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聽從先知的話語
2008年4月


聽從先知的話語

我們是這教會的聖職持有人,跟隨先知是我們的神聖責任。

我親愛的聖職弟兄們,很感激能在這個深富歷史意義的日子,和大家一起參加這場總會教友大會。

我們都很景仰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瀕臨險境的人。1去年年底,南加州遭受聖塔安娜焚風肆虐之際,我前往視察,留下了兩個深刻的印象:一是教友主動援助災民,二是災民非常感激消防人員。有位屋主談到消防人員的英勇作為時,指出聖塔安娜焚風是從炎熱的沙漠往大海方向吹去,一旦起了火苗,火勢就會順著這股來自沙漠的熱風,以每小時 96到113公里的速度延燒開來。那位屋主說,他對消防隊員既感激又敬佩,他看到了他們站在一處淨空區後面,拿著水管救火,面對著一堵三公尺高的火牆挾著強大風勢向他們撲壓而來。這些英勇的消防隊員不時冒著個人生命危險,去拯救人民和房屋。

不論是個人或教會,有時我們會經歷一些危機時期和危險。有些像大火一樣來勢洶洶,有些在來臨之際仍幾乎難以察覺;有些需要的是英雄般的作為,但大部分都不太引人注意。而我們回應的方式攸關重大。今天晚上,我的目的就是要向聖職持有人再次強調,聽從先知的話語是多麼重要。用這項方法來應付身體上和靈性上的種種危險,也是非常穩當的。我來舉幾個例子說明。

你們許多人都曾踏上威利和馬丁手推車隊伍當年走過的旅程,讚佩那英勇的救援行動。我第一次知道這項救援行動是在我青少年的時候,那時家母給了我一本書,作者是奧申·惠尼,他後來蒙召成為使徒。2惠尼長老的書讓我知道了那些援救手推車隊伍的英勇作為,乃是出於百翰·楊的指示。那些手推車隊伍被冬季的暴風雪困在懷俄明的高原上,有些人喪生,許多人瀕臨死亡。百翰·楊得知他們的處境後,便於1856年10月的總會教友大會上,指示聖徒暫停一切活動,去援救那些被困在高原上的人。3

反應非常熱烈。惠尼長老記載:「這些勇敢的人都懷著英雄氣概,因為他們是冒著自身性命的危險,在嚴寒的冬天去對抗高原上的暴風雪;他們不但因此名垂千古,也因及時的行動,拯救了數百人,贏得他們無盡的感激。」4

家母之所以給我那本書,原因之一是惠尼長老在書中特別提到了我的外曾祖父大衛·甘,因為他在17歲那年參加了那次的救援行動。當時,援救人員在營救手推車隊伍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必須與深厚的積雪及嚴寒的氣候搏鬥。大衛和他的同伴付出極大的犧牲,協助背負許多先驅者跨越寒冷、充滿浮冰的甜水河。5這項忠實的記載使我深受震撼。以前我總希望能做點驚天動地的事,來表明我對主的忠誠。但有一次與外祖父談話時,他說,百翰·楊會長派他的父親大衛和其他男青年展開救援行動時,曾指示他們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盡一切所能拯救手推車隊伍。6他們英勇的舉動是為了「跟隨先知百翰·楊」,來表明他們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外祖父告訴我,忠信且始終如一地跟隨先知的忠告,才是我真正要從外曾祖父所作的服務中學到的一課。正如大衛和他的同伴在協助拯救先驅者時展現出英雄氣概一樣,今天聽從先知的忠告也需要十足的勇氣。

舊約聖經裡有個經常被人講述的故事,闡明了這項原則。亞蘭國的一位元帥乃縵患了大痲瘋,得知以色列有位先知以利沙可能可以治好他的病。以利沙派使者傳話給乃縵,要他到約旦河裡沐浴七回。起初,乃縵因這番話而發怒,但他的僕人說:「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後來,乃縵聽了先知以利沙的忠告,終於得以潔淨。7

你們這些年輕的聖職持有人可能也像乃縵一樣,渴望「做一件大事」,或希望能像手推車救援隊那樣,有一番引人注目之舉,但其實你們應該下定決心聽從先知的忠告。總會會長團一再重申要提高受推薦去傳教的年輕人的配稱程度。因此,你們的目標之一應該是不沾染世俗的罪惡,以及符合從事傳道事工的高標準。準備好自己去傳講福音,在靈性上拯救天父的一些子女,這麼做不但有意義,也富於英雄氣概。你們都有能力達成這項挑戰。

有史以來,慈愛的天父和祂的兒子──即本教會的元首──耶穌基督,就使我們蒙福得以有先知,針對將來的危險向我們提出忠告和警告。8主在教義和聖約第21篇,特別提到先知,祂說:

「......要聽從他在完全聖潔地行走在我面前時所接受並給予你們的一切話語和誡命;

「你們要用一切耐心和信心接受他的話,就像從我口中接受一樣。」9

今天早上,我們很榮幸能在一場莊嚴集會中支持多馬·孟蓀會長為我們的先知、先見、啟示者,以及本教會在此福音期的第十六任總會會長。在這場聖職大會中,我們稍晚將蒙福聽到他以總會會長的身分,在總會教友大會上發表第一篇演講。在仔細聆聽他的教導並體察自己的感受之後,我們都會以行動全心全意地支持他。

我內心深處十分敬愛並感激我們的前任先知戈登·興格萊會長,直到永遠。但正如我們內心總有空間容納來到我們家中的每個子女一樣,我們對主召喚來領導祂教會的每一位先知也懷著相同的敬愛與忠誠之情。

先知得到啟示,以其真知灼見幫助我們確立優先順序,保護我們免於危險。例如,在1918年到1945年間擔任先知的禧伯·郭會長得到啟示,強調要遵守智慧語,10那是主啟示給先知約瑟的一條帶有應許的原則。11他強調不抽煙、不喝酒精飲料的重要,又指示主教在聖殿推薦書面談時要複習這些原則。

當時的社會不但認為抽煙並無不妥,甚至還認為是時尚的表現。醫學界也認可抽煙並無大礙,因為科學研究在許多年後才證實抽煙與數種癌症的發生有關。郭會長大聲疾呼後,我們就因禁絕煙酒而聞名於世了。

從1960年代後期開始,世界各地普遍都在使用非法藥物。儘管有些教友不聽勸告,但大多數的後期聖徒青年還是能夠避開毒品的巨大傷害。

遵守智慧語為我們的教友,尤其是為青少年打了一支抗拒毒品的預防針,免於後續的健康問題和道德危機。不幸的是,使用毒品的情形在我們這個時代似乎又死灰復燃了。今日,遵守智慧語依然能使你們免於今生可能遭遇的某些最重大危險。

先知有時會以其真知灼見,幫助我們確立現在和未來都適用的優先順序。舉例來說,大衛奧·麥基會長是1951年到1970年間的先知。他極力強調家庭的重要。他教導,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12他鼓勵教友要多培養宗教方面的習慣,以鞏固家庭。他過世後,婚姻制度瀕臨瓦解,他的教導卻成了保護家庭的盾牌。13由於麥基會長的教導,後期聖徒強化了他們對家庭及永恆婚姻的承諾。

我們是這教會的聖職持有人,跟隨先知是我們的神聖責任。我們支持孟蓀會長和他的兩位副會長艾寧會長及鄔希鐸會長。

希望你們年輕人都知道,多馬·孟蓀會長從青少年時起,就為主所培養,準備擔任先知了。14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海軍服完兵役後,以22歲的年齡被按立為主教,後來又擔任支聯會會長團成員。32歲時,他偕同他的愛妻法蘭絲·孟蓀一起到加拿大擔任傳道部會長。36歲時,他被麥基會長召喚為使徒,是過去98年來年紀最輕的一位使徒,服務年資超過了44年。過去22年來,他先後擔任過泰福·彭蓀會長、豪惠·洪德會長以及戈登·興格萊會長的副會長。15

教義和聖約第81篇明定給總會會長團副會長的指示,談到重要的聖職原則。第一項指示是「忠於勸告」。孟蓀會長一直忠信地與他所服事的每一位先知一同商議。總會會長團在所有重要的決定上齊心合力,為我們全體聖職持有人在管理教會方面樹立了榜樣。

第二項指示是「傳播福音」。孟蓀會長一生都是偉大的傳教士。他熱誠地擔任傳教士,督導傳道部門的事工,履行身為傳道部會長的召喚及訓練。他對新的傳教士指南宣講我的福音一書貢獻良多。除了提供許多寶貴的內容外,他還鼓勵我們加入一些實際情況,使這本指南更顯生動有趣。他用印刷界的專業眼光使排版設計更加精美。他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傳教士。

第三項指示是「因此,要忠信;善盡我指定你的職責;援助軟弱的人,扶起垂下的手,堅固無力的膝。」16我們有許多弟兄姊妹的生活正面臨嚴重問題。我們這些聖職領袖、父母、朋友及家庭教導教師只要能主動伸出援手,提供基督般的關懷,就能像那些手推車隊伍的救援者一樣。

孟蓀會長在救援方面所作的努力,一向都特別值得效法。他在擔任主教時,學到要施助他支會中的教友。他也一直與那些教友的子孫保持聯絡,為他們服務。儘管他工作繁重,但對於在他擔任主教期間住在支會裡的84位寡婦,他都一一在她們的喪禮上致詞。

他用很特別、很個人的方式去關懷貧困者。他長年督導人道救濟工作,造福世界各地的教友和其他信仰人士。他親自施助,就像基督一樣,為無數人帶來慰藉與平安。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孫子在悲慘的意外中喪生,他告訴我,他的悲傷無人能夠理解,但是孟蓀會長的探望使那難以承受的悲傷化成了超乎想像的平安。孟蓀會長親自探望生病和患難的人,用心程度非比尋常。

孟蓀會長盡其所能地「......援助軟弱的人,扶起垂下的手,堅固無力的膝。」他出色地光大了身為總會會長團副會長的召喚,他勇敢地履行了所有使徒的首要責任,在全世界為耶穌基督的名作見證。

今年二月,我以最資淺的十二使徒成員身分,在鹽湖聖殿樓上房間首度參與總會會長團的改組事宜。當每位十二使徒一致支持孟蓀會長為主的先知及本教會的總會會長時,我體驗到聖靈的證實。

我很感激有一位愛我們的天父,也感激祂的兒子──我們的救主及最偉大的拯救者──耶穌基督,透過贖罪拯救我們脫離今生在身體和靈性方面的危險。祂是我們在天父面前的中保。我這樣見證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見約翰福音15:13。

  2. See Orson F. Whitney, Life of Heber C. Kimball, 2nd ed. (1945), 413--14.

  3. 見戈登·興格萊, 「移山的信心」,2006年11月,利阿賀拿,第83-84頁。

  4. Life of Heber C. Kimball, 413.

  5. See Chad M. Orton, “The Martin Handcart Company at the Sweetwater: Another Look,” BYU Studies, vol. 45, no. 3 (2006): 5--37.

  6. See Marva Jeanne Kimball Pedersen, Crozier Kimball: His Life and Work (1995), 6--7

  7. 見列王紀下5:1-14。

  8. 見阿摩司書3:7。

  9. 教約21:4-6。

  10. 見總會會長的教訓:禧伯·郭(麥基洗德聖職及婦女會研讀課程,2002年),第189-197頁。

  11. 見教約第89篇。

  12. Quoted from J.E. McCulloch, Home: The Savior of Civilization (1924), 42;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35, 116。

  13. See Brad Schiller, “The Inequalilty Myth,” Wall Street Journal, Mar. 10, 2008, A15.

  14. 見下例:撒母耳記上2:26;摩爾門書1:2;約瑟·斯密──歷史1:7。

  15. See Deseret Morning News 2008 Church Almanac (2007), 35.

  16. 教約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