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輔助組織會長以贖罪為題,向婦女演說

提供者 教會新聞助理編輯撒拉‧韋弗

  • 2014年5月5日

2014年5月2日星期五,楊百翰大學婦女大會的與會者穿梭於普柔浮楊百翰大學校園的各個會場。  修‧柯瑞攝,德撒律新聞。

文章精選內容

  • 贖罪能治癒、安慰、支持、賦予能力。
  • 每一個人,毫無例外地,都需要贖罪真實且屬於個人的力量。
  • 贖罪讓我們能夠對自己展現慈悲和恩典。

猶他州,普柔浮

本教會的慈助會、女青年及初級會總會會長於5月2日以贖罪為題,向後期聖徒婦女演說。

琳達‧柏頓姊妹、邦妮‧奧斯卡森姊姊、蘿絲瑪莉‧魏克森姊妹於楊百翰大學馬利奧特中心,向前來參加楊百翰大學婦女大會全體大會的婦女演說,全場幾乎座無虛席。

琳達‧柏頓

總會慈助會會長柏頓姊妹說,贖罪能治癒、安慰、支持、賦予能力。

柏頓姊妹應許,主的恩典能在婦女軟弱的時候鞏固她們,她談到30年親身經歷過的一段「學習時期」。當時她的丈夫正擔任主教,家裡有四個年幼的孩子,家中將近一年沒有收入。她說:「不久,我們就瀕臨無屋可住的日子,更糟糕的是,聖誕節的腳步近了。……

「我們自怨自艾、自我懷疑的態度讓自己飽受折磨,一開口總是說出類似這樣的話:『要是我們有……就好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我們應該有』,或『我們不應該有』等等類似的想法和自我譴責。」

柏頓姊妹說,就在這個時候,她的表親送她父親一本高祖母的自傳,父親把這本書借給了她。

「每一天晚上孩子都上床就寢後,我會刻意晚睡,一面閱讀馬利亞‧洛易斯的故事,一面等我先生在結束主教團的事務後回家。我漸漸地認識了馬利亞、也愛她,更為她的人生際遇哭泣,她的人生充滿了比我艱難的挑戰。」

柏頓姊妹的高祖母在15歲的時候隨父母離開英國,加入聖徒的行列。她思鄉情切,因暈船、艙位狹小而受盡折磨,信心更在暴風雨肆虐的大海上飽經試煉。馬利亞16歲時,母親去世;17歲那年,她剛結婚,徒步橫越平原,並無丈夫的陪伴──因為沒有錢可以去。馬利亞19歲時,第一個孩子和丈夫相繼夭折和去世,她雖然再婚,但後來又埋葬了兩個孩子。

柏頓姊妹說:「雖然馬利亞的生活接二連三地出現嚴苛的考驗,在她的自傳中卻透露著一股出人意表的甜美之情,訴說著她的信心和見證。」

柏頓姊妹說,主會藉由他人的經歷來幫助祂的兒女學習,使他們能克服個人的考驗及苦難。「在我閱讀馬利亞的故事時,就是這樣的情形。我發現她對救主、對救主奇妙恩典的信心,使她有能力超越接二連三的心痛時刻和挑戰。」

柏頓姊妹告訴後期聖徒婦女,當她們走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上,祂會讓她們承擔重擔,為的是使她們能與主共負一軛。「與主共負一軛,不僅能幫助我們鍛鍊通過目前考驗所需的靈性實力,也能為我們帶來祝福,獲得祂所賦予的能力,使我們能夠面對未來必然等待著我們的種種考驗。」

她說:世人要人們相信,考驗是不公平的。「我們可能會在歷經考驗的水深火熱景況中,忘記了神是知道我們處境的,而且為我們制定了一個計畫。祂認識我們每一個人,能幫助我們成長、發揮到個人的極致──只要我們願意讓祂帶領。」

邦妮‧奧斯卡森

總會女青年會長奧斯卡森姊妹說,每一個人,毫無例外地,都需要贖罪的力量。她說:「耶穌基督的贖罪是真實的,也是屬於個人的。」

奧斯卡森姊妹分享促使她獲得這項見證的心路歷程。

她強調她從小是在教會中長大的:「我自認對於贖罪、對耶穌基督在天父為我們制定的計畫中所扮演什麼角色,有著不錯、基本的認知;也覺得我對耶穌基督有信心,相信祂是我們的救主。說來簡直尷尬,我不得不承認我一直到結婚、當了七個小孩的母親之後,才慢慢體會到單單了解贖罪是不夠的。

「贖罪,必須是個人的、個別的,而且我們必須體認到贖罪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這樣才能完全獲得救主那份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

奧斯卡森姊妹說,她年僅25時,丈夫就蒙受召喚擔任瑞典哥特堡傳道部會長。他們去到傳道部時,帶著四名年幼的孩子,包括一個一個月大的嬰孩。

她在照顧孩子方面倍受煎熬,又要面對外國語文、幫傳教士和領袖準備晚餐等等事務。「在這一切的改變和挑戰中,我不但開始感到力有未逮,更有不配稱的感受。現在回想起來,我多少有點可能在小孩出生後,罹患憂鬱症。……

「我知道就一般情況而言,我算是個好人,並沒有犯下嚴重的罪,但總覺得彷彿每個經歷過的軟弱、錯誤、歉疚都記憶鮮明。我苦於無法達到這個召喚的種種要求,也不知道自己在主的眼中是否會受到接納,特別是我目前的情況。」

奧斯卡森姊妹談到,她轉而向經文求助、做個人祈禱,並請她的丈夫給她聖職祝福。

「慢慢地,我開始了解一項重要的真理,並因此得到紓解。我了解到,我不可能靠著一己之力完成我需要做到的事。我需要幫助,我需要在我遇到的挑戰、缺點、不足之處運用贖罪的力量,……我需要靠贖罪來幫助我。」

她說她經歷過下列步驟。

「我祈求祂寬恕我的缺點,努力使自己變得更有耐心、更樂於付出。我知道我們每天都需要悔改,這其實是指我們每天都要變得更好。我祈求能了解如何為各種支配著我的時間的事安排優先順序;我努力將孩子的需要放在首位,把做不來的事交給別人,也交給主,我也必須努力讓主來掌管我所擔心的許多事情。我會祈禱和研讀經文,慢慢學會比以往更努力聆聽聖靈的提示,也相信主了解我,隨時會提醒我、幫助我。生活的忙碌並未改變,但是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升了。從此以後,我再也不用和以往一樣的眼光看待贖罪。」

蘿絲瑪莉‧魏克森姊妹

總會初級會會長魏克森姊妹告訴前來參加楊百翰大學婦女大會的人說,我們需要「在生活中擁有耶穌基督的贖罪──贖罪能治癒、安慰、支持,也能讓我們對自己展現慈悲和恩典。」

她引述泰福‧彭蓀會長40年前說過的一句話:「當我們通過帷幕到達彼岸時,發現我們和天父多麼熟識,祂的面孔多麼的熟識是最令我們驚喜的了。」

魏克森姊妹說,她一再重複這句話也不為過──「因為每一次說出來,總讓我感覺有如回到家般地自在。」

談到承認弱點、找到希望,魏克森姊妹問:「曾有多少次我們站在廚房的水槽旁低語:『主啊,請賜我撐過去的力量,請賜我勇氣寬恕別人、繼續前進、擁抱誤入歧途的孩子、接受我的現況、對未來懷抱希望。主啊,請賜我有能力找出更多時間、克制不良習慣、提升思想。我需要力量,使自己更接近您,並且超越自我的能力成為更好的人。』

「這是真實的,由於祂,我們可以有全新的開始。」

魏克森姊妹表示,主知道祂所有兒女的名字:「祂對我們的愛超乎我們所能理解。當我們體認到祂其實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時,這就好像聽到祂呼喚我們的名字一樣。」

魏克森姊妹談到印第安納大學22歲的學生喬琪亞‧馬里歐在一場意外中去世的事。

魏克森姊妹引述喬琪亞的日記說,喬琪亞「離開這個塵世時,她認識、也愛她的救主耶穌基督,她知道救主愛她。」

喬琪亞寫道:「我勝利地高舉基督的火炬!我希望一直保有那樣的信心,我要一直保有那份希望,我想要成為那道光。是基督使得我能成就一切的事,因為祂一點一滴地、不停地告訴我,我的價值何在。祂道盡了我內心真實的自我,以及潛力何在。」

魏克森姊妹在結束時分享見證,見證救主活著,「祂是真實存在的,當我們盼望祂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影響力,就會更愛祂。我們不會因為個人的弱點而變得意志消沉;相反地,我們會期待有機會去改變、進而變得更好。我們會力求使希望和理解力都攀升到新的境界。唯有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我們才能變得比自己所知的更好,甚至超過我們的想像。謙抑自己的心、將自己的意念臣服在祂的旨意之下,能開啟通往平安、寧靜世界的大門,遠離暴風雨。祂經由祂的慈悲和恩典,歡迎每一個人進入那扇門。

「這一切,要從我們的渴望開始。」