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我抱持著什麼立場?
2004年10月


我抱持著什麼立場?

想找到幸福快樂的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必須表明立場,與主站在同一邊。

親愛的弟兄姊妹及朋友們,興格萊戈登會長提醒過我們,在「黃金歲月」的日子裡,金的含量沒有鉛來得多!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會坐著對你們講話。由於我的脊椎錯位壓迫到背部神經,目前正在復原中。醫生告訴我,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完全康復了。

我由衷地感謝十二使徒議會裡剛去世的麥士維尼爾長老及海大衛長老,由於他們美好的服務,為這個世界帶來了許多祝福。我們痛失了兩位偉人。我們也要歡迎鄔希鐸弟兄與貝納弟兄進入十二使徒定額組這個美好的議會當中,他們兩位都是美好而忠誠的人。

今天早上我謙卑地祈求,希望大家能了解我的意思,而不會產生誤解。要想在這越來越不公平的世界裡生存下來、甚至找到幸福快樂的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必須表明立場,與主站在同一邊。我們必須在每天的每一個小時裡都努力保持忠信,這樣,我們信靠主的根基才不會動搖。有些人對今生看似不公平的痛苦、折磨、災難、悲痛等遭遇,可能感到不解,我的信息是要為這些人帶來希望與忠告。有人可能會問:

「為什麼我天生就有身體或智能上的障礙?」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要遭受這種痛苦?」

「我的父親在殘酷的中風造成他癱瘓之後,為什麼還得忍受這麼多痛苦?他的為人那麼正義,對主、對教會都很忠信、忠誠。」

「為什麼我得經歷兩次喪母之痛?一次是她得了老年癡呆症,第二次是她去世。她從前就像天使一樣美好。」

「主為什麼要讓我們的女嬰孩死亡?她是我們的心肝寶貝,我們好愛她。」

「主為什麼不照著我們的願望來回答我們的禱告?」

「人生實在很不公平,我們知道有人做了一些壞事,卻好像可以無往不利,擁有想要的一切。」

賀特亞瑟博士曾經提出一些理由,說明為什麼好人也會跟邪惡的人一樣受苦受難:「第一:我也不知道。第二:我們可能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清白無辜。第三:……我相信那是因為神很愛我們,甚至超過祂讓我們幸福快樂。怎麼說呢?因為,如果此時此刻就開始按照個人行為進行嚴格的獎懲,那麼所有的好人會一直幸福快樂,而所有的壞人都會遭受苦難(這和我們常見的情況相反),那將會是一種最狡猾的破壞人性的方式。」1

甘賓塞會長曾提出一段發人深省的見解:

「如果痛苦、憂傷以及所有的懲罰都在作惡之後立刻來到,那就沒有人會再犯罪了。如果把喜樂、平安以及酬賞立刻賞賜給做好事的人,也就不會有邪惡存在──所有的人都會去做好事,但不是因為做好事是一件正確的事而去做。這樣,就不會有意志力的考驗,品格不會進步、能力無從成長,也不會有自由選擇權。……也不會有歡樂、成功、復活、永生,以及神性。」2

我們對神的愛必須是純正的,沒有自私的意圖。我們獻身付出的動機應該是基督純正的愛。

如果每件事情最後的結局都是死亡,那麼一切的痛苦可能真的很不公平,但事實並非如此。生命這齣戲並不是只有一幕,而是有三幕。我們已經度過了前生,那是第一幕,現在上演的是第二幕,也就是今生;未來還有一幕戲,那就是回到神面前的時候。3誠如耶穌應許的:「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4我們被差來今生接受試探及考驗。就像主對亞伯拉罕說明的:「並且我們將藉此驗證他們,看他們是否將做主,他們的神,將吩咐他們的一切事。」5

誠如保羅所說的,我們過去和現在的痛苦不能和那些在永恆中「要顯於我們的榮耀」6相比。「很多憂患過去以後祝福來到。因此你們被獎賞以大榮耀的日子就必來到。」7因此,憂患對我們是有益的,因為憂患能幫助我們進入高榮國度。

有些人因為對永恆的計畫缺乏信心,或是不了解,因而憤憤不平、失去希望。19世紀有位作家就是這樣,他的幽默感十足、寫作風格又大受歡迎,因此名利雙收。他的妻子來自一個有宗教背景的家庭,這位作家也想培養對神的信心,可是並不確定神是否真的存在。接著他遭受一連串慘痛的打擊。1893年,全國經濟危機使他債臺高築,他的大女兒在他巡迴演講的路途中死去。他的妻子健康狀況隨後日漸惡化,在1904年去世。接著他的小女兒在1909年死去,他自己的健康也每況愈下。他先前的作品充滿活力,如今卻是愁苦連篇。他越來越沮喪,越來越憤世嫉俗,也覺得夢想破滅,就這樣抑鬱而終,在1910年去世。儘管他才智出眾,但卻缺乏應付逆境的內在力量,只能任憑不幸的事件擺佈著他。

我們身上發生了哪些事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那些事情。這讓我想起阿爾瑪書當中的一段故事。經過長期戰爭,「許多人已變得頑強了」,但「也有許多人因為他們的苦難而變得溫和」。8相同的情況卻產生出截然不同的結果。那位損失慘重的作家無法從信心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信心的儲藏室,幫助我們克服在這今生的考驗時期必然會有的困難。

蓋爾多馬是威爾斯人,1844年歸信教會,他的一生也相當坎坷。蓋爾是個礦工,有一次在礦坑裡挖煤的時候,一塊很大的煤塊擊中了他的頭部,劃出一道九吋長的傷口。幫他檢查的醫生說,這位傷患活不過24小時。後來長老來為他作祝福,應許他會好起來,而「即使從此以後眼睛看不見,他仍會活下來,在教會中做許多好事。」蓋爾弟兄真的活了下來,但後來終生雙眼失明。他在受傷之後不到一個月內,「就到全國各地履行他在教會裡的職責。」

1856年,蓋爾弟兄和家人移居猶他州,離開祖國臨行之前,威爾斯的聖徒獻給他一把豎琴,他練習之後彈得非常好。他在議會懸崖加入手推車隊,向西前進。「儘管雙眼失明,他仍舊推著手推車從議會懸崖一路來到鹽湖城。」在越過大平原的時候,他失去了妻子和兩個小孩。「他悲痛不已,傷心欲絕,但他沒有喪失信心。在悲傷之餘,他像某位古人一樣說道:『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9到達鹽湖城時,聽過他故事的楊百翰會長借給蓋爾弟兄一把貴重的豎琴,直到他自己的琴從威爾斯運到鹽湖城來為止。蓋爾弟兄後來「四處拜訪猶他各個屯墾區,……用他優美的琴聲振奮人心。」10

運用神所賜的道德選擇權時所抱持的態度,正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某些選擇的後果是無法預料的,可能很好,也可能很糟。可是我們通常可以事先知道某些選擇的後果是否有害、或甚至會造成傷害。我把這些稱作「可預知後果的選擇」,因為我們知道行動之後會帶來悲慘的後果。這些可預知後果的選擇包括不當的性關係、使用毒品、喝酒或抽煙。這些不良的、可預知後果的選擇可能會使人無法去傳教或接受聖殿祝福。我們也有可能因為世人的誘惑扭曲了事實,使得我們失去防備,因而錯誤地作出這些可預知後果的選擇。跟異性約會的時候,如果年紀輕輕就作出錯誤的選擇,會造成將來越來越難作出正確的選擇。

那麼,我們應該抱持什麼立場呢?如果我們以每天正義的行動來向神展現我們的忠誠,祂會知道我們的立場如何。對所有的人來說,今生都是一段接受篩選與淬煉的時期;我們都必須面對考驗。教會早期的教友都要接受試驗及淬煉,他們當時得作出決定,看是否能像蓋爾弟兄那樣有信心,把家當放上篷車或先驅者的手推車,橫越美國大平原。有些人沒有信心,有些人則踏著「每一步都是信心」的步伐前進。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經歷的是越來越困難的試驗與淬煉的時代。試驗越來越嚴苛,因為善惡的界限模糊不清,大眾傳播媒體上也似乎沒有任何神聖的事物。生活在這個環境裡,我們必須時時確立自己的立場,表明我們對永恆真理與聖約的承諾。

「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11我們從這個人身上學習到很多有關面對苦難的事。主允許撒但試探約伯。約伯當時很富有,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可是後來他的財產和兒女都遭到滅絕。這對約伯造成什麼影響呢?他提到神,這樣說:「祂必殺我」,12我仍舊要信靠祂,而且「〔祂〕要成為我的拯救」。13約伯作證說:「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14約伯全然信靠主,讓祂處理其他所有令他擔憂的事。

在今生尋找喜樂的方法是像約伯那樣下定決心,為神及祂的事工忍受一切。藉著這樣做,我們會獲得與救主永恆同在的無限與無價的喜樂。就像在一首膾炙人口的聖詩當中,我們唱著:

「凡虔誠信靠我,尋安息的靈,

我必不肯讓他,落仇敵的手,

雖四面有邪魔,威脅和利誘,

我永遠在左右,永遠在左右。」15

洪德豪惠會長曾經說過:「神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看到我們所沒有看到的。」16沒有人知道主的智慧,我們無法確切地預知,祂要如何把我們從現在的情況改變成理想的模樣,但是祂已在教長祝福中給了我們大致的藍圖。在通往永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障礙、轉彎、岔路;在這條路上也處處都是教訓和必須修正的地方。主說:「那不能忍受懲罰的人對我的國度是不配稱的。」17「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18

活在世上,我們必須憑著信心前進,不要疑惑。當這趟旅程好像難以忍受時,我們可以從主的話語中獲得安慰:「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醫治你」。19有些醫治的過程也許會在來生進行。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為什麼有些事會在今生發生;某些苦難發生的原因只有主知道。

楊百翰會長曾提出深刻的見解,他說,至少我們的某些苦難都有其目的:

「一切被冠上榮耀、不死、和永生冠冕的靈,都必須經歷應有的嚴格考驗,才能獲得他們的榮耀和超升。凡世人所能遭受到的各種災難將臨到少數人身上,好使他們準備好和主同住。……你們所經歷的各種試煉,都是你們的救恩所不可或缺的」。20

有很多理由可以令我們滿懷希望。如果我們願意為主犧牲一切,喜樂就會是我們的。接著我們就可以期待那無限與無價的事,就是成功地克服今生所有的挑戰。這樣,就可以永遠跟救主在一起,而且,就像楊百翰會長說過的:「我們可以期待享有神為忠信者所準備的榮耀、卓越與超升」。21神活著,耶穌是基督,興格萊戈登會長是我們的先知,這是我們每個人準備迎見神的日子。我這樣見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Excerpt from a letter.

  2. 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ed. Edward L. Kimball (1982), 77.

  3. 見傳道書12:7。

  4. 約翰福音14:2。

  5. 亞伯拉罕書3:25。

  6. 羅馬書8:18。

  7. 教約58:4。

  8. 阿爾瑪書62:41。

  9. 見約伯記1:21。

  10. See Andrew Jenson, Latter-day Saint Biographical Encyclopedia, 4 vols. (1901--36), 2:507--8.

  11. 約伯記1:1。

  12. 約伯記13:15。

  13. 約伯記13:16。

  14. 約伯記19:25-26。

  15. 「穩當根基」,聖詩選輯,第41首。

  16. 1988年1月,聖徒之聲,第54頁。

  17. 教約136:31。

  18. 希伯來書12:6。

  19. 列王紀下20:5。

  20. Discourses of Brigham Young, sel. John A. Widtsoe (1954), 345.

  21. “Remarks,“ Deseret News, 31 May 1871,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