為祂兒女準備的幸福計畫所依據的核心真理。這些真理有:神活著;祂是我們靈體的天父;祂賜給我們誡命,使我們能與祂同享完全的喜樂,藉以彰顯祂的愛;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是我們的救贖主;祂贖罪受苦並死亡,好讓我們可以悔改而得到寬恕;祂從死裡復生,促成全人類的復活;我們將站在祂的面前接受審判,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19

在摩爾門經中,在所謂「法官的統治」進入第九年時,先知阿爾瑪辭去了首席法官的職位,將全部時間投入領導教會的工作。他的目的是要處理人民的邪惡,尤其是在教會成員中滋長的驕傲、迫害和貪婪。 20 正如司提反·納德長老所說:「〔阿爾瑪〕受靈啟發的決定,不是花時間制定並強制執行更多的規則,來糾正他人民的行為,而是對他們宣講神的話語,教導教義,讓他們理解救贖計畫並最終改變自己的行為。」 21

身為鄰人和公民,我們可以為所處社會的永續發展和成功貢獻良多。當然,我們最基本且持久的服務,就是教導並奉行神偉大的救贖計畫所蘊含的真理。正如聖詩所唱的:

先賢守信,為愛犧牲;

無論友敵,我願兼愛。

溫柔話語,善良生活,

竭盡所能,廣宣此信。 22

如果我們自身和街坊鄰里中有足夠多的人,都能努力依照「神的真理」作抉擇,藉以導引我們的生活,那維繫社會所需的諸多美德必將欣欣向榮。

我們的天父出於慈愛,將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使我們可以有永生。 23

「〔耶穌基督〕做的事,沒有一件不是為了世人的益處;祂愛世人,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好吸引所有的人歸向祂,因此祂從不命令任何人不得領受祂的救恩。

「看啊,祂曾否對任何人大聲說:離開我?看啊,我告訴你們,沒有;祂只說:大地各端的人啊,到我這裡來,買奶和蜜,不用金錢,也不用代價。」 24

我們「以莊嚴的心情、溫順的態度」 25 ,並奉耶穌基督的名如此宣告,阿們。■

註:

  1. See “The 17 Goals,”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website, sdgs.un.org/goals.

  2. 摩西書7:19

  3. 摩西書7:18

  4. 摩西書7:17

  5. 尼腓四書1:12,16

  6. 馬太福音22:37,39

  7. 教義和聖約82:19

  8. 尼腓四書1:26

  9. 尼腓四書1:45

  10. 摩賽亞書4:12

  11. Gerard Baker, “A Man for All Seasons at 100,” Wall Street Journal, Feb. 21, 2020, wsj.com.

  12. See Ronald F. Inglehart, “Giving Up on God: The Global Decline of Religion,” Foreign Affairs, Sept./Oct. 2020, foreignaffairs.com; see also Christine Tamir, Aidan Connaughton, and Ariana Monique Salazar, “The Global God Divide,” Pew Research Center, July 20, 2020, especially infographic “Majorit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Connect Belief in God and Morality,” pewresearch.org.

  13. 教義和聖約93:2;亦見摩羅乃書7:16,19

  14. 見培道·潘,「基督的光」,2005年4月,利阿賀拿,第10頁;see also D. Todd Christofferson, “Truth Endures,” Religious Educator, vol. 19, no. 3 (2018), 6。

  15. 在這個例子中,我所謂的「苦果」,是指對子女造成的潛在不利後果,而非子女本身是苦果。神的每個兒女都是珍貴的,每個生命,不論出生的環境如何,都有無限價值。

  16. See, for example, Pew Research Center, “The Changing Profile of Unmarried Parents,” Apr. 25, 2018, pewsocialtrends.org; Mindy E. Scott and others, “5 Ways Fathers Matter,” June 15, 2016, childtrends.org; and Robert Crosnoe and Elizabeth Wildsmith, “Nonmarital Fertility, Family Structure, and the Early School Achievement of Young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Race/Ethnic and Immigration Groups,”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vol. 15, no. 3 (July–Sept. 2011), 156–70.

  17. 尼腓二書28:26,28

  18. 哥林多前書12:31

  19. 阿爾瑪書33:22

  20. 阿爾瑪書4:6-19

  21. Stephen D. Nadauld, Principles of Priesthood Leadership (1999), 13;亦見阿爾瑪書31:5

  22. “Faith of Our Fathers,” Hymns, no. 84.

  23. 約翰福音3:16

  24. 尼腓二書26:24-25;亦見尼腓二書26:33

  25. 教義和聖約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