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如果你們已預備好,你們就不懼怕
10月 2004


如果你們已預備好,你們就不懼怕

我們的確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未來往往不可預知,因此我們必須為世間的無常作好準備。

能在這次總會婦女會大會站在各位面前,我深感榮幸!我了解除了在會議中心的會眾外,還有成千上萬的姊妹正透過衛星轉播收看及收聽這場大會。

今晚跟各位演講,我意識到自己是弟兄、是少數,因此最好在發表意見時謹慎小心一點。我覺得自己就好像個害羞的鄉巴佬到大都市探親一樣。他已經多年沒去找過他的親戚了,因此看到來應門的少年時,大吃一驚。小伙子請他進屋去,等兩人都舒適地坐好後,問道:「請問你究竟是哪一位?」

訪客答道:「我是你父親那邊的堂兄弟。」於是小伙子便說了:「先生,在這個家裡,父親那邊都是錯的一邊!」

不過我相信,今晚在這屋宇裡,我會是在對的一邊,在主的那一邊。

多年前,我看到一張鹽湖城先驅者支聯會第六支會主日學班級的照片。這張照片是在1905年拍的。照片前排有個長得很甜、梳著兩條辮子的女孩。她的名字叫施百福。後來,結婚以後的施百福以總會婦女會會長的身分寫道:「今日世上婦女影響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機會之門從未如此為婦女敞開過。對婦女而言,這是個鼓舞人心、充滿挑戰、要求付出的時代。只要我們把握生活的重點,了解生命的真正價值,明智地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這將是一個酬賞豐富的大好時代。」1

婦女會組織向來有消除文盲的目標。識字的人很難體會不識字、不會寫字的人內心那種被剝奪的感覺。他們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烏雲之中,進步受阻,理解力變駑鈍,希望變得渺茫。婦女會的姊妹們,妳們可以為她們驅散這片絕望的烏雲,讓天上神聖的光輝照耀在姊妹的身上。

幾年前,我到路易斯安那州的孟羅參加地區教友大會,那次大會圓滿成功。我在機場正準備搭機回家時,有位美麗的非裔美籍婦女向我走來,這個教友笑容可掬地對我說:「孟蓀會長,我加入教會成為婦女會的一員之前,既不識字、也不會寫字。我的家人沒一個識字的。我們都是貧窮的佃農。會長,我那些婦女會的白人姊妹教我讀書寫字。現在,輪到我幫忙教其他的白人姊妹如何讀書寫字了。」我心想,當她打開聖經頭一次讀到主的話語時,內心不知有多喜悅: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2

那天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孟羅,聖靈向我見證了婦女會為消除文盲所訂定的目標有多麼崇高。

詩人寫道:

儘管你腰纏萬貫,

儘管你有滿室珠寶,

然而我卻比你富有,

因我母親從小唸書給我聽。3

然而,另一位詩人又加上了這段悲痛的詩句:

但是想想另一個孩子的命運,

他謙虛有禮、個性溫和,

也需要媽媽唸書給他聽,

卻生在一個媽媽不識字的家庭。4

各地的父母都關心著他們的子女,及他們永恆的幸福。舞台史上演出最久的音樂劇之一,「屋上的提琴手」,將此表露無遺。

在劇中,這個俄國猶太家庭裡極為傳統的父親,窮於應付那幾個十幾歲的漂亮女兒,因此被迫意識到時代的改變,看了令人不禁莞爾。

輕快的舞蹈、音樂的旋律、絕佳的演技,比起劇中老泰維的一番話,卻顯得相形失色。對我而言,那番話才是該劇的主旨。他把可愛的女兒們叫到身邊,在他樸實的農家環境中,就她們思考未來之事,提出了告誡。泰維警告說:「記住,……在安那德卡,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神對他的期望。」5

我心愛的姊妹們,妳們都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神對妳們的期望。妳們的挑戰是讓自己所負責的人也都知道此一真理。主的教會的婦女會可以協助妳們達成此一目標。

「教會中首要的教導良機是在家庭,」麥基奧大衛會長說。6「一個真正的摩門家庭是那種假如基督偶然造訪,也會樂意停留憩息的地方。」7

我們該如何確保我們的家庭符合這樣的條件呢?單是父母有堅強的見證並不夠,子女不能永遠仰賴父母的信念。

郭禧伯會長說:「我們有責任在孩子年輕時教導他們。……我可能知道福音是真實的,我的妻子也可能知道;但是我要告訴你們,除非我們的子女研讀福音,自己獲得見證,否則他們不會知道這福音是真實的。」8

懷著對救主的愛、對祂的名心懷虔敬、彼此真誠敬重,就會為見證的成長提供肥沃的苗床。

學習福音、分享見證、帶領家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生旅程往往伴隨著一路的顛簸、海中的巨浪──甚至時代的動亂。

多年前,我在澳洲拜訪教友和傳教士時,目睹了一個崇高的典範,讓我看到見證的寶庫怎樣祝福和聖化一個家庭。傳道部會長安森荷瑞斯和我一同搭機由雪梨長途飛行到達爾文,要為教會在該城市的第一座教堂破土。依航行計畫,飛機在途中停在一處名叫伊撒峰的小礦區加油。我們一進入那個小機場,就有一位婦人帶著她兩個年幼的孩子上前來,她說:「我叫勞登茱蒂,是教會的教友,這是我的兩個孩子。我們想,您大概會搭這班飛機,所以想趁您中途停留時,與您談談。」她告訴我們,她丈夫不是教會的教友,事實上,她和孩子是當地唯一的教友。我們分享彼此的體驗及見證。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當我們準備登機時,勞登姊妹看來是那麼的孤獨無助,她請求著說:「你們還不能走;我好想念教會哦。」突然,擴音器宣佈,我們的飛機因機械問題,延遲三十分鐘起飛。勞登姊妹輕聲地說:「我的祈禱剛剛得到了答覆。」然後,她問我如何才能讓她丈夫對福音有興趣。我們建議她,每星期在家中給孩子們上兒童會課程時,也邀請她丈夫參與,而且要成為活生生的福音見證給他看。我說我們會訂閱一份兒童之友(Children’s Friend)雜誌給她,並提供其他方面的協助,讓她在家中教導時使用。我們鼓勵她永遠不要放棄她丈夫。

我們離開了伊撒峰,我再也沒有回去過那城市。然而,我永遠珍惜記憶中那位親切的母親和她可愛的孩子,含著眼淚,揮手感謝、道別的情景。

幾年以後,我在澳洲布里斯本的一次聖職領導人大會中演講,強調在家中研習福音的重大意義,及遵行福音、作真理正義的榜樣有多麼重要。我和與會男士們分享了勞登姊妹的故事,以及她的信心和決心所帶給我的影響。結束時,我說:「我想,我永遠不會知道勞登姊妹的丈夫是否加入了教會,但他再也找不到比他妻子更好的榜樣可效法了。」

有位領袖舉手,站起來說:「孟蓀弟兄,我是勞登理查,您提到的婦人是我的妻子,那兩個小孩〔他的聲音顫抖著〕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現在是永恆的家庭了,這大部分要歸功我愛妻的堅忍和耐心。她成就了這一切。」這時全場寂靜無聲,只有抽噎聲打破靜默,許多人熱淚盈眶。

我們的確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未來往往不可預知,因此我們必須為世間的無常作好準備。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因為各種原因,有時妳會發覺自己要扮演負擔家計的角色。我敦促各位接受教育,學習就業技能,如此一來,妳若有一天面臨此種境遇時,已準備好擔起家累了。

婦女的角色極為獨特。著名的美國散文家、小說家,也是歷史學家的歐文華盛頓說過:「這世上有一種人,比悲傷的當事人更為悲傷;比興高采烈的當事人更為開懷;因他人的榮耀而真心喜悅,勝過自己的榮耀;看到別人卓越不凡,只有滿懷的歡愉;忠誠地為人藏拙,遠超過掩飾自己的短處;全然忘記自己的感受,只流露出仁慈、溫柔、獻身他人的品德。這種人就是女人。」

興格萊戈登會長說:「神在婦女內心栽種神性,這神性在恬靜的力量、高雅、平和、善良、美德、真理與愛中散發出來。所有這些不凡的品格,都在母職中展現無遺。」9

當母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世上最古老的著作訓誡我們不可離棄母親的法則,也訓示我們,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還告誡我們,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10

經文也提醒我們,母親的教導形成我們價值觀的核心,就像希拉曼兩千子弟兵,他們的「母親們曾教導他們,如果他們不懷疑,神必拯救他們。」11而神的確拯救了他們!

許多婦女會的姊妹沒有丈夫,因為死亡、離婚、或沒有機會結婚,在許多情況下,姊妹必須獨自承擔起一切。另外,還有一些是剛從女青年組織晉升上來的姊妹。實際上,沒有人應該孤獨,因為慈愛的天父會在她身旁指引她的人生;在那些孤獨,需要安慰的寂靜時刻,天父會賜給她平安與信心。而重要的是,婦女會的婦女親如姊妹,彼此肩並肩地在一起。願妳們永遠關懷彼此,體認彼此的需要。願妳們體貼每位姊妹的處境,明白有些婦女正面對特別的挑戰,而且每位婦女都是天父寶貴的女兒。

在演講的結尾,讓我跟各位分享多年前的一個經驗,它刻劃出親愛的婦女會姊妹的力量。

在1980年,教會組織成立150週年時,總會婦女會理事會的每位姊妹都受邀親自寫一封信函給2030年(50年後)的教會姊妹。以下內容摘自歌德海倫姊妹的信函:

「1980年的世界詭譎多變,但我決定要以信心而非恐懼來面對每一天,我要信賴主,遵行現今先知的忠告。我知道神活著,我全心全意地愛祂。我很感激福音在150年前在世上復興了,使我得享成為這偉大教會教友的祝福。我很感謝神的聖職,我一生中都感受到聖職的力量。

「我在我的世界享有平安,誠願妳們憑著堅定的見證,以及對耶穌基督福音毫不動搖的信念,也在妳們的世界中得到支持的力量。」12

歌德海倫在2000年4月離開人世。她罹患癌症,即將辭世前不久,我和孟蓀姊妹去探望她、她的丈夫和家人。她看起來很平靜祥和。她告訴我們,她已準備好離開這世界了,並且期待再次見到自己的父母,以及先她而去的家人。歌德姊妹的一生是後期聖徒婦女的崇高表率。她的辭世正詮釋了妳們大會的主題:「如果你們已預備好,你們就不懼怕。」13

我心愛的姊妹們,我向各位作見證,天父活著,耶穌是基督,我們今日由這世代的先知興格萊戈登會長引領著。願妳們在今生的旅途中,一路平安,我這樣祈求,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A Woman’s Reach (1974), 21.

  2. 馬太福音11:28-30。

  3. Strickland Gillilan, “The Reading Mother,“ in The Best Loved Poem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sel. Hazel Felleman (1936), 376.

  4. Added in April 1992 by Elizabeth Ware Pierce.

  5. In Great Musicals of the American Theatre, 2 vols., ed. Stanley Richards (1973--76), 1:393.

  6. Priesthood Home Teaching Handbook, rev. ed. (1967), ii.

  7. Gospel Ideals (1953), 169.

  8. Gospel Standards, comp. G. Homer Durham (1941), 155.

  9.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7), 387.

  10. 見箴言1:8;10:1;23:22。

  11. 阿爾瑪書56:47。

  12. 婦女會辦公室館藏書信。

  13. 教約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