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12章:向全世界宣講大喜的信息


第12章

向全世界宣講大喜的信息

「在神的眼光中,靈魂一向都很寶貴;長老〔要〕……説服並邀請各地的人悔改,好成爲救恩的子嗣。」

約瑟·斯密的生平

教會在1830年4月6日成立後,約瑟·斯密繼續宣講福音的大好信息。他在4月前往紐約州考斯威爾拜訪朋友老約瑟·耐特,耐特一家人在這之前已對福音感興趣。先知在鄰近地區舉行聚會,「很多人開始懇切地向全能之神祈禱,願祂賜給他們智慧以了解眞理。」1大約兩個月後,先知再度造訪考斯威爾,發現有些人聽了福音後想受洗。對這些歸信者而言,接受福音不僅需要信心,也需要勇氣,先知記寫道:

「我們預定在安息日舉行聚會;星期六下午,我們就近在溪中築了一道水壩,以便執行洗禮的教儀;不過當天晚上暴徒聚集,破壞水壩,導致我們無法在安息日執行洗禮。……星期一一早我們就起床,在敵人察覺我們的行動前修好水壩,以下十三人由奧利佛·考德里施洗:愛瑪·斯密、何西結·派克夫婦、老約瑟·耐特夫婦、威廉·施君罕夫婦、小約瑟·耐特、亞倫·考佛夫婦、利未〔·何〕、波麗·耐特及茱利亞·施君罕。」2

該年秋天,主向約瑟·斯密透露,奧利佛·考德里、小彼得·惠特茂、帕雷·普瑞特和希伯·彼得生要「到拉曼人那裡向他們宣講我的福音」(教約28:830:5-632:1-3)。這批傳教士旅行2,400多公里,到不同的印第安部落短暫傳教,包括紐約州的賽尼卡族、俄亥俄州的懷安族及印第安屬地裡的德拉瓦族及蕭尼族。不過這些傳教士最大的成果卻是在俄亥俄州嘉德蘭停留時發生的。他們在那裡爲大約130位歸信者施洗,這些人多屬於西德尼·雷格登的改革浸信會,就這樣使嘉德蘭成爲次年數百名教友的聚集地。傳教士還在密蘇里傑克森郡的屯墾區中找到一些歸信者,該地也是錫安城後來建立的地方。

不論是向周遭的人傳教或是派遣傳教士到世界各地,約瑟·斯密先知總是熱愛傳教事工。帕雷·普瑞特長老記錄以下發生在1839年的經驗:「陪同約瑟弟兄造訪〔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時,有一間很大的教堂開放讓他去講道,裡頭大約有三千多名會眾要聽他演講。雷格登弟兄先以福音爲題發表演說,以聖經來闡明其教義。他講完後,約瑟弟兄起身,如同怒吼的獅子,充滿聖靈,帶著大能證道,見證他所看到的異象、他接受天使施助的喜悅、尋找摩爾門經金頁片的經過,並運用神的恩賜及力量翻譯摩爾門經等等。他一開口便說:『如果沒有人勇於爲這來自天上的榮耀信息及爲找到這榮耀的紀錄作見證,那麼我要爲摩爾門經作見證,讓人們來自行決定,並將這件事交由神去裁決。』

「全體會眾爲之震驚,彷彿觸電一般。他話語中蘊含的眞理及力量,以及他所講述的奇妙事件,令他們深爲折服;許多人進入神的羊圏。我見證,他藉著充滿信心和力量的見證,滌清了他衣服上的眾人之血。費城及鄰近地區有許多人受洗。」3

約瑟·斯密的教訓

靈性黑暗正籠罩世界,我們必須辛勤宣揚福音。

1834年,約瑟·斯密和在嘉德蘭教會的長老致函其他地區的長老:「雖然我們和你們的溝通頻繁,但我們相信你們會以友愛的心來接受這些信息;請把我們這些不配稱的弟兄對你們的勸勉之言銘記在心,你們都看到黑暗王子的猖狂勢力及統治,領悟到有那麼多人蜂擁在死亡之路上,卻從不注意主耶穌基督福音的歡呼之聲。

「弟兄們,請想一想先知話語的應驗;我們目睹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其上萬民的心智〔見以賽亞書60:2〕,我們所能想像的種種罪行都在世人中日益猖獗,重大的邪惡橫行,新生的一代傲慢成性,目中無人;年長的人對悔罪的概念蕩然無存,日復一日罔顧將會招致的報應;酗酒、不道德、奢華、驕傲、盲目無知、姦淫、麻木不仁、愛慕世俗、對永恆的事物漠不關心,在在出現在那些自稱信奉上蒼的人身上,也因此人們普遍抱持不信神的態度;世人放縱於最不堪的舉動和最黑暗的行爲,褻瀆、欺詐、毀謗鄰人、偷竊、強盜、謀殺、散播謬誤、反對眞理、棄絕聖約、否認信耶穌——主的日子就在這當中快速來臨,無人知曉,除了那些穿上禮服,獲准在新郎,也就是和平之君面前吃喝的人以外。

「那些領受了上天的恩賜,體會了神美好話語及來生力量的人聽到這些事實的眞象時會作何感想?〔見希伯來書6:4-5〕除了那些能看出這世代所面對的險境的人以外,誰能在主的葡萄園工作,而不感受到這世界正面臨的悲涼景況?誰能充分體認我們靈體父親紆尊降貴以提供祂的創造物一種犧牲,即救贖計畫,贖罪的權能、救恩的機制,而祂這麼做的最終目標,是要帶領世人回到天上之君面前,賜予他們高榮榮耀的冠冕,與神子同爲子嗣,繼承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的基業〔見彼得前書1:4〕;誰能領悟在全世人之前行事完善,以及勤奮呼籲全世人領受這些祝福的重要?對世人而言,這樣的事是何等難以言喻的榮耀!將這些事稱爲關乎萬民的大喜信息也不爲過;這樣的信息也應充滿大地,激勵每個聽者的心。」4

「不等神的僕人帶著警告的聲音走遍外邦人的國家,毀滅天使就會開始蹂躪大地的居民了,並如先知所說:『聽到傳言的必受驚恐』〔見以賽亞書28:19〕。我這樣說,是因爲我同情我的同胞;我受神聖之靈所感動,奉主的名做這事。啊,我眞希望能從那悲慘的漩渦中抓住他們;我看到他們因犯罪而掉進那漩渦;我眞希望能藉著警告之聲,成爲帶領他們眞誠悔改的工具,使他們有信心在磨難的日子站立得住!」5

「願神讓我們能善盡對彼此的誓言和聖約,在祂面前完全忠誠和正義,使我們的影響能強有力地震撼世界各國的人,甚至毀滅黑暗的王國,戰勝祭司權術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粉碎所有和基督的國度作對的國度,並傳播永恆福音的光和眞理,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6

第四任總會會長惠福·伍回憶約瑟·斯密先知所説的這番話:「黑暗瀰漫世界,罪惡和邪惡充斥大地,好像水充滿海洋一樣。魔鬼統治絕大部分的世界。世人會和你作戰;魔鬼會,大地會,地獄也會。但是……你們必須宣揚福音,善盡職責,主會支持你們,大地和地獄不會戰勝你們。」7

我們的職責是邀請每個人悔改、受洗、接受聖靈,並成爲救恩的子嗣。

「我們相信這是我們的職責,即教導全人類悔改的教義,我們要透過下面的引文努力說明這點:

「『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祂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路加福音24:45-47〕。

「由此我們知道基督的受難、被釘十字架及在第三日復活,是必要的,是爲了一個明確的目的,即我們應向萬邦傳講悔改和赦罪。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爲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使徒行傳2:38-39〕。

「由此我們知道,聖靈的應許遍及所有聽到悔改教義的人,也就是各國各邦的人。……由此我們相信要在全世界,向年長者和年幼者、富有者和貧困者、束縛者和自由者,傳講悔改的教義。」8

「在神的眼光中,靈魂一向都很寶貴;長老從未蒙召將任何靈魂推下地獄,而是要說服並邀請各地的人悔改,好成爲救恩的子嗣。現在是主的悅納年;被俘虜的會得釋放,使他們能唱和散那〔見以賽亞書61:1-2〕。」9

「長老的職責應是爲基督的緣故挺身而出,同聲警告人要悔改,接受赦罪和聖靈的洗禮。」10

「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主要求所有的人,不論卑或尊、貧或富、男或女、傳教者或普通人、信教的或不信教的,必須做到哪些事才能完全享受神的神聖之靈,並逃避那隨時降於地上萬國的懲罰:悔改你們所有的罪,奉父、子及聖靈的名,在水中受洗,使罪得赦,並接受被按立和印證此權力之人的按手禮,使你們能接受神的神聖之靈。這是按照神聖經文及摩爾門經中所說的,也是進入高榮國度的唯一道路。這是新聖約的必要條件,也是基督福音的首要原則。」11

「所有的人都必須對主耶穌基督有信心、悔改所有的罪、奉耶穌基督的名(由持有權柄的人)施行赦罪的洗禮,並經按手接受聖靈的恩賜,以成爲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12

主的僕人到世界各地尋找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福音的人。

「派人到中美洲,到每個西班牙語系的國家;世上不能有任何角落沒有傳道部。」13

「我們不要求任何人拋棄已得到的任何美好事物;我們僅要求他們來獲得更多。如果世人都接受福音,那會是怎樣呢?他們會了解彼此,神的祝福會傾注在人們身上,這是我全心全意渴望的事。」14

「成千上萬聽到福音的人成爲服從福音的人,並因福音的恩賜和祝福而歡欣。偏見和連帶的種種邪惡,正在眞理的力量前退卻,眞理的和煦曙光正透入遙遠的諸邦。……昔日我們被視爲騙子,許多人也認爲『摩爾門教』不久會消失,化爲烏有,爲人遺忘。但教會被視爲朝露泡影的時期已過去,如今教會正深植在所有那些高尙之人的心中和情感中,他們能把對摩爾門教義的偏見擱置一旁,以公平和誠實來探究問題。」15

「幾位十二使徒及其他人已經在〔1839年9月〕啓程前往歐洲,該傳道部其餘的人也將在最近幾天出發。……主的事工在此地及歐洲大陸都正以令人欣喜的步伐向前邁進。英國最近有數百人加入我們的行列;此事必然發生,因爲『以法蓮與列邦人攙雜』〔何西阿書7:8〕。救主本人曾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約翰福音10:27〕;並且『聽從你們的就是聽從我』〔路加福音10:16〕;以及『我必將他們從北方領來,從地極招聚』〔耶利米書31:8〕。正如約翰聽到那聲音說道:『我的民啊,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啓示錄18:4〕,這些都要應驗;『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啓示錄18:2〕的同時,主的人民必存活。」16

約瑟·斯密先知於1839年3月在利伯地監獄寫的信有如下聲明,該聲明浚來記錄在教義和聖約123:12「地上所有教派、黨派和宗派中,還有很多人被世人的狡猾技倆蒙蔽,他們用那些技倆,伺機欺騙,還有很多人只因爲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眞理而與眞理隔絕。」17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閱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ⅶ-ⅹⅱ頁。

  • 複習第150頁第二及第三段。爲什麼有時候分享對福音復興和摩爾門經的見證是需要勇氣的?我們如何培養這樣的勇氣?

  • 約瑟·斯密描述世上的靈性黑暗;隨後他見證復興福音中的「大喜信息」(第151-153頁)。這兩件事如何激發我們願意開口分享福音?

  • 閱讀第153頁第一段。在你從事傳教事工時,主曾怎樣在一旁支持你?

  • 約瑟·斯密引用經文來提醒大家教導全世人福音的職責。沉思他所引用的經文章節(第153-154頁)。思考或討論你與家人可以如何與他人分享福音。

  • 閱讀第154頁的第四段,先知在此談到傳教事工是爲了使被俘虜的得釋放。在哪些情況下有些人可視爲是被俘虜的?(例見第151-153頁)福音的首要原則和教儀可在哪些方面使他們得釋放?

  • 複習第155頁第三大段中先知提出的邀請。這項邀請如何鼓勵人學習復興的福音?複習第155頁的第四大段及本章最後一段。我們如何幫助人「把〔他們對教會的〕偏見擱置一旁」?我們的行爲如何幫助人明白到何處尋找眞理?

  • 努力宣講福音曾爲你的生活帶來哪些祝福?

相凝經文:馬可福音16:15-20尼腓二書2:8阿爾瑪書26:1-9,26-37教約42:6-9,11-1488:77-83

註:

  1. History of the Church, 1:81; from “History of the Church” (manuscript), book A-1, pp. 39-40, Church Archives,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2. History of the Church, 1:86-88; punctuation modernized; paragraph divisions altered; from “History of the Church” (manuscript), book A-1, pp. 42-43, Church Archives.

  3. Parley P. Pratt, Autobiography of Parley P. Pratt, ed. Parley P. Pratt Jr. (1938), pp. 298-99; capitalization modernized.

  4. History of the Church, 2:5-6; punctuation modernized; from “The Elders of the Church in Kirtland, to Their Brethren Abroad,” Jan. 22, 1834, published in Evening and Morning Star, Feb. 1834, p. 135.

  5.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63;摘自約瑟·斯密致教會長老的信,1835年11月,俄亥俄州嘉德蘭,刊載於1835年11月,Messenger and Advocate,第211頁。

  6.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75;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於1836年1月16日在俄亥俄州嘉德蘭召開議會的紀錄;華倫·裴利西報導。

  7. 惠福·伍引用,1884年7月30日,Deseret News,第434頁。

  8.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55-56;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致教會長老的信,1835年9月,俄亥俄州嘉德蘭,刊載於1835年9月,Messenger and Advocate,第180-181頁。

  9.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29, footnote; from “To the Saints Scattered Abroad,” Messenger and Advocate, June 1835, p. 138.

  10.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63;摘自約瑟·斯密致教會長老的信,1835年11月,俄亥俄州嘉德蘭,刊載於1835年11月,Messenger and Advocate,第211頁。

  11. History of the Church, 1:314-15;摘自約瑟·斯密給撒斯頓的信,1833年1月4日,俄亥俄州嘉德蘭;在History of the Church,撒斯頓先生的名字被誤植爲「席頓」。

  12. 編輯答覆李察·撒瓦瑞的來函,1842年3月15日,時代與季節,第732頁;約瑟·斯密是該期刊的編輯。

  13. History of the Church, 5:368;摘自約瑟·斯密於1843年4月19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指示;威拉·理查報導。

  14. History of the Church, 5:259;摘自約瑟·斯密在1843年1月22日於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報導。

  15. History of the Church, 4:336-37,改用現代英文拼法;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及總會會長團副會長的報告,1841年4月7日,伊利諾州納府,刊載於1841年4月15日的時代與季節,第384頁。

  16. History of the Church, 4:8–9;改用現代標點符號;摘自約瑟·斯密給以撒·高藍的信,1839年9月11日,伊利諾州克貿司。

  17. 教義和聖約123:12;約瑟·斯密和其他人致愛德華·斐垂治及教友的信,1839年3月20日,密蘇里州利伯地,利伯地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