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在村落的成員學會捕魚營生

  • 2011年8月6日

法塔會長與法塔姊妹身著援助之手背心,以及湯姆會長、湯姆姊妹和一群村民。

文章精選內容

  • 巴布亞新幾內亞後期聖徒以三張魚網與兩次的嘗試學會自立的永恆原則。

「許多立意良善的人擬訂了各項計畫來幫助有困難的人,可是其中有不少計畫以『幫助人』這個短淺目標為出發點,卻沒有『幫助他們自助』的精神。」—墨林‧羅慕義(1897–1988),「自立的高榮本質」,2009年3月,利阿賀拿,第15頁

編輯註:本文出自教會澳洲官方網站於2011年7月27日之報導

時值2010年末,庫基皮分會會長阮尼‧湯姆手握鴨舌帽,再一次站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摩斯比港的傳道部會長的家門前。這次傳道部會長梅魯‧法塔提供給他的食物補給只夠維持數週而已。

這樣100英哩(160公里)的例行旅程,湯姆會長以前已經作過許多次。他會先搭兩小時的船,再搭至少5小時的公共車輛(PMV))—這種貨車每側下方會有板子供乘坐。一般這樣的交通工具可供人搭載,也運輸沿途到各個市場販賣的貨物。

這行程是為了替他那少少的會眾取得食物補給,該分會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庫基皮的麥阿魯河口附近的三角洲上。

庫基皮的人民僅能勉強糊口度日,他們能種植的農作物僅有香蕉、麵包果和樹薯。他們也用魚線釣魚、捉沙蟹。旱季時,他們也得以種南瓜與蕃薯。但不幸的是,全島上時常覆蓋著鹽水,因為這裡常有巨浪(一般來說,冬季滿月時都會有巨浪)或淹水,所以土地都種不出農作物。

因為成員需要食物,所以法塔會長常從教會的儲備中支領食物,但這次他沒有如此行了!

法塔會長請分會會長到他的辦公室,告訴他說:「我無法再提供你們任何食物了,我不會像以前一樣每數週就提供一次食物給你們,你們需要努力學會自立。」

法塔會長得到靈感提供該分會三張魚網,這樣成員就可以捕魚餵飽自己。這種魚網相當昂貴,一般村民無力擁有。

分會會長湯姆就帶著三張魚網離開,法塔會長堅信這次庫基皮分會的問題就會解決。但六週後,湯姆會長報告說成員的生活並沒有改善。

法塔會長問道:「為什麼?到底怎麼了?」

湯姆會長回答說,分會的成員只是不斷的依循前人的作法,將所收到的漁網拿到其他三個人的家,送給他們。

法塔會長要分會會長將那三張漁網帶回傳道部辦公室。

湯姆會長說他很沮喪,不知道分會成員要如何才會自立起來。

在與法塔會長商議後,他們決定無論如何要再努力一次。法塔會長指示湯姆會長將漁網帶回村莊,又答應會再多買兩張漁網。法塔會長也寫了一封信解釋了漁網的用途,讓湯姆會長帶回去唸給成員聽。

該信件對成員說明,漁網並不屬於任何人,並要求分會成員遵守三項要求:

  • 使用漁網為所有成員獲取食物
  • 所有的漁獲都需付什一奉獻
  • 幫助窮困者

數個月過去了,但某個早晨法塔會長再次看見湯姆會長出現在自己的家門前。

湯姆會長說法塔會長應該會想「噢,不會吧!不要告訴我他又回來要更多食物了。」

湯姆會長並非回來要求更多的食物,他回來想多買三張魚網,因為分會成員賣了多餘的魚賺到錢了。

湯姆會長繼續解釋說,村民多捕捉到的魚得以購買蔬菜、儲存經費並繳納什一奉獻。村民的作為讓當地的漁業部門頗為驚訝,他們甚至計畫要買船。

村民說現在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生活品質,也更能自給自足了。成員們也在討論要一起執行其他的計畫,以增進自己的自立能力。其中的某個計畫是要製作煙燻魚,以便能將魚獲賣到更遠的市場去,再換取縫紉機,讓姊妹可以縫製衣服,供自己使用,也可以出售。

由於這個成功的案例,法塔會長繼續幫助其他偏遠社區的分會,教導他們自力的原則。他希望庫基皮分會成功的案例可以鼓舞他人,儘快學會自力的原則。

總會會長團成員墨林‧羅慕義(1897–1988)曾說道:「許多立意良善的人擬訂了各項計畫來幫助有困難的人,可是其中有不少計畫以『幫助人』這個短淺目標為出發點,卻沒有『幫助他們自助』的精神」(「自立的高榮本質」,2009年3月,利阿賀拿,第15頁)。

這故事是受靈啟發的教會人道救援計畫助人自立的極佳範例。然而,每個人都要立定承諾,並準備好著手艱難的工作,才能獲得酬賞。

有句俗諺闡述了人道救援的精隨:「給他魚,餵飽他一天,教他釣魚,餵飽他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